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刘邦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统治,相继除掉了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然而,同样位居高位、功勋卓著的陈平,却能在刘邦、吕后、汉文帝三朝为官,最终寿终正寝。他从一个靠娶富家女起家的穷书生,成长为运筹帷幄的谋士,在楚汉相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陈平生于战国末期的阴陵,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父母早逝的他跟随兄长生活,兄长视他如己出,省吃俭用供他求学交友。
陈平生得一副好相貌,高大挺拔,谈吐不凡。贫困的家境让他难觅良缘,既入不了富贵之家的门,又看不上寻常人家的女儿。
在阴陵城中,有一位富裕的老太太颇为特别。她的孙女貌美如花,却因"克夫"之名声累累,先后五任丈夫皆早逝,以致无人敢娶。老太太听闻陈平有意迎娶她的孙女,便暗中关注起这位年轻人。
一次乡里办丧事,陈平前去帮忙。老太太见他举止得体,办事妥帖,心中暗自点头。她悄悄跟随陈平回家,看到虽是破屋陋巷,门前却车辙纵横,显见有不少名士往来。
不顾儿子反对,老太太坚持将孙女嫁给陈平,还陪送重金为嫁妆。有了这笔财力支持,陈平交游更广,声名渐起。
不久,乡里举行祭祀土地神的大典,陈平被推举为主事者。他将祭品分配得当,远近皆服。有长者赞叹他的能力,陈平却感慨道:"若能治理国家,我也定能如此公平合理。"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陈地名士纷纷加入起义大军。陈平也辞别家人,带领一群年轻人投奔了起义军首领魏咎。他的才能很快得到发挥,被任命为太仆。
这一时期的经历,为陈平日后在楚汉相争中游刃有余打下了基础。他深谙人情世故,既有过人的胆识,又懂得韬光养晦。这样的特质,让他能在乱世中抓住每一个机遇,最终成就不世功业。
三易其主 智近权贵显机变天下大乱之际,陈平看准时机投奔起义军首领魏咎。凭借才智,他很快被任命为太仆,掌管车马之事。

魏咎为人刚愎自用,对陈平的建议置之不理。有人在魏咎面前进谗言,说陈平私下里常说魏咎难成大事,魏咎便起了杀心。
得知消息的陈平连夜逃离,正巧项羽率军攻打至黄河边。陈平转投项羽麾下,项羽灭秦后封他为卿,地位显赫。
殷王司马卬叛乱时,项羽派陈平率军征讨。陈平以智取胜,迫使司马卬投降,升任都尉。不料司马卬不久又叛楚投汉,项羽震怒,对陈平心生猜忌。
陈平见势不妙,立刻将项羽赏赐的官印和黄金封好送还,连夜奔逃。他托付好友魏无知引荐,投奔了汉王刘邦。
刘邦设宴款待陈平等七人,饭后要他们回客舍休息。陈平却说有要事相商,不能过夜,这番话引起了刘邦的兴趣。
单独密谈中,陈平为刘邦分析当前形势,还透露了项羽军中的重要情报。刘邦大喜,立即任命陈平为都尉,还让他担任贴身侍卫。
这一任命引起刘邦部下的不满。众将领私下议论,认为刘邦过于看重外来投奔之人。刘邦不以为意,反而加封陈平为韩王信的副将。

周勃和灌婴在众人怂恿下,向刘邦进言。他们指出陈平品行不端,与嫂子有染,还说他贪财好利,三次改换门庭,不可重用。
刘邦召见魏无知和陈平询问实情。魏无知为陈平作证,陈平也据理力争,说明自己每次改投新主都是形势所迫。
了解真相后,刘邦不但没有责罚陈平,反而向他道歉。他赏赐陈平大量钱财,并任命他为典军校尉,统管全军将领。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在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在汉营站稳脚跟,开始施展他的才能,为刘邦谋划天下大事。
在这段经历中,陈平展现出超凡的政治智慧。他懂得审时度势,明白何时该进退,更懂得如何化解危机、赢得信任。
这种能力让他在动荡年代屡获重用,也为他日后在朝堂上游刃有余打下了基础。三易其主非但没有成为他的污点,反而证明了他卓越的见识和判断力。
智擒韩信 权谋博弈显手段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在刘邦军中势力日渐壮大。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威望已然超过了汉王刘邦。
陈平观察到这一形势,向刘邦献上一计。他建议先封韩信为齐王,以示恩宠,再寻机除掉这个潜在威胁。
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派陈平赴齐国宣布封王诏书。韩信被封为齐王后,军权仍在手中,威望更甚从前。
陈平回到咸阳后,向刘邦详细汇报了齐国的情况。他指出韩信虽受封王爵,但野心勃勃,不可不防。
刘邦派陈平密访各地,搜集韩信的动向。陈平发现韩信在齐国大肆招兵买马,与项羽暗中联络,有谋反迹象。
得知这一情报,刘邦决定除掉韩信。陈平献策说,可以借吕后之手,设计将韩信引到咸阳。
吕后按计划,假意宴请韩信议论军国大事。韩信受宠若惊,立即启程赶往咸阳。
韩信抵达咸阳时,吕后设下盛大宴席接待。宴会正酣之际,陈平安排的禁卫军突然涌入,将韩信制服。
刘邦当即现身,数落韩信的罪行。韩信百口莫辩,被押入大牢。
陈平认为,韩信不除,后患无穷。他向刘邦建议,应当趁此机会彻底解决韩信。
刘邦采纳建议,以谋反罪处死了韩信。至此,汉朝除掉了最后一个足以威胁皇权的功臣。
在整个铲除韩信的过程中,陈平展现出高超的权谋手段。他先以封王之策安抚韩信,后以请宴为由引其入网。
这场权力较量中,陈平步步为营,既不露痕迹,又不失时机。他深谙帝王心理,懂得如何在君臣博弈中保全自身。
陈平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计谋的运用上,更体现在对时局的准确把握。他明白功高震主的危险,也深知皇权不容挑战的铁律。
在铲除韩信的行动中,陈平既完成了刘邦的心愿,又展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为他日后在朝中继续受重用奠定了基础。
功成身退 三朝元老显智慧刘邦驾崩后,吕后开始专权。朝中大臣纷纷被杀或罢免,唯独陈平岿然不动。
吕后执政期间,陈平担任丞相,位居朝廷重臣。他深知吕后刚愎自用的性格,从不与她正面冲突。
有一次,吕后要诛杀功臣周勃。陈平出面调解,既保全了周勃性命,又不得罪吕后。
吕氏集团势力日渐坐大,陈平暗中支持周勃、陈平等人,为日后铲除吕氏集团埋下伏笔。眼看吕后统治行将就木,陈平开始谋划后续大计。
吕后驾崩后,陈平联合周勃等人,一举铲除吕氏集团。他们迎立刘邦之子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朝廷上下一片肃清。陈平继续担任丞相,为新君出谋划策。
一次朝会上,有大臣提议重用功臣子弟。陈平极力反对,认为应当选贤任能。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年事已高的陈平逐渐淡出朝堂中心。他不再干预重大决策,而是专注于处理日常政务。
一日,汉文帝召见陈平,询问他长寿的秘诀。陈平答道,从不与人争利,遇事退让三分。
汉文帝感叹道,难怪陈平能在三朝为官。陈平说,为官之道在于懂得进退。
临终前,陈平向汉文帝进献最后一计。他建议重用贤能之士,不拘一格选人才。
陈平善终于家中,享年八十余岁。他是刘邦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寿终正寝者。
汉文帝追赠陈平为太尉,并追谥为献侯。朝廷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陈平的一生,堪称智者的典范。他懂得适时进退,既不贪功冒进,也不固守不前。
在权力更迭的危险时期,陈平总能化险为夷。他既不与当权者对抗,也不盲从附和。
陈平的成功,在于他深谙为臣之道。他明白,在帝王统治下,臣子最重要的是懂得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