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的代价给我们上了一课,若战争打响,务必记住三大铁律

老张聊养护 2024-12-21 14:02:29

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里,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无论是对格鲁吉亚、克里米亚,还是2022年后与乌克兰的全面冲突,都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关于现代战争的深刻教训。

这些教训不仅仅关乎战场上的胜负,更揭示了战争与国家战略、经济基础与国际关系的复杂关联。

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若是希望避免重蹈覆辙,必须要对战争的本质、代价与可能的后果有清晰认识。

这些启示可以被归类总结为“三大铁律”,需要我们牢牢将其记住。

一、战略判断必须精准

现代战争是一种极端的国家行为,是政治手段的延续,但其成本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它永远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纵观近10余年来,中国遭遇了多少突发的特殊性历史时刻?

哪怕是前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我们最终也保持了高度的克制,没有将事态进一步升级。

在当时很多国人认为这是软弱之举,可现在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摆在我们面前,想必各位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战略判断必须精准。

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战略误判提供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教训。

错误的战争决策不仅可能会导致战场的失败,甚至还可能会深刻动摇国家的内政稳定、经济基础和国际地位。

尤其是对于俄罗斯乃至中国这样的大国,无论何时战略判断必须要做到绝对精准。

尤其是那些可能涉及到国际核心利益的军事行动,否则轻率的决策便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看一看俄罗斯在全面进攻乌克兰之前,对战争形势的判断究竟有着怎样的误区。

第一,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

显而易见,俄罗斯错误估计了乌克兰政府与民众的态度,认为战争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将会极速瓦解。

甚至天真的认为,乌克兰民众会对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保持冷漠或支持的态度。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乌克兰政府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被嘲讽的泽连斯基不仅没有逃跑,反而真的出现在了战场一线。

他利用民族情绪的驱动力与俄罗斯交战,导致战争最终进入僵持阶段。

第二,高估了俄罗斯军队的战斗能力。

俄罗斯毕竟继承了大部分前苏联的军事遗产,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普遍被认为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

在这一认知当中,也许包括普京总统在内,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战场。

但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俄罗斯军队在战争期间暴露出诸多短板与不足。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俄罗斯在战斗初期阶段失去了战略优势,被迫调整目标并长期困守在战场之上。

第三,误判西方的反应。

上述内容提到,俄罗斯在近十余年来已经发动过多起地区性军事行动,例如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和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

在当时,西方往往表现出有限的介入意愿,这或许让俄罗斯误认为西方不会过多的介入俄乌冲突。

可实际情况呢?在俄乌冲突期间,西方国家不仅通过经济制裁重创俄罗斯,还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

这一战略误判,最终加剧了俄罗斯当前的困境。

二、经济基础必须稳固

现代战争实际上就是在烧钱,其持久力的表现不仅仅依赖于武器装备、人力资源,更直接取决于国家的经济韧性。

尤其是在持久战阶段,战争双方经济能力的优劣,往往决定了最终的胜负。

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向来表现一般,尤其是在俄乌冲突逐渐拖入长期化阶段以后,俄罗斯内部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经济因素逐渐成为俄罗斯难以彻底掌控战局的重要原因。

先来看看经济因素如何拖累俄罗斯的前线战争,首当其冲的便是西方的一系列制裁。

这些制裁覆盖金融、能源、科技、工业等多个领域,对俄罗斯的经济体系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金融制裁的主要表现为,直接冻结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还将俄罗斯主要银行排除在SWIFT国际结算体系之外。

这不仅导致俄罗斯没办法使用外汇储备来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还削弱了俄罗斯与国际市场正常贸易往来的能力。

战场所需的军火、战略物资进口也因此受限,增加了战争的隐性成本支出。

能源制裁的主要表现为欧洲各国逐渐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导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逐渐下滑。

曾经的能源贸易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大头,制裁使得这一关键支柱明显受损。

2022年,一条新闻被西方媒体炒作了很久,那就是俄罗斯从伊朗进口无人机。

为何会这样?就是因为西方国家对关键技术和高端芯片的出口禁运,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俄罗斯军工业的生产能力。

俄罗斯军队在前线消耗现代化武器装备以后,其国内的制造业难以迅速补充战场需求。

故被迫转向使用老旧武器库存,甚至向伊朗这样的小国采购武器。

除了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以外,俄罗斯内部的经济体系,也很难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最具代表性的新闻,便是战争初期阶段被爆出俄罗斯前线士兵普遍缺少现代化的高质量防护装备。

甚至还出现需要自费购买防弹衣、头盔的情况。

这种军需品的短缺,其实就已经反应出俄罗斯经济体系的客观脆弱性,甚至连最基础的军需物资供应都捉襟见肘。

前线部队也时常面临弹药、燃料等物资的匮乏,这种现象的出现很难想象是发生在21世纪的俄罗斯身上。

三、主动掌握叙事权

现代战争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直接较量,更是信息舆论的层层博弈。

甚至可以说哪一方掌握了舆论的“叙事权”,哪一方便决定了战争的正当性、民众的支持度乃至国际社会的态度。

就以俄乌冲突为例,俄罗斯在冲突期间未能有效掌握叙事权,导致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国内支持度下降。

反观乌克兰则是成功塑造了“被侵略者”的形象,从而在国际舆论场赢得了广泛同情。

俄乌冲突初期,双方为了争夺叙事权,在舆论场上做出了怎样的对抗?

俄罗斯采取的手段为将这一地区军事冲突描述为“特别军事行动”,并宣称乌克兰内部纳粹化,要对乌克兰进行“去纳粹化”,“保护顿巴斯人民”。

只不过,这一舆论叙事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以至于现在俄罗斯都已经懒得提及所谓的“纳粹”和特别军事行动。

反倒是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舆论策略抢占了舆论高地。

首先就是塑造一个“被侵略者”的形象,强调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已经违反国际法原则,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受害者,代表着公平与正义。

显而易见,这种舆论叙事与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反侵略”价值观高度一致,迅速赢得了全球舆论的支持。

同样的道理,现阶段的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也是这样的舆论形象。

为什么乌克兰的舆论叙事如此成功,反倒是俄罗斯在舆论场初期采取的策略走向失败?

究其根本,就在于俄罗斯一开始提出的所谓“去纳粹化”难以得到广泛共鸣。

不得不承认,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都并未感受到所谓乌克兰内部已经“纳粹化”的实质威胁。

这种宣传,更多的是被质疑为侵略乌克兰的一种借口,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与国际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并未掌握在俄罗斯手中,这导致俄罗斯的舆论宣传天然就带有劣势。

现阶段的全球主流媒体,大多都位于美国、欧洲等西方阵营。

这就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俄罗斯的舆论宣传很难被广泛传播出去。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上,关于俄罗斯正向的一面压根就不会被播放报道。

在新兴的互联网流媒体上呢?俄乌冲突期间我们可以意识到,西方国家宣传的所谓言论自由完全是谎言。

在主流互联网舆论平台,有关俄罗斯的正向报道不是被限流就是被官方删除封禁,俄罗斯很难在舆论场获得胜利。

反倒是乌克兰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大量关于乌克兰积极正向的一面被报道。

无论其内容究竟是否属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达到了在舆论场上压制对手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现代战争中,想要确保可以获得胜利,必须要做到战略判断精准,经济基础稳固以及能够迅速掌握舆论叙事权。

缺了哪一个,都有可能导致战争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普京的国家战略及误判 2023.07.05 联合早报

俄罗斯迄今面临哪些制裁?有何经济影响? 2024.02.26 BBC中文

数览:以俄乌冲突为例,且看美西方如何发动舆论战 2024.01.04 新华网

0 阅读:0

老张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