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号使用规则,通常是在新皇帝登基时启用新的年号,旧皇帝去世后,不出意外,新皇帝会在次年改用新的年号。
可是历史上,总有一些不按规则出牌的人,比如宋太宗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去世后,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改了年号,猴急猴急的纯给自己招黑。最离谱的还是朱元璋的“洪武”这个年号,在他死后又被反复启用了两次。
一次是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靖难”胜利把侄子朱允炆赶下台后,在南京即位。为了宣称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朱棣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将当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朱棣的意思是压根没有建文这个皇帝,我是从我爹那里继承的皇位,所以朱元璋的年号被迫“复活”了;还有一次是朱元璋死后200多年后,洪武的年号又复活了,一个朱姓子孙称帝,年号为洪武二百七十八年。这个人不是朱元璋的直系后人,而且他的祖先还被朱元璋幽禁至死,结局凄惨。这人是谁,他是疯了,还是有什么目的?最后结局如何?
01
元朝末年,灾祸横行,朱元璋一家也是乱世中如蝼蚁般被任人踩踏的小民。朱元璋的父母兄长要么染疫而死,要么饿死,剩下的家人都四处逃难了。直到朱元璋加入反元起义军后,有了些名气,失散的亲人也来投奔了,这其中就包括朱元璋大嫂和侄儿朱文正。
别看朱元璋对功臣残酷,对自己的至亲还是很好的,大哥已经没了,留下个侄子他十分看重,几乎当成亲儿子来养。朱文正也挺争气,作战勇猛,被升为枢密院同佥。历史上,朱文正打的最牛的一场仗,就是打赢了“以少胜多”的洪都保卫战。洪都是什么地方?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当时是朱元璋地盘的西南门户,地位仅次于首府金陵。洪都之战,是元末起义军内部一场关键战役,决定了随后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鄱阳湖决战的走向,奠定了大明近三百年国祚。当时,朱元璋的主力正在安丰与张士诚交战,陈友谅趁着这个机会,领了号称60万大军,朝着洪都席卷而来。当时的朱文正只有20来岁,而且手上只有2万兵力,却十分镇定,对将领们强调“城亡与亡,誓死保卫洪都城”。最后,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朱文正竟然真的坚守洪都城长达85天,抗住了敌军的轮番进攻。85天后,朱元璋带援军赶到,陈友谅不得不退兵。朱文正可立了大功,但朱元璋当时先封赏了其他将士,暂时没给朱文正封赏。其实这也不怪朱元璋,因为朱文正之前姿态做得太好,朱元璋问他:“想当什么官?”,朱文正回答说:“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信了侄儿高风亮节,谁知道他心里根本不是这么想,一看别人有赏赐自己没有,朱文正就开始心理不平衡、行为失范,纵容部下强抢民女什么的。这时候,又有人指控朱文正与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有勾结,有异心,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亲自去逮了朱文正。马皇后赶紧给侄儿求情,说这孩子就是个性刚强,没有其他的毛病。不过朱元璋这人一旦对人失去信任那就没个好,最终还是决定免去朱文正的官职,将其软禁在桐城,不久后,朱文正在软禁中去世。02
朱文正虽然死了,但毕竟是老朱家人,还立下过赫赫战功,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了靖江王,给予了优厚待遇。靖江王就藩桂林,传11世,历14任王,这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接近300年后,来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打进紫禁城,崇祯帝自缢,清军又在吴三桂带领下大举入关。
当时明朝宗室纷纷南逃,如走马灯一样先后建立了多个南明政权,比如弘光政权、鲁王建国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等。
总之人人想称帝,人人都想过皇帝瘾,而且其中有些称帝的还是远支宗室,比如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等,这就让当时的远支宗室们蠢蠢欲动,产生了“我行我也上”的念头。比如当时身在广西的靖江王朱亨嘉,也挑了个良辰吉日,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并改广西省会桂林为西京,还封了一批文臣武将,像模像样的。
你说别的宗室虽然远吧,但终究是太祖朱元璋的后代,而朱亨嘉只是朱文正的后代,这都远到外太空了,怎么让自己名正言顺呢?
大概是朱棣给了他启发,朱亨嘉也在年号上做起文章,年号用起洪武二百七十八年,意思是废除了朱元璋以外其他所有明朝皇帝的帝号、庙号、年号。
可惜没地盘,没能力,也没号召力,只能自己做做美梦,过过家家,没多久就被另一个号称要光复大明的隆武政权给收拾了。
最后,朱亨嘉被废为庶人并偷偷杀了,当然,剩下那些南明的“皇帝们”也没一个好结果,都被清军俘虏并杀害。
南明为什么没能成功“反清复明”,哪怕跟南宋一样保留半壁江山?从朱亨嘉称帝一事就能看出来。
因为实在是山头太多,人人都想当皇帝,内部分裂严重,无法凝结各方人心,团结起来对抗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