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文·峻岭绵延连古塞,苍山静穆护雄关)

大境门明德口街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张家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街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

大境门是明长城的著名关隘之一,建于明代,是长城的重要关口,素有“万里长城第一门”之称。明德口街因靠近大境门而得名,历史上曾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连接着中原与塞外,是古代“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的起点。

明德口街不仅是商贸重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历史上,这里曾是汉、蒙、满等多民族交汇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街道上可以看到各种民俗文化的痕迹,如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小吃等。

“垣味” 聚焦的张家口农特产品,各有千秋,尽显地域特色。宣化牛奶葡萄,阳原鹦哥绿豆,万全糯玉米,宣化张杂谷小米,张北口蘑菌,康保、尚义燕麦,沽源藜麦,尚义白羽肉鸡,怀来和涿鹿的紫皮大蒜,涿鹿黑兔肉,赤城架豆等这些农特产品承载着张家口的地域文化,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助力。

蔚云州剪纸是张家口蔚县的国家级非遗,以阴阳混刻、重彩点染工艺独树一帜。它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最初是用云母薄片做的 “天皮亮”,为单色不镂空的窗花雏形,用于多种民俗场景。清代受武强木板水印影响,开创彩色镂空剪纸。经吕家、翟家等艺人推动,戏曲人物、花卉等题材图案逐步成型,到 20 世纪 30 年代,以王老赏为代表的艺人完善了风格,使其走向成熟。

“老皮都・牧童皮行”的羊剪绒与长毛产品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皮制品丰富多样。历史上,张家口因独特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皮毛集散地。中秋后商贩收购皮货,经刮削去油、撒盐阴干初步处理,开春再手工制作。张库商道繁荣时,皮毛加工业兴盛,毛毛匠聚集,还设有皮货节,有 “张家口市场不开价,全国市场不议价” 之说。老皮都・牧童皮行承载这份文化底蕴,展现着张家口传统皮货的魅力。

大境门文化古玩城全力打造张家口收藏市场的新高地,使其成为张家口及冀、晋、蒙地区高端专业的古玩艺术品交流与交易中心。这里不仅是张家口古玩爱好者的集聚地,更是推动当地古玩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正逐步成为塞北地区极具魅力的古玩文化地标。

“杨氏面塑”杨氏面塑选材讲究,融合多种传统技法,作品题材极为丰富,作为张家口市级非遗面塑传承人,以精湛技艺赋予面团鲜活生命力。


济众堂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在经营品类上极具丰富性,不局限于常见药品零售,还涉足食品销售领域,为顾客提供了一站式的多元选择。

大境门长城文创以张家口大境门这一 “万里长城第一门” 为核心元素,将长城文化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在 “司木集” 等文创店内,你能发现一系列独具匠心的产品。比如特色套色印章,按顺序盖下 5 个印章,便能在明信片、“通关文牒” 上呈现出立体感十足的大境门景观图案 ,趣味性十足。

还有依托大境门与长城设计的摆件,把大境门的古朴造型微缩其中,精致小巧;印有长城元素的杯子,喝水时仿佛能触摸历史的温度;甚至还有大境门造型的雪糕,在品尝美味中感受长城文化,打卡拍照效果极佳。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旅游纪念品,更是大境门长城文化的传播载体,让古老长城以新颖形式走进大众生活,助力张家口打造 “长城文化 + 旅游 + 现代商业” 新 IP 。

大境门民俗博物馆,是一扇展示当地深厚民俗文化底蕴的窗口。馆内藏品丰富多样,从传统农耕器具到精致手工艺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土炕、炒锅等生活物件,大花被、莜麦杆子等民俗用品,还有老式收音机,勾勒出当地百姓过去的生活场景。

在街道的尽头,还有一处民俗表演场所——境曲社。是由一座二层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古色古香的专业相声剧场,演出以传统相声为主,巧妙融合张家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方言及热点话题元素,还包含单口评书等曲艺形式。

境曲社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曲艺艺术为使命,积极培养本地曲艺人才,已然成为张家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

明德口街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街道两旁有许多小吃摊和餐馆,售卖着地道的张家口美食。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地方特色。

莜品堂作为张家口大境门周边极具特色的餐饮地标,是当地唯一一家设有莜面民俗馆的主题餐厅,通过现场制作演示、民俗物件陈设以及场景还原等手段,全方位营造出醇厚的莜面文化氛围,让顾客在用餐时深入领略莜面的制作工艺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尚食局是一家极具特色的主题餐厅,巧妙融合了美食体验与历史文化展示。以明清风格为基调,雕梁画栋、红灯高悬,细节之处尽显精致,让人宛如置身于古代宫廷膳房。在这里,民俗文化不再抽象,而是通过一件件实物具象呈现,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张家口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大境门景区文旅融合发展中,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山神庙广场位于明德口街的中段,青石铺就的地面满是古朴韵味,以山神庙为核心铺展布局。山神庙前矗立着一座四柱三楼式牌坊。四根坚实的立柱,稳稳地支撑起整个牌楼,基座以青石筑就,默默承载着牌坊的重量,保障它的稳固。坊梁与坊额紧密相连,坊梁线条流畅,衔接自然,坊额之上,刻有“厚德载物”四字,楼顶采用歇山顶,灰色瓦片层层铺就,檐角如飞鸟展翅般高高翘起,正脊、垂脊与戗脊上,精致的脊兽排列有序,不仅为牌楼增添了灵动与庄重之感,更蕴含着驱邪祈福的美好寓意。

“厚德载物”牌坊的对面是“百福骈臻”的牌坊,牌坊的建筑样式与“厚德载物”牌坊的建筑样式一致,形成东西相向,遥相呼应的场景。

大境门山神庙静静伫立在牌楼后,其始建于明初,是大境门一带最早的庙宇,往昔还曾担当大境门管税关防重任。(另文介绍)

山神庙的旁边是一座大戏台,坐南朝北,歇山顶上覆灰瓦,屋檐下有精美的彩绘装饰。舞台的正面装饰华丽,中央有一个大圆形图案,里面写着一个“顺”字,周围环绕着复杂的花纹和装饰。舞台前方有一排红色的栏杆,栏杆上挂着许多红色的祈福带。

山神庙的北侧是关岳庙。关岳庙前的台基广场上立有一座二柱一间三楼垂花吊柱出头冲天式木牌楼。两根柱子撑起主体,歇山顶覆琉璃瓦,三层斗拱出檐,额枋、雀替有精美彩绘,坊额之上刻有“精忠贯日”四字,冲天立柱下段有挟杆石,顶端是琉璃毗卢帽,布满彩绘云纹,美轮美奂。

牌坊的北侧高高的石阶上是大境门关岳庙,位于西太平山脚下,北临长城。其始建于清朝初年,初建时名关帝庙,民国时期改为关岳庙。(另文介绍)

关岳庙门前石阶旁为庙门面西为纪念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夫人三娘子而建的三娘子庙。(另文介绍)

大境门境曲社南侧和来远堡永顺门西形成了一个小型广场。广场的北侧通往大境门的方向立有一座二柱一门一楼式牌楼,大境门市楼(也称明德口街主城楼)南北相向;西侧立有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式牌坊,与东侧的来远堡永顺门(另文介绍)相对,相成一个小型广场。

北侧的两柱一门一楼牌楼由两根柱子和一间楼组成,具有简洁而庄重的外观。牌坊的北面匾额为 “边关重镇”,南面匾额是 “远来近悦”。

“边关重镇” 四字为旧时牌坊原匾额题词,“远来近悦” 四字是 2010 年代复建牌坊时所书。“远来” 与附近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的来远堡的名字遥相呼应。“远来近悦” 匾的思路源自宣府巡抚汪道亨主持修筑来远堡时,所遵循的孔子的意思。

西侧是四柱三门三楼式牌楼,牌坊的东面匾额为“清河丽日”,“清河” 寓意着清澈纯净的河流,如大境门附近的清水河,它静静流淌,滋养着一方土地,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纯洁。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宜人,寓意着当地百姓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里,享受着和谐、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西面面对来远堡的匾额是“太平耸翠”。 “太平” 二字,承载着人们对社会安宁、和平稳定的殷切期盼,“耸翠”更是生动描绘了大境门旁太平山的壮丽景致。 “太平耸翠” 寓意着在和平美好的社会环境下,太平山的自然美景得以完美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太平盛世画面。

明德口街的南端是大境门市楼,也是明德口街主城楼。过去,大境门周边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张库大道的起点,全国皮毛集散中心,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


市楼南面书写“神京右臂”,体现了大境门作为扼守京都北大门的重要性。

市楼北面书写“市通中外”体现了张库大道时期的繁荣。

大境门明德口街不仅是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中国北方商贸文化与民族融合的缩影。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未完待续·大境门前商韵绕,明德街口客情浓)
拍摄于2025-02-26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