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上,6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有再造之功的大臣

兜兜历史迷呀 2025-02-05 14:24:30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人。

而且这种逆境还不是一般的逆境,如同“狂澜既倒”和“大厦将倾”一般的灾难,那能是一般的逆境吗?历史上能改变逆转大局的人不多,也就只有六个而已。

在古代,最大的灾难莫过于一个王朝的覆灭,而这六位力挽狂澜之人,也正是在王朝没落之际,为王朝重新续命之人。

这六位大功臣都遇到了什么棘手的情况?他们又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西汉父子悲臣

当初跟着刘邦起兵的沛县人里,有个叫周勃的,之前是个编筐的篾匠,后来跟着刘邦打仗就成了大将军。

刘邦这一辈子经历的所有战斗,每一次都有周勃的陪伴。

后来刘邦去世了,吕雉在朝中作乱,差点让刘邦断了传承,幸亏陈平和周勃还活着,他们成功将吕氏赶出了朝堂。

周勃还有个儿子名叫周亚夫,周亚夫才是一位救大汉江山于水火中的将军。

汉景帝三年,汉朝的七个诸侯王发起了叛乱,由于汉朝实行的是变相的分封制,所以当时的汉景帝并没有绝对的实力战胜这些诸侯王。

如果这七国联军进攻长安,汉景帝性命不保,此时的汉景帝手里几万兵马,七国联军却有十几万,周亚夫“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尉,负责带兵平定叛乱。

在周亚夫的领导下,这场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三个月就被平定了,大汉王朝的危机也就此解除。

东晋唯一大胜

司马懿在临死之前为两个儿子做好了铺垫,司马昭和司马师掌控了魏国的大权,司马炎直接夺了曹魏基业,建立了臭名昭著的西晋。

西晋只传了几个皇帝就灭亡了,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东晋。东晋政权比西晋还乱,而且是不是司马家的正统也有待查证。

东晋政权偏安一隅,但是北方的敌人可不愿意让他们安生。

北方的前秦大将苻坚、苻融带领112万军南下,而东晋派出的兵力却只有8万,在如此大的兵力差距下,东晋获胜的机会实在是渺茫。

但是在谢安以及谢玄、谢石等人的努力下,东晋居然赢了,而且是大获全胜。

前秦的一百多万大军,被东晋这八万人解决了七十多万,剩下的全都跑了,东晋因此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前秦却因此分崩离析。

由于淝水之战实在是离谱,因此它也成了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而指挥了这场战役的谢安,也成了东晋的力挽狂澜之人。

盛唐最后一战

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开始。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反叛势不可挡,就连大唐的长安城都被他们收入囊中,唐玄宗也被吓得躲到了四川。

大唐王朝已经危在旦夕,唐玄宗被抓之日,便是唐朝覆灭之时。

正在这时,唐朝大将郭子仪站了出来,开始了对叛军的反攻。在经历了八年的征战后,“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大唐也成功活了下来,郭子仪也成了唐玄宗的“救世主”。

虽然这次郭子仪及时出现为大唐续了命,但是大唐的衰败也就此开始了……

南宋的一簇火苗

南北宋时期可谓是十分憋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像是逛街一样屡屡进犯,但是宋朝一点办法也没有,能守住城就谢天谢地了。

契丹人抢完了女真人又来抢,女真人抢完了蒙古人又来抢,最终还是蒙古人更胜一筹,将南宋逼到了角落里。

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朝廷却只有奸臣贾似道当权,年仅四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啥也不懂,只能是他的母亲谢太后掌权。

谢太后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年龄大了,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她向元军请和失败,竟抱着年幼的宋恭帝出城跪迎元军。

谢太后投降之后,南宋的忠臣们依然不肯投降,扬州守将李庭芝就是一位,他与扬州军民一起坚守城池,就算是皇帝投降了,他们也不投降。

扬州城军民一心,元军进攻扬州城时仿佛遇上了铁板,元军根本无法攻破扬州。

卑鄙的元军拿来了谢太后的诏书,但是李庭芝连看都不看,执意坚守城池,强行给南宋“续命”。

最终李庭芝在元军的猛烈进攻下坚持了十七个月,十七个月后城中已经没有一粒粮食,百姓们也饿死了大半,李庭芝的手下受不了开城投降了。

尽管李庭芝最后没能带领大家坚持到最后一刻,但是他在元军的围攻下坚持了一年半,为南宋强行续命,也算是力挽狂澜之人了。

如果不是谢太后卖国求生,南宋不应该这么不堪一击。南宋并不应该掌握在她手里,而应该在各位忠臣手中。

君与城,孰重孰轻?

明朝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人,结果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不说,就连自己也当了瓦剌人的俘虏。

瓦剌人带着他当通行证,一路打到了北京城城下,要求守城的军官开门。瓦剌人见守城之人不愿意开门,还让朱祁镇亲自叫门,大明最拉胯的皇帝出现了。

就算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还知道自己在歪脖树上上吊,这个朱祁镇被瓦剌训得屁颠屁颠就来叫门了。

如果为了他将城门打开,瓦剌人必然趁机进入北京城,那大明就等不到清军入关了,清朝也等不到八国联军进北京了,小小瓦剌人就把北京城给霍霍了。

而且瓦剌人是出了名的凶残,要是让他们进了城,城中能剩下一个活人都算他们发善心。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大将于谦拒不开门,就算是自己曾经的皇帝在叫门,于谦也不为所动,最后瓦剌人自讨没趣,带领大军撤退了。

但是可惜的是,他们在走之前没杀了朱祁镇。

后来朱祁镇又当了皇上,中华民族的大功臣于谦就被他给杀害了。

于谦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但是他没有忠于朱祁镇这个皇帝,这与封建时代的“忠君”是相悖的,但也正是如此,北京城才得以保全,我们才能见到今天的北京城。

为大明续命之人

朱祁镇驾崩六十年后,明朝又出现了一位肱股之臣,他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嘉靖和万历年间的臣子,此时的大明已经是性命垂危,国内国外的局势都不容乐观,大明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历史。

但是张居正掌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大明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令整个大明再次兴盛起来,从一开始的吃不上饭,到后来的库有余粮,这是明朝发展的一大步。

后人评价张居正为王安石之后的第一政治家,他的改革又给大明续上了数十年寿命,而他自己却在五十多岁就因劳累去世了。

周亚夫为大汉平定了七国之乱,谢安为东晋打赢了淝水之战。

郭子仪为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李庭芝为南宋宁死不降、于谦为大明江山舍生取义、张居正为大明江山大力改革,他们都是真正的功臣,是一个时代的脊梁!

0 阅读:3
兜兜历史迷呀

兜兜历史迷呀

识历史,学知识。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