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周易》不是易经全部,卜筮不必妄自菲薄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4-14 09:39:32

前天谈了治学,关于《周易》,如果王朝更替留下二十四史,那么《周易》研究也可以写一部“二十四史”:几乎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立国后为宣誓“马上得天下,文明守天下”,总要编纂《周易正义》、《周易大义》之类的书,或者整理前朝的研究成果,或者不服气亲自动手注疏,一般都是宰相主持,以皇帝的名义颁行天下,这当然是易学盛事,也是易学的悲哀:立志治易的往往都是儒学启蒙,然后追求功名,读的是儒家易,反过来注疏的也离不开儒家思想,以至于易打上了儒家重重的印记,甚至于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很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周易》,完全忘记了易在儒家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将近一千年,易非儒家独有,黄老学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易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易经解读,方士和江湖中人,为了谋生,也各自心口相传,师徒授受,孔子注解作传的《周易》,只是众多易经的一种,而且还是不起眼的一种——因为它注重传受周礼,算卦不准——算不了卦,算哪门子的易?

杜牧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去看先秦汉初时期的各种易经,秦发生了焚书坑儒(见李斯议《挟书律》)并不禁封卜筮之类的书籍,这反而使得没有孔子《易传》(至少是和后世流行版不同)的八卦在民间得以传承。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帛幅高约48厘米,宽约85厘米,墨书。马王堆帛易,有经传及经文,六十四卦完整无缺,个别的字残损,有一些通假字。帛书易传诸篇是《二三子问》上下篇、《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这里面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卦名和卦序:帛书中没有“乾坤”两卦的卦名,根据爻辞人们推断帛书中“健”和“川”两卦是《周易》的乾坤两卦,古人用字通假很普遍,但帛书反映出到了西汉建立后一段时期,大家对《易经》的卦名,特别是乾坤两卦的卦名认识还不统一,或者认为没有统一的必要,这说明乾坤两卦和其它的六十二卦地位上是大体相同的,打破了儒家强调的乾坤两卦是最基本的卦象,是是父母卦,其他卦都是由乾坤两卦生成的这一论断;同时,帛书的卦序,就是八纯卦两两对应,自由组合。这说明,所谓的《序卦传》《杂卦传》是后人托名伪作的。

帛书是民间流传,但它不是一般的民间流传,毕竟是皇家宗室用来陪葬的,至少尊贵权威还是要有的。说明至少皇家宗室是认可这部《易经》的。那么同时期儒家的易经是怎么来的?据《高士传》:田何,字子庄,齐人也。自孔子授《易》,五传至何。及秦禁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何传之不绝。汉兴,田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受弟子,东武王同字子仲、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惠帝时,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史记》以及《汉书》也有类似记载,但没有《高士传》详细,应该是真的。

儒家《周易》在汉惠帝时就有了,然而没有什么学术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一直到汉宣帝,儒家易学才开始普及,如施雠“施氏学”、“孟氏学”、“梁丘学”、京房“京氏学”等,都托名于田何的传授,其中孟喜、梁丘贺来自齐鲁。然而后世人研究发现孟喜、焦赣(焦延寿)托名是为了拔高自己,其实另有师承,特别是京房,利用易经干政,对《周易》做了大量的加工和篡改。《周易》的普及得益于儒家礼制,而不是卜筮学术应用。

2 阅读:178
评论列表
  • 2024-06-06 11:28

    首先,整个儒家都是为奴隶主服务的,玩的都是假仁假义,发展到后来被发展到更邪恶的儒教了,朝拜孔子把孔子当成完美无缺的圣人去美化迷信化,就更加魔化邪教化了。那些被教化了的信徒,总挑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东西去说教,刻意把各种种姓等级和性别等级之类的不平等诋毁排斥的现象给无视化了,玩的都是假仁假义的搞社会分化的伪装术和骗术。

  • 2024-04-20 18:03

    算卦如准你给我算个明后天,大后天及大后天,每一天的波动来!中华文明就是败在你等贬孔孟之道的基础上,以致后边的道家及释家全给断裂开来,读书读不全就在乱贬,然后成了玄学,想当然?[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爱过的罪》beyond乐队 回复:
    哈哈哈,其实算不准才是正道,算得准那就完了[得瑟][得瑟]历代读书人都是没有事做专门挖苦孔子[笑着哭][笑着哭]玄学用词不过是现今社会思潮流,真正他是神学[得瑟][得瑟]
  • 2024-08-02 12:12

    传统孔子教 儒家的 潜规则 暗德; 1,夫德:对妻不忠,对妾不仁。 2,老德:老儒犯错,拿小孩开刀 3,男德:儒男犯错,拿女人开刀 4,官德:权儒犯错,拿受害者开刀。 5,帝德:定规则的找茬逼迫别人破坏规则,然后污蔑人不守规则,没有爱心。 6,民德:找可以为有钱有势的哭丧的茬,找可以为无权无势的入坟的茬,回归儒起源于祭祀的夙愿。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