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这两年每次去南宁,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每当夜幕降临,那些以后斗三轮车为主,改装成一个货架或者摊位样式的车就开始占领各大人流量大的路口,地铁站口等,然后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夜市”。
可以说,和传统的夜市不同,这样的“夜市”遍布南宁城区,并且以美食为主,可谓荟萃了广西美食精华。有的摊还会备上三五桌凳,供客人坐下来“叹啤、嗍粉、劈酒猜码”,一长溜望去,看着相当壮观。
之所以会这样,也跟经济形势有关,一开始这样的“夜市”也深受欢迎,人们下班路过,或者吃饭后溜达消遣,压马路等,“夜市”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可是随着“夜市”野蛮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涌现,有网友就说了:
1、油烟留给居民,油污留给环卫工,拥堵留给行人,钞票留给自己。
2、如果是物廉价美,干净卫生也很不错的,可是现实却是卫生堪忧,地摊比店面都要贵。
3、好好的摆靠近马路牙子不行吗?非要摆到非机动车道路中间,越来越过分。让路过的人们寸步难行,心生厌恶,真是自己把自己玩死。
4、“夜市”引发的不是使得不是店铺关门,而是人行道无路可走,街道路面油腻严重!再不管!机动车都没法走了!
5、已经泛滥成灾了,再说摆摊的人太多了大部分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6、要么打击地摊,要么就扶持好(增税)。
......
大概归结来说,“夜市”提供了人们消遣之地,满足“舌尖上的享受”的同时,引发的更是有关安全卫生,无序发展,占道经营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其实,相信南宁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一开始默许地摊的肆意野蛮生长,是迫于非常时期的经济形势。可是对于首府城市来说,则也关系到营商环境问题,所以,后续开始规范,管制和整治“夜市”势在必行。
而对于很多摆摊人来说,该何去何从?
对于这些摆摊人来说,心中或许充满了迷茫与不舍。毕竟“夜市”是他们的生计所在,更是“城市梦”的延续,那些灯火阑珊和霓虹闪烁中,是他们与顾客共同编织的生活记忆。
但面对城市的变迁与管理的需要,只有适应规则,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于是,一部分看懂布局的摊主开始积极响应号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是先改变自己。按照新规定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或是入驻规范化的夜市街区,或是在指定的临时摊位上继续他们的美食事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维护环境卫生,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让顾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而另一些摊主,则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有的利用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开起了小店;有的则转行学习新技能,寻找新的生活方向。虽然前路未知,但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这也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可能这也会经历又一次阵痛,可是,在这场夜市变革中,对于城市和摆摊人来说,“夜市”不再只是味蕾的盛宴,夜生活的消遣,更多时候更成为了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规范有序,才是拉动城市良性循环的基石。作为摆摊人,只能是去适应它!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