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领域有一场很重要的变革。中考改革的消息一出来,在学生、家长还有教育界,引起了好多讨论和关注。
北京最先开始改革,之后河南、西安、广州等好多地方也跟着行动起来。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不光改变了中考的考试模式和科目设置,对整个教育环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考改革政策梳理从考试科目方面来看。
北京从2025年起,生物、地理、历史、化学从原来的考试科目变成考察科目,成绩用ABCD等级来表示,不再算进中考总分。考试科目总数从10门减到6门,中考总分也从670分降到510分。计分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
河南2025年起,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学完就考,成绩用等级呈现,不再全省统一命题和统一组织考试,由各个省辖市自己组织。2025年起,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一起考,但试卷是分开的,还是开卷考试,考生能自己带参考资料。2027年起,中招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从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调整成物理、化学。
西安2026年中考计分科目里,取消化学、生物、地理的计分。
广州2月底发了《2027—2029年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录取分值有调整,数学增加30分,语文和英语各增加20分,化学减少30分,道法和历史各减少20分。
在考核方式上。
生物和地理在好多地方改成省市内“学完即考”的模式,成绩用等级制。学生在学校学完课程就直接考试。
英语考试分值也有变化,像北京英语从原来的120分减到100分,听力口语占40分,更看重实际使用能力。
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本来是想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结果却出现了“道法万能答题金句”这种商机。
另外,教育部提出“100%指标到校政策”,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向所有初中学校倾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上高中。
减负与增压之争官方说取消部分科目是为了让学生从死记硬背里解放出来,减轻学习负担,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可现实让家长和学生很困惑。拿北京来说,以前学生还能靠生物、地理这些科目提分,现在全得靠数学和物理。题目难度要是稍微增加点,1分就能拉开几千人的差距。
看看广州中考改革后的“高分通胀”现象,700分以上的人数大幅增加,满分率也涨了好多,竞争变得更激烈了。海淀黄庄的奥数补习班特别火,金牌讲师的时薪涨到800元,课还很难抢到。家长没办法,说这就是逼着花钱买分。
物理学科因为分值占比提高,成了“新晋卷王”。培训机构推出高价的物理实验培训套餐,家长为了孩子成绩,只能拼命花钱。
学科地位与教学质量变化当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变成“选修”或者不算进中考总分后,学科之间好像有了等级差别。
学校里流传着“主科老师横着走,副科老师低着头”这样的话。
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让人担心。不考历史后,孩子们连民族的伤痛都慢慢忘了。
成都某初中化学教研组长说,化学不考后,尖子生上课都在刷数学题,实验室器材都落灰了,实验课也改成自习了。
山东某高中老师也说,新生连化学方程式都写不全。
虽说教育部门强调这些科目还是必修,成绩用等级制算进毕业审核里。但学校为了给主科腾时间,副科的课时被大幅减少,家长和学生对这些科目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
素质教育与应试新战场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本来是想推动素质教育,不用死记硬背,结果却出现了新的应试情况。
某宝上“道法万能答题金句”一个月能卖出去一万多件。培训机构还推出“开卷考试速成班”,说能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答题技巧,拿到高分。
“综合素质评价”占10分,这本来是个“软指标”,却成了中产家庭竞争的新领域。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这方面加分,不惜花大量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比赛和活动,像钢琴课、机器人竞赛培训、暑假研学营等等。
这引起了专家批评,他们觉得这种“伪素质”教育让阶层固化更严重了,农村孩子因为资源少,很难和城市孩子竞争。
体育地位提升与新问题体育分值从40分涨到70分,占比从6%提高到13% ,在中考改革里变化很大。
这个政策让北京的跳绳培训班报名特别火,私教课价格都翻倍了。家长们说孩子学习不好,跳绳总得赢。
按照新规,4、6、8年级的体测各占10分,现场考试30分,其中跳绳就占8分。所以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拼命练习,甚至脚踝肿了都不敢停下来。
还有商家推出“体测保分套餐”,生意特别好,得提前三个月预约。
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问题。某中学体育老师说,校领导要求“主科老师不能占体育课”,但数学老师却把体育课改成了“户外数学思维训练”,体育课性质都变了。
中考改革与社会焦虑这场中考改革看着是“减负”,实际上却把教育分层的残酷现实暴露出来了。
精英家庭凭借经济实力,花钱请清北学霸带孩子搞科研、学马术,盯着“综合素质评价”的10分。
中产家庭疯狂在数学物理上内卷,贷款买学区房,就为了能进入“校额到校”名单。
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是主科成绩不好,连“拼体育”的条件都没有,只能没办法去读职高。
就拿北京来说,想上优质私立高中,得分率得达到91.6%(467分/510分)。新建校仁泽高中预估分数线虽然只要360分,但是学费一年要23万,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虽然政策鼓励“普职分流”,但是“职高恐惧症”还是很严重。家长们普遍觉得职高管理不严格,学习氛围不好,都不想让孩子去职高。
改革的目的与展望中考改革的关键是落实“双减”政策,去掉“填鸭式”教育。
对学生来说,中考计分科目减少,理论上不用再为“小四门”刷题,备考压力能小一点,有更多时间去钻研主科。
但这不是说中考难度降低了,相反,剩下的科目更看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素养。
语文、英语更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数学、物理则考验学生的思维创新、科学探索等能力。
这种变化意味着教育评价标准从只看知识记忆,变成综合能力评估,更注重学生知识整合、理解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高中多样化发展”。北京试点科技特色高中,广州探索综合高中模式等做法,就是要打破“唯分数论”。
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尖子生,不再有恶性掐尖的现象。
中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数变化,它关系到人才选拔的公平,更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用分数划分道路,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在这场变革里,家长和学生要理性对待。
家长要早点规划孩子的升学学习道路,发挥孩子的最大优势。
虽然小四门不参与中考计分了,但高中选科可能还需要这些学科的基础。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适当安排孩子在小四门学习上的精力投入。
同时,要重视孩子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带孩子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关注孩子学科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孩子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己也要保持好的学习状态,抓住主科提分的关键时期,提高主科成绩,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长期培养。
中考改革政策已经来了,未来就在眼前。
只有理性看待改革带来的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这场变革里为孩子赢得真正的未来。
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wallbox
广州最无聊,相当于没有改,反而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