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不少人问力哥:疫情放开+全面刺激,明年房价会大涨吗?
逻辑是——
疫情放开=经济基本面回暖,未来收入预期转好,更愿投资。
全面刺激=政策面从打压到呵护,加速楼市转暖。
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在中国做投资,短期走势根本没法预测,因为国家意志和政策走向经常不按逻辑出牌,全是人为主观意志,完全不可预测,短期走势不确定性太大,只有往5年甚至10年以上长周期看,才能用逻辑推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问明年房价怎么走,我真说不准,问10年后啥状况,我反而比较有把握。
房子是同时带有投资消费双重属性的商品,但本质还是商品。
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是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涨;供过于求,跌。
供不应求却死活不让涨,要么没成交量,要么产生套利空间(比如打新)。
供过于求却死活不肯跌,同样没成交量。
卖不掉的房子,就只有居住(消费)功能,没有投资价值。
这是经济学的永恒真理。
任泽平有名言:“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金融”指住房金融政策,银根/限贷紧缩or放松,会影响需求端购买力/购买意愿,如果把政策概念扩大到土地供应政策,或是现在对开发商的大规模输血政策,则同时影响供求两端。
政策变化就是一纸文件的事,最容易实现,所以短期影响比较大,绝大多数人分析市场,也都是在分析短期政策走向。
“土地”是决定供给的核心因素。
“人口”是决定需求的核心因素。
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说明长期看,房子会和绝大多数商品一样,进入买方市场。
需求端的变化,比供给端的变化,影响更深远。
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盖的房子,不管城市地段、面积大小、质量环境,只要是能遮风避雨的,已能容纳30多亿人。
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所有城市新区规划的导入人口加起来,也有30多亿。
中国既不缺能盖房子的土地,也早就不缺房子了。
只要不嫌弃,有房住就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我们早实现了。
2
那为啥还有那么多人一直想买房?或抱怨房价太贵?或担心房价还要涨呢?
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他们买得起(允许买)的房子看不上,看得上的房子买不起(不让买)。
二是预期未来人口还会大幅增长,长期看,房子还会供不应求。
先说第二种可能性。
中国现在14亿人,未来会继续增长到30多亿吗?
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现代人观念(认知)变了。
我经常写养老育儿文章,这些年,能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愿意生娃,或至少不愿多生,觉得成本高,收益低,亏大发了。
其中相当一部分,连结婚的念头都放弃了(男性多为合适的看不上,女性多为看不上合适的)。
比如《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的留言墙,这种思潮成了能取得广泛共鸣的主流意见。
那些批评年轻人自私自利,应该多为国家做贡献的正能量声音,反而成了少数派……
比如点赞最高的留言——
巧的是,点赞数250,是不是在反讽,贫穷却还拼命生的都是二百五呢?
说白了,当了几千年的韭菜,在互联网时代,终于大规模觉醒,都想改行当镰刀了……
事实上,就在2022年的当下,中国总人口大概率已经负增长了。
可以预期,未来国家会出台更多实打实的生育鼓励政策。
同样可以预期,效果注定事倍功半。
且不说中国未富先老,现在国库拿不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经费刺激年轻人多生娃,就算富如日韩,这免费那免费,这补贴那补贴,同样很难改变多数年轻人观念。
记住:房价“长期看人口”,人口是最具决定性因素的变量。
人口持续向下,特别是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且几乎不可能完全逆转,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步入长期下降通道。
疫情放开+全面刺激,能改变年轻人这种长远预期吗?
不能。
疫情只不过加速了这个既定进程,把中国总人口拐点提早2-3年。
政策刺激的效果更有限。
毕竟,政策只影响短期走势。
特别是在房价多年震荡或阴跌后,买房赚钱效应消失,更多年轻人和丈母娘也将失去对拥有一套房子的执念。
能接受大城市租房结婚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这条路,日本早帮咱趟过了。
3
再看第一种可能,供求不匹配。
这是眼下房地产市场主要矛盾,也将是长期矛盾。
因为年轻人想找收入更高的工作,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父母接受更好的医疗,让自己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就不得不去大城市。
这是现实所迫。
对绝大多数出身乡村的年轻人来说,没得选。
大城市收入高,机会多,环境好,但房价更高。
很多人预算不够,只能在市区的“破小”和郊区的“远新”之间纠结取舍。
但这个历史性的城市化进程,从70后走到00后,正在步入尾声。
“移一代”拼命996,掏空六个钱包,咬牙在大城市买了套小房子,等他们孩子长大后,就成了第一代原住民——他们不缺房子,但缺更大更好的房子。
同理,大城市原住民世代居住于此,也不缺房子,但当孩子长大后,也想换更大更好的房子,改善生活质量。
这就决定了,未来刚需房的需求会日渐萎缩,刚改房的需求会不断上升。
什么是刚需房?
市区“破小”+郊区“高新”。
市区“破小”的问题是,虽然供给受限,生活便利,产业成熟,但需求也会逐渐下降(未来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无法接受破小的生活环境),长期看,还是会供大于求。
郊区“高新”的问题是,虽然房子和小区品质不错,但周边配套不行,加上供地充足,未来竞品无数,长期看,还是会供大于求。
如果预算有限,非要二选一,入手哪种,10年后涨幅更大或跌幅更小呢?
取决于未来10年经济走势。
经济越好,投资越多,郊区发展速度越快,配套成熟速度越快,郊区“高新”的需求就越大。
反之,经济越差,投资越少,郊区发展缓慢,规划蓝图无法实现,既缺生活配套,又缺产业配套,生活便利产业丰富的市区就更有吸引力,反正预期变差,市区“破小”反而更有吸引力。
那10年后的经济会是什么状况?
这,就要问老天爷了……
所以但凡有能力的,想持有的房产尽可能保值增值,都尽可能避免买市区“破小”或郊区“高新”。
什么是刚改房?
一,有电梯。
二,08年后建成的次新房。
三,小区环境优美,物业管理良好。
四,有地下室固定车位。
五、两房90平以上,三房110平以上。
六、交通便捷、产业强劲、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你可能会吐槽:有钱,谁不想住这种房子!?
不管未来10年维持平均5%-6%的高增速,还是只有2%-4%的中低增速,只要不内乱,不外战,全国人民一心向钱看,经济总是会继续成长,有钱人总是会越来越多。
但这种房子的总量,并不多。
原因在于,满足前五条的,绝大多数在郊区,很难满足第六条。
满足第六条的,绝大多数在市区,很难满足前五条。
这种供给总体有限,但需求持续增长的房子,最稀缺,长期看,最能保值增值。
再说具体点,一房太小,需求较少,四房或更大的房型总价太高,也不符合家庭小型化大趋势,同样需求较少,二房和三房,特别是三房,会成为未来需求最大的房型。
但“房住不炒”6年来,大量楼盘主推的都是紧凑房型——60-80平两房,90-100平三房。
未来这种紧凑房型的供给,会越来越大。
但国家同时又在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主推面积同样在这个区间,形成直接竞争。
差不多的地段和面积,保障房更便宜,为什么我要买商品房呢?
未来很多刚需,特别是刚需的租房需求,会被国家供应的经适房、限价房或公租房取代。
眼下很多烂尾楼,如果开发商破产无以为继,最后很可能国家掏钱,向购房者买 断产权,继续把房子盖完,改成公租房。
但国家只负责托底,不负责改善,这也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想要住得更大更舒服,就自己掏钱买商品房。
那为啥还有很多人愿意接手“破小”呢?
因为城市化还没结束,他们还是想要拼命上车的移一代,却买不起更好的房子。
但等他们住上十几二十年,收入不断提高,想要换更好房子时,就会发现,自己手里的“老破”和附近的“高新”,价差拉得更大了。
还有一种投机性需求。
预判到未来的城市更新计划,会把你手里的“老破”拆迁。
但老城区的“老破”太多,有先来后到。
上世纪50-70年代建成的“老破中的老破”,最有可能拆迁,80-90年代建成的,洗洗睡吧。
另外时代变了,就算拆迁,也不可能一夜暴富,不管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都很难赚到大便宜。
动迁安置房的建造质量,大家都懂的~
4
理解了供给(土地)和需求(人口)的根本逻辑,再来看政策。
经济不好时,还是不得不把夜壶拿出来救救急,因为牵涉到的上下游产业和就业人口,实在太多。
那喊了6年的“房住不炒”呢?
当然还是底线。
只不过,“房住不炒”只是大方向,具体的政策力度,完全可以因城而异。
房价能稳住的,至少人口还在持续流入的,就不会放得太松。
房价完全hold不住了,人口长期看会持续外流的,就要下猛药刺激一波刚需和刚改。
这是眼下正在发生,并且很快还会上演更大戏码的事。
具体手段,主要是限贷、限购、限售政策的松绑或取消,以及房产交易税费的阶段性减免。
对一线影响最大的,是限购。
可预期的放松,也只是类似上海临港社保年限从5年降到3年这种。
中心城区放松?
不可能。
因为一线总价非常高,500万预算也只能在市区“破小”和郊区“高新”之间选,但潜在投资需求却非常旺盛,只是苦于没房票。
只要限购不放松,潜在需求就没法大面积转变为有效需求,引爆房价大涨。
救市目的是把房价稳下来,别继续跌,而不是主动引爆房价大涨的引线,那就明显背离“房住不炒”。
想继续靠刚需/刚改支撑有效需求,就要相信“时间的玫瑰”,用2-3年时间,积累一波新韭菜(韭菜会不断积累收入和购买力),等韭菜的需求熬不住了,才有可能出现突突突一波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些年,房价并非匀速上涨,总是脉冲式上涨,未来也一样。
一线之外,限购政策正在快速退出,就最近,杭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等能进TOP10的强二线,纷纷松绑限购。
还有一座能进TOP20的佛山,全面取消限购。
中国未来人口还能长期持续流入的大城市,可能也就20来座。
再给大家捋一下,排在越靠前,安全系数越高——
北上广深
杭州、南京、成都、武汉
苏州、西安、重庆、长沙、佛山、郑州、东莞、天津、合肥、济南、青岛、福州、厦门、宁波、无锡
嗯,大概就这些。
对这些二线影响最大的,是限贷,尤其是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的大幅下降。
那这些刺激,会让明年房价大涨吗?
我只能说,可能性不大。
原因在于越来越多人看明白了我说的道理,对楼市的长期预期,已经变坏。
一个预期将缺乏长期赚钱效应的市场,买家会变得特别理性,不轻易下手。
手里还有老破小想置换,或者想把小城市N套房卖了换大城市,心态可能会变坏——手里房子出不掉,就没钱买自己想要的。
结果就是价格下滑。
整个小区第一个绷不住大降价的房东,才能找到接盘侠,但也把整个小区均价带下去了。
三年疫情,特别是今年这么一折腾,很多人对未来预期已大幅扭转,变得特别保守。
我最近文章一改此前半年“阴阳怪气”风格,变得更积极乐观,但后台大量留言却还是比较那啥……
一个最鲜活的例子是,上个月因踩踏而起的债灾,因持续不断的踩踏,似乎一直延续到现在,很多纯债基金和银行R2级理财,直到上周净值还在持续下跌……
说明这两年,因为种种能说不能说的事,很多人成了惊弓之鸟。
信心,真的比黄金更宝贵。
想改变这种预期,让大家重新对未来乐观起来,至少也要等第一波疫情冲击过去。
但对于一二线刚需/刚改,明年上半年,或许又是一个天赐的上车机会。
疫情放开后主要是如何保命,哪顾得上买房。
上涨?别做梦了!
命都不知道还在不在,你想偏了吧
不要上房产商的套,不降价绝不出手!
不错,还有人谈房事
都懂得
房没药那么吃香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有本事你就涨,你看大伙买不买得了。
你有几套房?
我先解决吃饭先,你去买楼买够买多几套。
最近拿钱买药保命。还不知道会不会一直买药。。反正药店医院赚爽了,哪里有钱买房。再说房子多的像大白菜。[笑着哭]小编应该多写中国怎么多开诊所。多建医院。[得瑟][得瑟]
普通人最后的倔强,不生!
弄点科技啥的吧,别卷老百姓了
该买的早买了不止一套,没买的都是没钱的[笑着哭]
十八线小县城碧桂园4900精装房可以入手吗
算算你的房贷利息。有几个是赚的,
谁要我半价给他
我觉得会大涨,所以你赶紧在多买几套投资
会涨,大家快点买[呲牙笑]
你预测它上涨,它偏偏下跌,这就叫不可预测性!
大概率会跌
你一天都想啥呢?
不会,普通人没钱了
什么刺激?降利率降首付?
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