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官方媒体所发布的消息来看,从1月31日开始,台积电就已经决定进一步加紧对中国大陆的芯片出口限制,包括16到14纳米及以下的制程芯片都将受到限制。
台积电“断供”16纳米芯片台积电自2025年1月31日起,要求中国芯片设计企业16纳米及更先进制程芯片须经美国认证第三方封装测试(OSAT)企业封装,否则停货,美对华半导体技术管控延至产业链后端。新规与美国2023年10月出口管制新规呼应,对14/16纳米及更先进、晶体管≥300亿个的芯片出口受限,经白名单OSAT企业封装可豁免。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加速调整,头部企业与白名单OSAT企业合作,部分企业采用三地协作模式,先进封装产能向东南亚转移。
16纳米是车规芯片主流工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或面临技术代差,车用芯片60%需求依赖进口。截止2023年,台积电中国区营收占8%,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贡献超70%营收;全球前十大OSAT企业市占率84%,新规强化马太效应。
中国本土封装企业加快技术研发,2024年长江存储已实现232层3D NAND自主封装。
半导体产业呈“制造工艺受控、封装环节博弈”态势,2.5D/3D封装技术地位提升,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或破780亿美元,地缘政治或催生区域技术生态体系。台积电的这一举措也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未来其对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国芯片半导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也能够逐渐展露头脚。现在很多中高端制造业产品上都需要大量的芯片,原先我国没办法自主设计生产那些先进芯片。这就使得我国在生产很多中高端设备时,会被外国的技术卡脖子,但现在的我们已经有能力脱困了。
那么在芯片产能能够跟得上的情况下,中国各种中高端科技产品的产能也就能够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强我国的全球制造业领域的优势。而这些中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又能够给中国带来巨量的财富,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每年进口芯片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如果这些需求都能由本土企业满足,那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机遇!更何况,近年来AI、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对芯片的需求量。此外,政策支持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从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从税收优惠到科研扶持,政府为芯片产业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再加上一批优秀企业的努力,比如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共同构成了国产芯片崛起的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国产芯片的进步并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电子,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国产芯片。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的信心。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