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畅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发布职业标准,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鼓励就业指导教师等申报相应职称。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李健对此表示,目前并非所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都可以参加职称评审,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亟待打通。
教育部:鼓励参加职称评审
事实上,自2021年起,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都提到了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的职称评审问题。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配齐建强就业工作队伍。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畅通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发展渠道。
2022年要求加强就业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各高校配齐配强就业指导人员,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
2023年提出要充实就业工作机构和力量。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按照不低于毕业年度毕业生500:1的比例配备校级就业工作人员,鼓励在二级院系设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
2024年再次指出要配齐配强校级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畅通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鼓励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
就业工作,已纳入职称评审
目前已有一些高校为教师设置就业指导教师系列职称,或是明确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职称评审中。
信阳师范大学发布的《关于2024年度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职称评审材料展示的通知》显示,2024年度共有9名教师申报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此外,据该校2021年至2023年的通知,学校每年都有3名教师申报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职称。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曾在《关于做好2022年度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就业指导教师可以按照思政学科申报相应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列入思政学科评审组评审。就业指导教师申报高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并且承担完成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安排的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
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资格评审条件中,副教授资格条件其中之一即是系统讲授过1门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等相关课程。工作业绩要求积极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
就业工作,全员参与
此前,在很多高校中,就业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和部分行政人员承担。但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持续加大,多所高校已将学生就业列为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从校长到任课教师,均需参与其中。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宝歌曾撰文指出,部分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参与度不够,他指出专任教师认为上好课、教好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生就业则属于职责之外。这种只重“培养过程”轻视“培养结果”的片面学生就业教育观,导致部分专业教师未能将就业视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没有将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视为分内之事,进而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影响了学生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
他在文中建议高校动员校内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专业教师而言,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对有效推荐学生就业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绩效奖励等,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凝聚“专业教师+学工教师”就业育人的强大合力。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纷纷出台相关举措。例如湖北科技学院《关于教师分类考核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把教师担任助教、指导学生就业等工作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珠海科技学院2021-2022学年招聘简章中明确,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招聘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3个教师岗位都要求教师除了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外,还要求教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实习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
武汉学院学生就业与老师年终考核挂钩,学院修订了教师年度考核指标细则,将学生就业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每周在全院发布老师指导学生就业进展情况,对教师起到了有效的督促作用。
黄山学院同步发力,研究出台《黄山学院202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黄山学院促进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措施》等文件,对全年就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工作激励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党建与事业发展关键目标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出台《关于将就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补充说明》,为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资源,形成合力,将就业工作纳入教职工年终绩效考核与评优。
《湖北师范大学:汇聚就业工作合力,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一文中,提到学校提高就业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连续三年发放“就业奖励”,将“就业奖励总额不低于年度绩效的5%”写入文件。支持学院将指导帮扶学生就业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指标体系。
麦可思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在近五年内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从2019届的83%逐年上升至2023届的89%,五年内上升了6个百分点。这显示,近年来的高校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评价在持续提升。
从学校开展的具体求职服务来看,近九成(87%)毕业生接受过母校提供的求职服务。其中,参与最多的是“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60%)。从求职服务效果来看,毕业生对“辅导求职技能”的有效性评价(93%)最高。但是对“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的有效性评价(85%)相对较低,这或是亟待高校改进的方面。
教育部近期发文称,未来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大就业工作的帮扶力度,构建更为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就业指导教师,还是专任教师,都应将就业纳入重要考量。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各校网站、麦可思研究等。
用户10xxx02
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没出过校门,能指导啥就业?
用户15xxx95
水库没有水了,再投放鱼苗能养活鱼吗?市场就业岗位萎缩了,却让学校扩招、让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做梦放响屁!
用户10xxx02 回复 04-20 11:27
那你娃别读书,给别人多一个机会呗。给你机会读书还叽叽歪歪。
观察者
专家教授职称泛化,有利于各种非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认证。
用户82xxx76
包分配比就业指导靠谱[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