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迷信和周易的相辅相成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2-27 07:01:51

所有迷信都不是无端生事,它都有让人迷惑的说服力。事实和学者们想当然相反,自以为懂得多的人往往更容易上当受骗,把自己放在目不识丁位置上的人,往往更不容易被说服,现实中从闭塞落后地方来的人对大城市大学问本能反应是抗拒:我很厉害的,你们别伤害我!猫和狗、甚至昆虫,对不熟悉的东西都本能的虚张声势,亮出爪牙:相互之间不是主动接纳,更多的是相互吓唬——其实有人试图吓唬你的时候,别害怕,他也吓坏了。所以很多人得出结论,见识少的人很顽固,很难说服接受新东西,其实和知识多少无关,迷信往往产生在你自己以为熟悉的领域,人们对陌生的人和事本能的不相信。如果你想骗一个国学教授,你和他谈气功;你想骗一个长期炒股票、买彩票的,你和他们谈易经八卦,你想骗公务员,你说你是大领导的亲戚,在被骗人未受损失前,你可以建立他们对你的迷信。

骗子成功很大方面在于被骗人贪小便宜,贪便宜的人往往脑补骗子未提供的流程和环节,即被骗人受骗子诱惑的同时,自己骗自己起到的作用更大。迷信就是来源于脑补:有东西开了和头,那么后续的全靠人自动添砖加瓦。

迷信也可以是广告

“月润则风,础润则雨”今天来讲是谚语,不是迷信,很简单,风雨对现代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攀缘林稍采集和荒野渔猎的先民们,懂的这个道理的人,那了不得,如果他接着说“龙从云、虎从风”,不由你不信,一帮子人都信他,他可以孤立你,有一天他让大家都相信如果你不把自己的孩子祭献给神,那么大家都会被神惩罚,比如给河伯送新娘,这是最早的祭祀出现,有它的必然性。

其实导致人们迷信的动力与其说是预测获得奖励,更直接的动力是逃脱伤害。而一旦有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减轻这种伤害,那么这个人就通神了,巫师和卜人的出现,就是大家相信他们可以和神鬼沟通,采取某种意义上的“行贿”、“走后门”,可以让神仙开眼,或者让鬼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背景下,殷商时代,人们越是重大活动,越讲究“典礼”和“牺牲”,甚至方伯招致君主讨伐就是因为祭神“典礼”不隆重,对鬼神不够尊重。殷商末世,周武兴起,他们不会玩殷商贵族这一套,怎么办?周武有更好的出身和崇拜,“玄鸟生商”,而周来自“夏禹”和“后稷”,都是好神仙,不要求人们血淋淋的殉葬祭献,再说了,玄鸟是“小燕子”,而周是“凤鸣岐山”:实际情况是夏禹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周人从商朝缴获的青铜器上发现的一种常见的吉祥“兽文”,被称作“禹”,既然有禹,那么禹总得有来龙去脉,不能像孙猴子那样从石头缝蹦出来,于是有了舜和尧,直至孔子时代有了伏羲,楚国兴起有了盘亘,秦国要统一就有了昆仑山和西王母,甚至给周穆王编造了出游瑶池会。

回到周易,易作为卜筮工具起源是巫术无疑,孔子不言鬼神前进了一大步,但必须给周易一个依托,打掉了鬼神抬出来伏羲,这时候还没有图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河图,汉儒就因此把周易和洛书河图联系在一起,在许慎之前,“太极”还只仅仅是房梁,是展示绳索的悬挂,汉儒们发现了道家的“太乙”借用太乙代替“太极”内涵,于是乎,“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在孔子之后的200年,纳甲钠子纳音都出现在秦汉以后,但不妨碍人们说是周公发现,孔子发扬光大的。

0 阅读:6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