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大战役后半壁江山的国民党如此不堪一击?

远易爱提问 2024-06-13 13:02:30



三大战役之后,国军中蒋公的嫡系部队已经不多了,桂系开始蠢蠢欲动,其他人各自都在找出路,认为国党能赢的人已经没有了。换句话说,有理想的国党人士,要么主动投共(张治中)、要么准备投共(程潜)、要么自我了断(陈布雷);剩下的要么是混日子(以吴化文、李弥为代表)、要么是肉烂嘴不烂的死硬分子(以汤恩伯、宋希濂、胡琏为代表),真正认为只剩半壁江山还可以与共军一战的,大概只有白崇禧一个人了。

三大战役,国军损失150万军队以上,其中大部分是蒋公的嫡系部队,5大主力被悉数歼灭,其中整编74师是第二次被全歼。之后大概也就是重建后的18军还有些战斗力,金门战役还打了场胜仗,新一军新六军未能重建,新五军重建后只是2流部队。可以这么说,三大战役之后,国军还有一定战斗力的蒋公嫡系,大概只有胡宗南手里的几十万人,但是胡宗南在陕北地区,没法巩固长江防线,可以说,蒋公在长江以南,几乎无嫡系可用。

渡江战役的时候,蒋公已经下台,名义上的代总统李宗仁,除了手里的桂系人马,谁也指挥不动,连桂系的几十万兵也主要在白崇禧手里,根本无法组织有效防守。

在渡江战役之前,国共双方还举行了一次”北平和平谈判”,这里面国军的代表张治中的表现就很耐人寻味。

张治中绝对是蒋公嫡系中的嫡系(至少曾经是),淞沪会战国军三个德械师就是属于他的第九集团军编制,要是法肯豪森还在,可能战果会更好一些。了解蒋公秉性的人都知道,能把德械师交给张治中,是那么难能可贵。结果北平和平谈判一破裂,张治中直接原地投共了,说明国军真的完了。

德械师,大概可以总结为”德国钢盔师”,但这已经是国军中精锐的精锐了。

另外,国军还有两个更抽象的存在:程潜和唐生智。他们是国军十七个一级上将之二,换算到中共这边保底大将,上限元帅。他们投共有什么好处?难道还能再升官?程潜和唐生智都投共了,说明蒋公手下人人都可以投共,这个政权本身已经没有任何基本盘了。

程潜,按照陈明仁的标准,授衔保底大将。

最后,根本原因,桂系的战斗力比起国军的嫡系还是有差距。”钢七军”三个师打四野一个146师,占据优势地形却未能全歼,要知道,四野像146师这样的师还有45个,白崇禧却只有一个”钢七军”。

总结,三大战役之后的国民党,已经没有了一战之力,用一张扁鹊三连可以形容。

以上。

1 阅读:296

远易爱提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