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无承情况下如何“行于大道”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3-11 23:10:44

汉文帝是历史上的开明君主,贾谊少年英才,汉文帝让他为长沙王相,他发出了“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的感慨,以至于自己折腾自己,33岁就死了,等不到汉文帝重用他。

汉文帝是周勃陈平等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废诸吕”后从代郡迎立的,要当皇帝了,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不敢过灞桥进长安,贾谊锋芒毕露,嫌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后世儒家都觉得汉文帝戕害了人才,替贾谊抱屈,然而在道家眼里,杀掉贾谊的,和社会遭遇无关,恰恰是他自以为是的“才华”,一个人修行所得,最后还要“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无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才华”不能益于身心,还叫才华吗?是他自己酿出了夺命的毒酒。

今天再看这段公案,是讲儒家道家对待传承的区别,贾谊前面的感慨,来自于庄子的《大宗师》: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何往而不可哉!贾谊和庄子都看到了大自然对万事万物的成就浇铸,但不到30岁就作为儒生博士的贾谊身居长沙王相,放在今天就是省部级,居然仍感到委屈憋闷,郁郁而终,而庄子却能坦然面对现实,夺去性命,并不是造化有意为难我,而是另外一种成就,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哪儿去不了呢?所谓“横逆加来,皆是玉汝于成”,汉文帝知道贾谊有才,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把他放到长沙远离中枢倾轧,其实是保护人才,没想到政敌加害不到贾谊,贾谊自己委屈而死,其实是贾谊辜负了汉文帝,不能讲汉文帝屈了贾谊的才:30岁任国相,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屈才,要知道西汉开国时军功第一的曹参,也不过就是齐国的相国。

后世王勃、李商隐都曾替贾谊鸣不平,我们不讨论,去跟诗人辩是非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我们今天讲儒家道家观察事物的区别。

天地为炉,万物为铜,儒家和道家都看到了这个现象,其实更早的是伏羲,《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孔子“韦编三绝”,在这里学到了“乾坤定矣,贵贱位矣。”他说:“崇高莫过于富贵,”不能出人头地,当然是很失败的事。

道家同样观察自然,“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家在这里看到了如何修身养性,“万古金丹之王”从此诞生,《周易参同契》,取法天地和万物的变化,它认为,“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是真正把人身当成天地造化炉鼎来实践长生久视的。

读书要读出味道,得身临其境。现代批判《周易参同契》的人,用三个化学方程式来揭示丹道:所谓的坎离交汇是“汞齐现象”,黄牙其实就是氧化铅:3Pb+2O2=Pb3 O4,九转回丹是氧化可逆反应:

Pb3 O4+Hg=3PbO+HgO

化学家谈古人炼丹,应当抱着缅怀古人探索自然的崇敬之情毕竟拉瓦锡和舍勒发现氧化反应比起魏伯阳晚了1600年,但是现在的哲学家谈魏伯阳,如果笑话外丹就很无聊,我们知道汞齐是高毒性物质,铅的升华点很低,但是东汉时期人们不知道,魏伯阳用汞代表天一水,铅象征丙丁火,从17岁开始在上虞凤鸣山炼丹,活到了七十岁,很多现代职业病防范都做不到。如果只看炼丹结果,而不去研究用炼丹来阐述人体“天地造化”,那就好比只看到卦签是蓍草,而无视占卜流行了2000年。

0 阅读:8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