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时代,00 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资源很丰富。
可他们对相亲特别反感,这让家长们特别不理解。
家长们抱着传统观念,觉得人生就该按部就班,到了合适年龄就得恋爱结婚。
所以孩子上大学后,好多家长就开始积极给孩子安排相亲。
满心盼着孩子能早点找到人生伴侣。
但 00 后大学生对相亲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特别抵触。
他们在学校自己都不主动找对象,面对家长精心安排的相亲,反应常常让家长无奈又惊讶。
对 00后大学生来说,感情和学习完全不一样。
学习付出努力一般能看到回报,感情却充满变数。
就算全心投入,也可能啥收获都没有,甚至还会因为太热情让对方反感。
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本能地抗拒相亲这种有明确目的、比较功利的感情接触方式。
一句 “不是女生,是畜牲”,特别生动地表现出 00 后整顿相亲市场的态度。
也把家长们惊到了,直呼 “活久见”。
在一场相亲里,男生为了找话题,问女大学生:“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本来想接着说情话 “你爸爸之前是不是做贼的,把最亮的星星偷下来放在你的眼睛里了”。
结果女大学生一点不掩饰嫌弃,直接回怼:“我爸是把你的脑子偷走了。”
这样犀利的回应,很明显地体现出 00 后对传统相亲模式的不满和反抗。
老一辈家长碰到年龄差不多的同事、朋友家孩子,就想给两人牵线。
他们觉得这种“知根知底”的相亲对象更可靠,能给孩子的婚姻提供保障。
但 00 后大学生在婚恋态度上和父母差别很大。
00 后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标准,像多数女大学生喜欢身高高的男孩。
而家长更看重工作稳定、家境好这些现实因素。
观念差别这么大,导致 00 后从心里就排斥相亲,面对相亲对象也没耐心。
之前有男生明知故问 “你是女生吗?”,女大学生直接无语回复 “我是畜牲”。
类似这样的聊天记录,让家长们又生气又无奈。
数据显示,95% 的应届毕业生把职业发展看得比找对象重要。
就算有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更愿意花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上。
而不是被动接受家长安排的相亲。
00 后大学生在升学选择、职业规划这些人生大事上,都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能提建议,但很难完全左右他们。
婚姻这么重要的事,00 后当然更不会轻易听家长安排。
这也让他们对相亲活动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
当然,00 后大学生不是无缘无故回怼相亲对象。
很多时候是家长和亲戚安排的相亲对象和自己差距太大。
就说学历和家庭背景,如果双方差很多,不光性格难磨合,三观也会有很大分歧。
有个 00 后相亲时,遇到一个连 211 和 985 都分不清,还说出 “911” 的相亲对象。
文化水平差距这么大,两人根本没法正常交流,更别说谈婚论嫁了。
00 后在信息化时代长大,价值观和人生规划都很独立。
传统“父母之命”式的婚恋模式已经不符合他们的需求了。
当父母想让子女早点成家的想法,和 00 后追求个人发展的理念冲突时。
要是强行让子女按自己想法来,只会让家庭矛盾更激烈。
00 后不是排斥婚姻,他们只是希望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做出正确选择。
而不是在没准备好的时候被迫做决定。
在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相亲角,也有年轻人去“整顿”。
他们打出的相亲广告特别有个性。
“老二次元,周末喜欢逛超市”
“爱好 B 站、徒步、宠物和园艺”
“喜欢自驾吃货一枚”
“偏爱会过日子会员男”
“喜欢精致生活的人夫感” 等等。
和传统相亲看重外在条件匹配不一样,这些年轻人更追求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鸣。
他们不想在相亲时像商品一样被“明码标价”。
而是想展现真实的自己,找灵魂契合的伴侣。
传统相亲模式下,车房、收入、教育背景、有没有编制这些“硬通货”都摆在台面上。
年轻人在里面就像在菜场被人挑来挑去,工资低、没编制这些都会成为被嫌弃的理由。
可他们真正在乎的三观一致、兴趣相同、性格合得来这些,却经常被忽视。
这让他们觉得不高兴,也一点浪漫的感觉都没有。
现在,00 后用自己的办法打破传统相亲模式。
他们大胆喊出“找对象得看是不是 app 会员”,相亲时要求对方“先亮 MBTI”。
还热衷于聊饮食习惯这些。
这些看起来“很夸张”“很跳脱”的行为。
不只是他们个性化的表达,更是他们听从自己内心需求的真诚表现。
是他们对相亲自主权的渴望,还有对更尊重人的婚恋文明的期待。
面对 00 后整顿相亲市场,家长们得转变观念,理解孩子的想法。
选择人生伴侣是 00 后的个人自由,家长过分干涉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空间。
为他们创造多样的交友平台和方式,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
毕竟,在这个变化很快的时代,00 后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
他们正用特别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婚恋观。
而这种追求自我、敢于表达的态度,也代表着新一代的希望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