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建立北齐功绩显赫为何会举止癫狂?是患有疾病还是另有隐情

和运超 2019-02-17 17:44:59

高洋继承父兄基业,得到齐王爵位,在武定八年(550)废掉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北齐,成为北齐文宣帝。高洋追封哥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但是,当高洋真正登位以后,做出的许多事情却让后世瞠目结舌,完全比父兄都更加出格和残酷,就算要在历史上找最出名的暴君,恐怕高洋也一定能够名列前茅。甚至很多观点都认定高洋是精神不正常的人。

影视剧中的高洋形象

高洋与高澄都是娄昭君所生,高洋小高澄五岁。从小就笼罩在杰出的哥哥光环下,这种感觉的确不好受。加上其他高家子弟也都仪表出众,史书唯独说高洋相貌平平,从小沉默寡言,这一心理压力接近曹丕被曹植的才华压制那种难受。少年时高洋唯一的安慰在于父亲高欢,他在识人用人方面有一流的慧眼,知道高洋也有才干,所以父亲还是很喜欢高洋的。高澄虽然会经常取笑调侃这个兄弟,但他掌权以后也还是重用高洋的,最后高洋被授为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负责京师邺城的安全保卫,显然这是非常核心的地位,也为他能够继承高澄的事业制造了机会。

由于高洋在高澄掌权的时间里,长期处于隐忍克制自己的压抑状态。虽然没有想要谋害哥哥,但出于自保,也极其违心的装傻充愣,身心都十分辛苦难受。 两兄弟的感情大体上不好不坏,不算特别亲密也不算太过疏远,可以算是某种合作关系,但为了保持这种信任,高洋对高澄十分小心谨慎。

高澄生前留下六个儿子,高洋基本都很疼爱,除了小儿子高绍信没什么事迹外,其余都算文武双全,充分继承了高澄天才型的基因,尤其四子高长恭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兰陵王。高长恭在后世流传名气很大,可在北齐时代真正得到表现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且主要在北齐后期了,高洋的时候他还很小。

好不容易高洋终于熬到出头之日,当他登上皇位,走上人生顶峰以后,多年压抑的性格一旦爆发出来就容易扭曲。之前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司马懿父子,这种长时间压抑扭曲的心理很容易导致遗传病,不光祸害子孙,还为祸天下百姓,西晋一朝的短命和司马懿父子当年的扭曲性格有很大关系,子孙的才干平庸,性格疯狂扭曲,互相敌视仇恨却都有基因传承。高洋虽然才干比建立西晋的司马炎强很多,性格扭曲也比司马家族更加严重。尽管当时要算北齐最兴盛的阶段,但高洋种下的危害却并不少。

先说好的一面,高洋在高澄的基础上继续肃清吏治,也继续重用汉人。编撰《北齐律》对后世隋唐的律法传承影响很大。文化方面,让魏收完成了总结北魏一朝的史书《魏书》,尽管当时引起鲜卑勋贵子弟的强烈不满,高洋组织讨论听取了许多意见,事后让魏收采纳修改,《魏书》暂时没有对外流传,但高洋也并没有否定魏收修史的贡献。

军事方面改组“宿卫军”,也大量吸收汉人,使当时北齐的综合国力处于北周之上。高洋亲自领军重创契丹和突厥,虽然南下对付梁陈两国的战事一度失利(就是扶持高澄俘虏的萧渊明为敬帝,最后失败),但迫使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版图已经是南方四朝最小的,也足以证明高洋手下的北齐强盛并不是浪得虚名。另外,为了防范漠北边民对中原骚扰,北齐修筑了长城,在高洋时期据说修建的长城达到1500多公里。

其次是不好的一面。在高洋雄心勃勃开创赫赫武功的同时,他使用的是激烈严酷的法治,原本这是继承高澄的策略,也就是古人习惯常说的“乱世重典”。因为高洋崇尚严刑峻法对待官员、对待家人、对待宫廷侍从,以此立威。一方面固然是指朝廷有严格的律令,而另一面就是高洋作为皇帝的金口玉言。但实际上高洋自己的性格无法自控,冲动暴虐的心理经常一发不可收拾,对魏国元氏大开杀戒,对臣服的那些手下官员也立大棒随时惩戒,对臣下的家眷随意侮辱。就史书记载看,登位后期的高洋和之前几乎判若两人,足以为后世诸多描写昏庸残暴君王的小说充当模板。好比说他把各种宰杀工具都放在宫殿上,喝完酒劲一上来就要开始杀人,而且非常喜欢折磨人,例如放人鸢(金庸《天龙八部》里阿紫对游坦之的折磨就来自这里)。

不排除后世会根据一些传说野史进行添油加醋,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说,北齐、隋朝、梁陈等全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一朝,所谓二十四史,有三分之一多达八部都完成在李世民手里。对高洋怪诞的举止主要出自《北史》,《北齐书》相对还少一些。但李百药和李延寿都是唐朝史官,修史的宗旨就是对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混乱局面的高度警惕,以及李世民渴望以史为鉴。而当时写作的手法为了生动,都充分学习了魏晋以来的小说笔法,加重了对荒淫误国,害人害己这方面的渲染,所以晋书、北齐书、梁书、陈书、直到隋书,各朝代里面种种荒唐、残暴、昏庸的内容虽然有一定依据,但都经过加工处理,尤其唐代修史大量采用六朝小说笔法,这是吕思勉、逯耀东等史学界众多专家都不断提醒指出的,所以有很多脱离真实的成分是可以肯定的。

但高洋的性格表现毕竟异于常人,他后来的精神失控不排除过度服用丹药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是炼丹服药十分兴盛的时期,无独有偶,北魏道武帝在宫廷滥杀宫人侍卫和官员与高洋很类似,一方面是被巫师唆使,一方面就因为道武帝服散损害了精神健康。而高洋的种种行为恰恰被人忽视和误解,因为他在史书里的表现是崇佛,据说还接受了严格的戒律,就掩盖了他有受道家影响的可能。如高洋很迷信谶语也是阴阳术数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在佛道都有,但道教相对比较明显。所以,现在很多人只从病理角度认为高洋的变态是有精神病,这是过度看重结果,没有探究他为什么会失常的真正根源。

以北齐时代为背景的影视剧照

客观来说,高洋的行为不能用单一方面去解释,其实高洋早年间已经有过放纵的举动,本身就是长期将自己真实性格压抑之下的宣泄,当时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内心。长久以来,高洋、高演、高湛几兄弟应该都有练金丹服用的迹象。登位以后的高洋也有继续服药的迹象,像《北史》记录有“有张远游者,文宣时,令与诸术士合九转金丹。及成,帝置之玉匣云:‘我贪人间作乐,不能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今天人们读史,往往都对高洋各种瞠目结舌的出格行为感到震惊,简单认为做出这样荒谬绝伦事情的人一定就是精神有问题,忽视了历史记录的永远都只是表象,真正要认识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事件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必须要梳理背后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的原因,这才是历史科学。

好比历史上记载服散服丹的人物非常多,很多人因此行为怪诞,实际多数的古人服散服药方法不对,多数人以为只通过喝酒散热,像高洋曾经那种脱衣狂走散热,只是被人误会是暴露狂,其实魏晋时期很多人都有类似古怪行为,穿着宽松衣服或者脱光在家里,他们都是想要散热祛毒,但效果都不好。其实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懂得医理祛毒才能维系健康,很多人长期服用导致早亡也是慢性中毒。史书上只有孙思邈和唐玄宗是有记载懂得医理祛毒的,他们是服丹药却反而长寿的。唐玄宗到近八十岁身体都很健康,最后突然死亡被害的可能性较大。

史书写高洋的死是喝酒过度,但实际应该是酒精加速服药积累的毒性发作才导致他早死。高洋就是长期的心理压抑导致性格扭曲,功业大成以后开始渴望长生,放纵欲望,然后服用丹药,长期酗酒,面上禁止道教,扶持佛教,但根本不受戒律约束,举止狂暴,精神受到药物损害,行为极其失控,直到最后饮酒过量催发毒性而暴卒。

即便高洋表现癫狂,他在位时期所倚重的杨愔、裴谓之、李集等官员在那种高压环境下的表现也十分难得,北齐还能维持比较平稳的局面。当高洋死后,他的六弟高演从侄儿高殷那里夺取了皇位,成为北齐的孝昭帝。

高演从小也才智过人,母亲娄昭君很看好这个儿子。高洋掌权以后也很重用他,让他处理政事,升常山王,不久任尚书令。天保七年(556),高演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高洋虽然行为出格,但头脑一直很敏锐,认为尚书奏事经常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就让高演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然后陈述奏上。高演进行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高洋对他的陈述很是赞叹器重。

高演对高洋后期的狂暴行为很担忧,经常劝谏他多留心政务。高洋却醉醺醺说,有你们处理,自己当然可以轻松娱乐。反过来看,高演长期待在高洋身边,好比当年高洋在高澄身边是一个道理,高演的性格同样表现出非常压抑和扭曲,因此他同样在服用丹药,还让好友王晞为他找寻秘药,有时控制不了情绪也一样暴力的鞭打手下人。

影视剧中的高演形象

高演夺位成功以后,就将高洋所倚重的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全处置了,改元皇建。高演实行的政策却一反先前严刑峻法,进行相对宽容的方式,释放很多罪犯和奴隶,也收得朝野的认同,维系了他通过夺位的政权稳定。

正如先前笔者提过,扭曲的性格会传染,还会祸及子孙。高演虽然行为表现不如高演狂暴出格,但对待家人的保全却相比高洋相差无几,他对高洋子嗣就很不放心。原本他将高殷长期囚禁,但娄太后多次想要见这个皇孙,高演却害怕太后的同情心软产生其他想法,坚决不让祖孙俩见面。为了杜绝后患将高殷杀死,据说原本崇尚宽柔策略的高演为此心神不宁,在皇宫大作法事,害怕高洋、高殷父子的冤魂来找他。

皇建元年(561)秋,高演去郊外狩猎从马上摔下,受了重伤,因此染病。为了选择继承人,高演几个月在病中一直犹豫不决,为了不再发生自己的错事,打算让年长的兄弟高湛继位,然后就写遗书叮嘱他要保全自己儿子。高演只在位两年就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高湛是高欢的第六子,也是娄昭君所生,小高演两岁,小高洋十一岁,也是一个相貌不凡的美男子。高演夺位的时候,就拉拢六弟帮忙。铲除杨愔等人后,升高湛为太傅、录尚书事兼京畿大都督,最后把皇位传给他,是为武成帝。

之前高演病重期间,内心反复纠结是传子还是传弟。那时候,高湛已经与族侄高元海(高欢的侄儿上洛王高思宗之子)、亲信高归彦(渤海高氏子弟,被认为是高欢的族弟,以拥戴高湛有大功反受猜忌。因当年他是高洋遗命辅佐高殷的宗族大臣,高湛并不真的信任他,高湛登位一年就谋变,被段韶擒杀)等计划夺位,不过巫师占卜说不利起兵,高湛才没有采取行动。庆幸高演最后想通,也是遵守当年夺位时的承诺,还是把皇位传给了高湛。

高湛本来打算遵守承诺,只把高演的儿子高百年看管起来算了。但不知为什么,三年后出现彗星,引起一些流言,说天下有易主的凶相。高湛非常疑惧和愤怒,以为是高百年将对自己不利。下令召高百年入宫来见他,抽出佩刀,用刀环打高百年,遍地是血。高百年哀求:“乞命,愿与阿叔作奴!”显然,高湛的行为与高洋、高演一脉相承,同样容易因为一些刺激而失控癫狂,居然就这样将高百年用刀柄活活打死,弃尸水池,池水染红,在皇宫后园看着埋葬,年仅十八岁。高百年的王妃斛律氏闻讯,握玦哀号,绝食多日而死,死后玦犹在手,年仅十五岁。

影视剧中的高湛形象

实际高湛仅在位四年,除了刚登位的时候表现了一些了解民情疾苦的善事外,很快就宠信奸佞,贪玩享乐(如和士开、高阿那肱、祖珽等),对家族兄弟子侄都很残酷。到第四年,因为他迷信天象之说,诛杀可能夺位的子侄以后,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高纬,自己做太上皇帝。把一些繁琐事情都交给儿子,重要的军国大事还是要他来决断,但也加剧了他生活的放纵。这个时候,北周的国力已经超过北齐,双方的战事也加剧。

就在北齐摇摇欲坠的时候,兰陵王高长恭才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才干,可惜不仅不能挽救北齐走向衰亡的大局,反而还受到猜忌。

长恭本是他的字,兰陵王本名叫高孝瓘。因为他的生母出身不好,早年默默无闻。高洋在位后期出任地方官,也没太多的政绩。高殷短暂在位的时候封他为兰陵王,而高演短暂在位期间,高长恭才渐渐获得重用,受中领军,开府仪同三司。

高长恭之所以能够在后期逐渐得到重用 ,倒不是因为成年以后人长的太帅,招人喜欢。而是宗室经过多番惨烈的杀戮洗牌,剩下能够任用的,又对皇帝没太大威胁的恐怕已经不多。高长恭恰好就属于比较低调实在的一个,所以才等到了机会。

武成帝高湛即位也对他继续任用。大宁元年初(561年末),授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即今太原市,晋阳改并州,是高欢家族起兵的根本之地)、并州刺史,加封巨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待遇继续增加。

这时,北周大将杨忠与突厥木杆可汗的联军自恒州进攻并州,高长恭闪亮登场,一举打破突厥兵力,挫败杨忠。次年救援洛阳,高长恭头戴头盔面罩,仅有五百余人,冲入北周大军,洛阳西北面附属金镛城守卫不知是敌是友,最后他脱下头盔面罩,才认得是兰陵王,纷纷放箭支援,击退北周军。根据这段故事,后人创作了著名的《兰陵王入阵乐》。

影视剧中的兰陵王形象

当时这一战十分凶险,后来高长恭见到皇帝,高纬就问如果发生危险怎么办?高长恭慷慨激昂地回答:国事就是家事,在战场上想不了那么多。就因为这句话,还是触犯了高纬的忌讳。之后,高长恭还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柏谷城(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南,该城为北周所修建,位于北周边地),顺利攻取。之后在汾州定阳郡(今山西吉县西北)下俘虏北周宇文宪的部下杨敷。武平三年(572),高长恭因功进位大司马。

高长恭立功越多却越来越贪财,和早前表现十分不同。亲信相愿十分疑惑,曾经悄悄问起,知道高长恭是害怕功高震主,打算用这个缺点掩盖自己。相愿提醒他,如果真的被朝廷疑忌,那么贪财也是罪名,建议他托病。于是高长恭生病后拒绝治疗,想拖垮自己身体。哪知道还是被皇帝高纬疑心,为他送来毒酒,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其实,史书对兰陵王的长相对比高家其他人,溢美之词也差不多。后人想象高长恭过于俊美,是出于他面具之下的幻想。加上他要算北齐后期真正宗室出身的将才,人品也很难得,对待士卒非常好,很得人心,这恰恰是他会遭到皇帝猜忌的原因之一。在高长恭死后,北齐就真的走到终点了。

高纬杀兰陵王之后,南安王高思好(高欢族弟上洛王高思宗认养的弟弟)真的打算谋乱了。武平五年春二月,高纬巡行到晋阳。高思好作乱,尚书令唐邕等人平定,高思好投水死,唐邕将尸体捞起烧掉。武平七年,高纬还信心满满地领军出征,试图抵抗北周宇文宪大军。

北齐军围晋州(位于今河北石家庄市),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领军来救,双方对战,北齐一败涂地,高纬立刻扔下部队逃回晋阳,然后让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等(他们都是高澄的儿子)守晋阳,没多久改元隆化,高纬听到亲信大将穆提婆投降北周。这一事件是促使北齐灭亡的重要标志。穆提平本为归降东魏的西魏大将骆超之子,其母就是著名的北齐女官陆令萱,在高纬登位以后翻云覆雨,先后除掉官居太尉的赵郡王高睿、高纬的胞弟琅琊王高俨、丞相斛律光和文臣祖珽,几乎独揽宫中大权,号称无冕太后。穆提婆投降北周以后,陆令萱觉得失去依靠,最后自杀。

高纬命令受任高延宗为相国,委任他进行防御,高延宗流泪接受委命。高纬却在深夜打开五龙门准备奔往突厥,随从官员大多散去。高延宗被拥戴为皇帝,出战北周被俘虏。

这时,薛道衡、陈德信等人劝高纬到黄河以南地区招兵,如果不能成功,就投靠南陈。高纬就听从这一计划,前往青州,准备投靠南陈。而高阿那肱派人去请北周军赶快前来,约定活捉高纬献上邀功。同时,他又派人告诉高纬说北周兵还在很远的地方,自己已经派人烧了大桥,挖断了道路,高纬听说之后便不急于南奔,结果中了圈套,被活捉在青州城南的邓村。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宾主的礼节和他见面,把他和太后、高恒、各亲王,都送往长安。封高纬为温国公。到北周建德六年(577),高纬被告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乱,高纬与高延宗数十人不分老少全部被杀。

0 阅读:7

和运超

简介:专栏作家,影评人,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