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残缺的秦简透露一段鲜为人知的血腥历史

韬滔谈易 2024-11-28 12:39:59

嫦娥奔月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这个神话传说曾经让我们浮想联翩。然而,两支残缺的《归藏易》秦简,却透露出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中国画:嫦娥奔月

据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易》中,可惜《归藏易》早已失传,现在仅存两支残缺的秦简。这两支秦简名为《归藏·归妹》,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对秦墓挖掘中出土发现,上面记载的内容是:“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其中“(?)”表示内容缺失,恒我即嫦娥。在古代文献中,嫦娥还有姮娥、常娥、素娥等多个称谓。由于内容缺失,准确理解十分困难。通过对比神话传说,大概可以看出嫦娥做了两件事:“窃毋死之”就是盗窃不死药,至于“奔月”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世间上真的有不死药吗?既然嫦娥已经服下了不死药,那就说明她现在依然活着,而且就在月宫。然而,探月工程的结果却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月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月宫,更不可能有嫦娥这么一个仙子。

难道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古人随意编造的吗?然而,两支残缺的秦简也记录了嫦娥的故事,说明这个传说是有一定根据的,也许是我们理解错了,秦简中的“窃毋死之”并没有十分明确表明是不死药。不管是或者不是,我们都有必要对秦简的信息来源作进一步探讨。

秦简名为《归藏·归妹》,我们可以认为关于嫦娥的信息就是来源于《归藏易》。《归藏易》与《连山易》和《周易》合称三易,据说成书时间十分久远,尤其是《归藏易》与《连山易》,它们均成书于文字诞生之前的上古时代。

也许有人问,既然没有文字,这些内容信息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易经》就有比较系统的讲述,《系辞》在下篇的第二章最后就这样讲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述这句话最后以“盖取诸夬”结束,强调说明相关内容来源于《易经》的夬卦。这句话的内容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很容易造成误解,不妨认真看看《易经》的夬卦,看看二者的内容是否相吻合?

要准确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对《易经》有比较全面的理解,相信大家都不会有多少兴趣。简单地说,上古时期并没有文字,于是便用图形或符号将一些重大事件或者重要的经验记录下来,这些图形符号就称为“文”。比如,象仰韶时期彩陶盆上的鱼纹图案就是“文”。

这些“文”通常刻写在工具或者日常使用的器皿上,能够表达出某种特定的含义,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些“文”的含义的,比如,象仰韶时期彩陶盆上的鱼纹图,有谁能够说清楚它所表达的含义呢?

当文字出现并广泛使用后,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有人便将这些“文”所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经过编辑整理,然后装订成书。书中的内容是前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方便各级官员管理社会,就算普通老百姓看到书中的内容后,也能够理解,故《易》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书的来历大概就是这样,由于时间久远,恐怕谁也说不清。至于契,它的起源与商人始祖有关,他就是帝喾的儿子,为次妃简狄所生。

要讲清楚契,就得从《易》开始。《易》就是《易经》,包括《系辞》等,与《易经》相关的书籍文献,古代均称之为《易》。

为什么叫“易”呢?上古时代的书和契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了解“易”的含义,还要了解这个字是如何产生的。

从字形结构来分析,“易”就是将东西从一个容器倒往另一个容器。显然,这个“易”字与市场的产生和商品交易有关。

市场出现之初还没有货币,人们在市场交易商品通常是以物换物。有时候人们带着自己的货物到达市场后,发现自己所需的物品早已兑换完了,怎么办?难道又将自己辛辛苦苦才带到市场的货物又扛回家?

于是双方商谈约定:先将货物交给商家,等到商家有货后再取回自己所需的物品。双方商谈妥当后便立下交易凭据,这种交易凭据就是契。

古老的神州大地生活着众多氏族部落,各部落之间的语言互不相通,双方交流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交换商品了。

不过,各部落都会有上些特殊的符号,比如仰韶彩陶的鱼纹图、良渚玉琮上的神微等等。这些符号能够表达出某种特定的含义,通常会刻写在工具或者器皿上,类似于现在商品货物上的商标。古人看到这些符号,就能够大致知道这些产品来自何处、何人生产、价值如何等信息。

市场管理者便将这些图形符号收集起来,按照八卦的分类方式进行汇编,方便人们进行交易。一旦需要交易,双方都会参照汇编的图形符号,与实物反复进行对照,直到彼此都能够明白理解,然后双方立下交易的凭据。

因此,这些汇编的图形符号是早期商品交易时必不可少的,装订在一起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书,而交易时立下的凭据就是契,也是双方交易成功的成果。书和契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书和契的概念名称,由于二者都与商品交易密切相关,故均称为“易”,《易》就包括交易用的工具书和交易成功后立下的契据。

书是交易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会放在旁边经常使用,而契则是交易的成果,又是财富,交易完毕后要归类收藏,故称为《归藏易》。现在两支秦简名为《归藏易》,也就是说,秦简上的内容是当初交易时,嫦娥与商人立下的交易凭据。

这两支秦简名为《归藏·归妹》,归妹又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这两支秦简内容残缺,实在难以理解。不过《易经》也有一卦叫归妹,第五十四卦雷泽归妹。相信大家对《易经》也不感兴趣,现在就简单说说六五爻:帝乙归妹。

帝乙就是商王文丁,由于杀害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商周关系恶化。为了缓解与周邦的关系,帝乙采取政治联姻策略,将其妹嫁给周文王。

秦简《归藏·归妹》的内容大概也是政治联姻。大家都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吧?后羿就是嫦娥的丈夫。嫦娥是帝俊的女儿,后羿迎娶嫦娥后,便成了帝俊的女婿了。

前面的章节已作讲述,后羿是管理、训练弓箭手的重要人物,我们可以理解为军队的领导。帝俊之后,羲和的儿子上位,为了巩固地位,于是将嫦娥嫁给了后羿。

通过联姻结成政治联盟,这也是一种交易。

尽管内容有缺失,但仍然可以判断双方交易的情况:嫦娥从契的手里拿走了贵重的物品,然而她却拿不出同等价值的物品来交换,怎么办呢?窃!

窃什么?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死的灵药,若理解为从西王母那里窃取灵药,肯定是错误的。不过,契要嫦娥盗窃,盗窃的物品肯定是他所需要的,很可能就是嫦娥母亲的信物。嫦娥的母亲是天帝的妻子,权势滔天,贵重的物品自然不少。

这个商人是谁呢?巧得很,他就是契。综合《山海经》以及众多古籍文献来看,嫦娥与契是兄妹关系,两人都是帝喾的子女。嫦娥出嫁时身上的嫁妆,往往决定她出嫁以后在家族中的权势或地位。从名称上分析,嫦娥属于羲和集团,但集团内也有利益纷争,因而容易被外人收买。

为了日后的权势、嫦娥求助于她的兄长契。简单地说,契利用财资帮助她树立权威,条件是她必须盗窃某一件物品交给契,只是现在还没有盗窃机会,所以先立下契据,将来再补偿。她在出嫁以后再盗窃,即使事发,不会想到是她所为,毕竟她不在场呀!而且也难以追究她的责任,因为后羿会保护她。

在她看来,窃取一两件物品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她却不知道,她母亲的物品落在别有用心的坏人手中,就可以用来搬弄是非、栽赃陷害。

契之所以被尊为商人的始祖,原因是他首创交易契据,契据上有交易双方的身份标识,容不得事后抵赖。据一些古籍记载,契是帝舜时期的司徒,专门管理人口的。如何才能更好管理?当然需要对重要人物的身份进行标识。

嫦娥生活在五帝时代,那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这份交易凭据是用图形符号来表达的。商人要她在交易凭据中作出盗窃的诺言,显然是一种胁逼手段。也就是说,如果嫦娥不按照契的要求去做,只要将这份交易凭据泄露出去,足以令她身败名裂。

契在得到他想要的物品后,双方交易成功后,问题是,这份契约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当场销毁,这份交易的内容就不会流传下来。

至于如何处理,现在就不得而知了,按道理是必须毁掉的,可能当时的契多留一个心眼,毁是毁了,却没有完全毁坏,大部分图形还保留下来,而嫦娥也没有料到后来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当时也没太在意。

契要保留这份契据,自然是因为觉得它特别重要。能够拿捏政敌的要害,能轻易丢掉吗?所以这份契据便作为机密档案保存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出现了文字。后人依然觉得这份契据很有价值,于是文字来表达时。但是由于这份契据在当时就已经毁坏,因而出现内容缺失,而且造成了误。比如“窃毋”应该是“窃母”,也就是嫦娥必须从她母亲这里偷东西。契在得到嫦娥母亲的食物后,便将“母”字用坚硬的东西划写,以致后人理解为“毋”。

至于“奔月”,就必须搞清楚“月”的含义。在《山海经》中,帝俊的女儿是用月来命名的,如《大荒西经》有这样的记载:“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玄丹之山。有五邑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常羲在一些古籍也称作嫦羲,也就是伏羲氏部落的女子。伏羲某些部落首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帝俊联姻而将女儿嫁给了帝俊。嫦与娥都是对女子的称呼,少女为娥,嫁人生儿育女后便称嫦。嫦羲是指女子娘家属于伏羲氏,嫦娥就是嫦羲的女儿,只是现在已经混淆不清了。不过说到嫦娥,人们立即想到奔月。

按照常规常识,人类依靠自身能力根本无法飞往月亮,如果理解为飞向天上的月亮,那肯定是不恰当的。不妨接着看这段文字的最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在《山海经》中,反复出现“日月所入者”,日月就是指帝俊的子女,或者其他帝皇的子女,帝俊与羲和的儿子以太阳来命名,因而后人普遍都将羲和的儿子理解为天上的太阳。“日月所入”其实就是帝皇子女居住的地方,大荒之中的某一座,而鏖鏊钜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秦简的中“奔月”,并不是飞向天上的月亮,而是回到大荒之中的某一座山,比如上述文献中的鏖鏊钜,也许就是嫦娥居住的地方。

射杀天帝的儿子,这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彼此之间还有亲缘关系,后羿为何要这样做呢?大概只能从《归藏·归妹》中寻找答案了。秦简中的“死之(?)”,应该是说因为她的盗窃行为害死了羲和的儿子,她所盗窃的物品落到别人手上,成了栽赃陷害的物证,夫妻两人都落入别人设计的圈套中。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因为秦简中的某些内容很可能是事后补充上去的,用来补充说明这份交易凭据所造成的后果。前文说过,当时还没有文字,最初的契据是用图形符号来表达。交易成功后,契据又遭到毁坏,数百年、甚至可能一千多年以后,人们才用文字来表达,这时候这份契据恐怕已经面目全非了,一些内容显得混淆不清,这也是在所难免。

不管怎样,秦简中的一个“窃”字足以证实这是一场有所预谋的政治阴谋。作为天帝的女儿,嫦娥的盗窃行为竟然被收录在商人的机密档案中,这是一个怎样的阴谋呢?

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商人的始祖契是重要参与者,甚至是幕后操纵者。从《五帝本纪》来看,契并未能登上帝位,反而便宜了尧,帝尧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按照常理来推断,的确让人费解。

但综合各种古籍来看,从颛顼到帝尧期间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有些事件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如九黎乱德、玄鸟生商、后羿射日等等,如果再结合这两枚秦简的内容,事情的脉络就变得清晰了。

九黎乱德的起因是颛顼的两个孙子到达楚地后相互残杀,按照《楚世家》的记载,吴回诛杀兄长得到帝喾的支持,而帝喾敢作出这样的决定,大概是因为有邰氏、有娀氏、陈锋氏等部落首领的支持。有邰氏的姜嫄、有娀氏的简狄,陈锋氏的庆都都是帝喾的妃子。

九黎乱德使得伏羲氏的实力受到重大损失,为了抗衡有邰氏、有娀氏、陈锋氏等部落,帝喾登上帝位后,大力扶持伏羲氏,与伏羲氏众部落联姻结成政治同盟。羲和、嫦羲就是这些部落的女子嫁给帝喾后的名称,她们与帝喾生育的儿子受到重点栽培,于是便有了羲和浴日的故事。

玄鸟生商便是羲和为了剥夺政敌的帝位继承权而炮制的谣言,当然也只是猜测,然而这两枚残缺的秦简却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嫦羲的女儿嫦娥下商人的始祖契有了交易,而这场交易正是害死羲和众多儿子的原因。

毁人清白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什么?简狄虽然是帝喾的妃子,她的清白被毁,儿子与帝位无缘。出于报复,契明知自己与帝位无缘,也要布局,让后羿射杀羲和的儿子。

嫦娥作为嫦羲的女儿,她与羲和的儿子同性一个政治阵营。后羿射杀羲和的儿子,如何面对?不管怎样,从此以后,她就不能继续跟后羿生活在一起了。她必须与后羿断绝关系,回到娘家,也就是自己从前生活的地方:月宫。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名字

名字

2
2024-12-05 12:19

所以,后面的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韬滔谈易

韬滔谈易

从《易经》中探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