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内到方外的方士和江湖演变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4-11 06:10:41

道家思想中有方内和方外之人这么一说,意思是追逐名利富贵,可以钻营者为方内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游离于红尘之外,不染人间烟火,是方外之人。这是形而上者,更多的人是凭手艺吃饭,被称作方士。最早的方士,就是给周王室服务的,《周礼-秋官》方士,中士十有六人。……方士长都家。按照郑玄的注解,王城四方之外是王子子弟及公卿的采邑,方士就是给这三种人掌管诉讼事务的,因为在王城的四方,故称“方士”。这种依附权贵,在近代有个称呼是“师爷”,或叫“狗腿子”。一般的都不是主子,但是出门有主子的威势,行使的是主子的权力,总之比老百姓精明,老百姓敬而远之。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梁者轮流坐庄,师爷狗腿子们很难从一而终,但是手艺不能丢,家族传承,蓄名养望,给权贵当门客,既能衣食无忧,也能待价而沽,方士的形式和队伍逐渐成为气候。

一般来讲,孔子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专门著述立说,而孔子晚年做《十翼》,就算是开启了“文明之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达到孔子高度的,大有人在,战国时期人们把燕齐濒海一带有本事的人,称为“方士”。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是田齐稷下学宫召集了天下的能人,成为诸子百家,而达不到称子立家的,游离于冠带朱门,齐国驺衍田忌孙膑横行天下,借助五行阴阳讨生活的齐鲁方士也开始行走列国以求得前程。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医生从巫觋中独立出来以方士的身份开始行医。

方士是相对于一般普罗大众而言,有独特之处的人,孔子的门徒也不例外,到了秦汉之间,方士主要还是指齐鲁之地的儒生。只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国家的博士大部分从儒士中产生,这时候儒家逐渐脱离方士身份,儒生因为立足于庙堂,这时候便不屑于和方士为伍:博士因为参与朝堂国家大政,称方内,博士之外的,散落山林,称方外。

这些方外之人,本事不比博士差,“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伏胜和董仲舒,迎合了皇帝的需要,而郭解就只能托卫青说情还免不了一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为巫蛊咒汉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最终祸患蔓延到太子刘据身上,刘据恐惧,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父子反目,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到了东汉末年,于吉出了《太平经》,幽冀青扬这些渤海黄海周围的方士,随着张角一呼而应,形成了席卷关东的黄巾起义,因为号称太平道,道士出现了,很多方士成为道士。

那时候道士和道家思想无关,老子只是黄老学说,庄子还被当做儒家,没有道家思想这一说,太平道,天师道尊老子,把老子拉过去,老子是没办法的,他老人家也许没想到过后世被称为道家。

这时候,东部沿海的方士,加入太平道天师道的被称为道士,然而还有没加入的,就是江湖人,值得一提的就是,外来佛教,初期(汉末魏晋)人们觉得他们是有一手的,称宣扬佛教的为道人。

也就是说,方士信仰道教的,称道士,信仰佛教的称道人,为了区别,道士也称作“先生”;还有佛道都不信的,那是江洋大盗、江湖散人,被佛道斥之为妖魔。

老庄正式为道家鼻祖,是因为唐《道典论》做了体制上的规定,这以后,佛家不能称为道人了,方士要成为道士,得行“道事”,否则只能是江湖人。

0 阅读:1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