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姚文元出狱时,曾向中央提过两个请求?其中一个被一口回绝

大齐氛围感摄影 2025-03-21 14:03:46

1996年1月份,姚文元终于等来了出狱的通知。他在那间关了十多年的牢房里,四处望了望,心里五味杂陈,接着就叹了口气,把身上的犯人衣服脱下来,换上了家人专门送来的中山装。

监狱的铁门缓缓开启,外面是耀眼的阳光,姚文元心里头好像闪过了以前站在最高处掌权的日子。他心里头那个痒啊,总想着能再把以前的“风光”找回来。这不,他没脸没皮地,很快就朝上面提了两个请求。

姚文元到底提了些啥要求?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对于这家伙提的要求,中央为啥有的答应了,有的却不给通过?

【将偶像当做跳板成功引起毛主席注意】

姚文元以前特别迷胡风,迷到还专门写了本书夸他。胡风在解放前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他的文章和思想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

最后,姚文元决定跟上文坛的步子,打算靠批判胡风来显示自己。他费尽心思,用最狠的话写了一篇叫《明辨是非,拉开距离》的文章,发在了杂志上。这篇东西一出,批判胡风的风潮立马就变成了狂风暴雨。

这篇文章里,姚文元对胡风的批评相当犀利,一下子就点到了关键。他指出胡风写的那些理论,其实是唯心主义一套,胡风不过是拿马克思当幌子,包装自己的思想。姚文元干脆把胡风划到了资产阶级那边,说他干的活儿就是在抹黑我们党,想搞破坏。

后来,他为了给自己的看法“找依据”,写了篇叫做《胡风如何扭曲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法门》的文章。他用这种混淆是非的手法,把胡风的思想说得一无是处,差点儿就把胡风描绘成了危害我党的间谍。

姚文元写的那两篇文章,真的挺轰动。别人批评胡风,大多只是说他的作品和思想有问题,但姚文元不一样,他直接把对胡风的指责提高到了“捣乱破坏”的地步。他的话说得特别尖刻,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就连张春桥也注意到了。

张春桥那时候是上海市委那份官方报纸的大主编,还是负责对付胡风的主要人物。他的目标就是要把胡风的名声给彻底搞臭,但由于自己地位摆在那儿,他不能直接像姚文元那样颠倒黑白。姚文元的出现让他喜出望外,他觉得姚文元正好能当他的“得力助手”,帮他达到目的。

姚文元靠着批判胡风,跟张春桥这个不靠谱的家伙勾结上了,而张春桥也拿姚文元当枪使,借他的手去收拾别人。这俩人臭味相投,成了一路人。姚文元发现写文章能出名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靠笔杆子进入权利核心】

1955年“批胡风”风波平息后,姚文元虽说有了点小名气,但说到底还是个小透明。时光匆匆,转眼又过了两年,全国范围内再起风波,这回他又在里头扮演了啥样的戏份呢?

1957年2月6号,姚文元挑中了《文汇报》来发表一篇针对姚雪垠的文章。他为啥选这张报纸呢?因为他知道毛主席常看,这样他的文章就有可能进到毛主席的眼里。再说了,他这次要批评的就是姚雪垠。

姚雪垠一年前写了篇散文,毛主席看了觉得他那文章透着股知识分子的高傲和呆板。聊起时局来,好像对我党有点不满。毛主席特别反感这种光说不练、脱离实际的文人。

所以,姚文元在写那篇批评姚雪垠的文章时,用词非常犀利,尽情发泄他的攻击意图。单靠这么一篇批评文章,在那个时候文坛批判风气那么浓的情况下,姚文元是不可能出名的。

不过,姚文元估计得没错,他写的文章主题和内容,确实吸引了毛主席的眼球。毛主席在北京那边,没多久就读到了姚文元的文章,感觉写得挺好,于是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姚文元到底是哪路神仙。

姚文元那篇文章见报的那天,毛主席刚好在主持一场聊天,聊到文艺圈的事儿时,他提到了姚文元的文章。毛主席说:“姚文元那篇文章,我觉得写得挺好。”这话没多久就传到了上海市委那边,结果姚文元一下子就火了,成了上海文学界的新面孔,大家都上了他。

那时候,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各地都得派代表过去。按说姚文元的资历,那是远远不够的,根本没法参加。但毛主席夸了他,上海市委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了,最后决定让他当代表去北京开会。

3月10号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跟上海的代表们见了个面,他再次聊起了姚文元:“别担心想法太片面,年轻人嘛,有点片面挺正常的。但在那些年轻作家里头,我觉得姚文元的思想还挺全面的。”

在抨击胡风的风波里,姚文元短暂地冒了个尖,但上海文坛高手如云,他依旧没啥大名气。可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毛主席夸了他两次,这让大家伙儿都不得不重新打量他了。有了这两次“夸奖”当底气,姚文元后来更是拼尽全力,时刻留意着周围动静,想再给自己挣点名气。

6月14号,姚文元写了篇文章,轰动全国。他那篇上千字的《读报有感—记录下来供参考》,点名批评了三份报纸。他说,这三家报社对毛主席的态度,实在是太不上心了。

没想到,问题竟然出在三家报纸报道毛主席讲话的电讯上,它们用的字号大小不一,版面排版也各有千秋。接着,他写的这篇文章火了,14号就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播了,之后,全国各地的报纸也都跟着刊登了这篇文章。

就这样,姚文元这颗文学界的“新秀”在全国闯出了名堂。从那以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迅速攀升为上海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的位置。到了这个时候,姚文元心里又打起了进军政坛的主意。他没忘自己的拿手好戏,就是利用批判性的文章来对付对手,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姚文元一笔杀五人】

姚文元在政治上爬得越高,他的心性和为人就变得越歪。这时候的他,简直就像个“乱挥的棒槌”,不分青红皂白,逮谁揍谁。像流沙河、冯雪峰、艾青这些文坛的老前辈,都没能逃过他的指责和攻击。

他把文坛上那些有名望的人都“挑战”了个遍,可心里还是觉得不过瘾。后来,他竟把矛头对准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挑中了海瑞作为他下一个“对手”。

1959年那会儿,毛主席在一次很关键的讲话里提到了海瑞的故事。后来,吴晗先生和马连良联手,用心打造了一出戏,叫《海瑞罢官》。这戏一上演,立马就赢得了大家的叫好声,连毛主席都直夸好。

那时候,姚文元已经跟江青他们穿一条裤子了,他们心怀不轨,硬把《海瑞罢官》说成是部借历史故事来影射现实、想给彭老总翻案、还攻击咱老百姓的戏。接着,姚文元自己动手,写了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这篇文章最后还是上了《文汇报》。姚文元在里头猛批这戏,说它是大祸害,得赶紧拔掉。这话一出,立马招来一堆骂声。可大家不知道,这正是姚文元和江青他们想要的效果。

他们就是想搞清楚,哪些人不跟自己一伙。姚文元那篇批判文章,就像是扔块石头试试水深浅,用来分辨谁是“自家人”。结果,这篇文章后来引发了十年的大动荡。

姚文元后来动手写了篇《说三家村》,算是给那十年的混乱开了个头。他这篇歪理文章一问世,好多忠厚正直的人就遭了殃,光是因为他这篇文章,就有五个人不幸丢了性命。

1966年5月17号,历史专家邓拓因为姚文元的不断打压,实在受不了,写了封告别信就自己走了绝路。到了5月23号,毛主席的得力助手田家英,他只是改动了几句姚文元在和毛主席聊天时不该说的话,结果就被扣上篡改毛主席文章的帽子,受尽折磨,最后也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1969年3月到9月期间,《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还有他老婆和闺女,都被姚文元那帮人关进了牢房。在牢里,他们受尽了折磨,打得浑身是伤。吴晗因为被打得内脏出血,最后没了命。他老婆伤心又气愤,也跟着吴晗走了。他们闺女呢,被折磨得精神出了问题,最后自杀了。

一篇文章搞得五个人送了命,这十年来,受害的人多得数不清,成千上万。江青为了奖励姚文元,把他拉近了自己的权力圈子,让他继续用他的本事,用嘴巴和笔来搅动人心,好帮她达到争权夺利的目的。

【姚文元最后的挣扎】

到了1970年,姚文元在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掌管全国舆论的大佬。他写的文章能左右全国老百姓的想法,把大家的情绪撩拨得更加激动。

姚文元单凭一支笔,就走上了人生的最高点,但历史的大浪一来,他就成了个小角色。到了1976年10月,老百姓揭开了他的真面目,他被撤了职,扔进了大牢。后来在1981年,特别法庭判了他20年的牢狱生活。

姚文元服刑二十年出狱后,居然厚着脸皮跟中央提了两个请求。他说,头一个愿望是想把自己的那段经历整理成书,出版发行。第二个呢,他想让党组织重新考虑,恢复他的党籍,让他能再次成为党员。

针对他提出的入党申请,中央直接给拒绝了。姚文元这人,用笔杆子害了不少人,他对老百姓干的那些坏事,压根儿没法原谅。就算他在牢里待了二十年,他那政治上的野心还是一点没少。想让这样的人进党来捣乱,门儿都没有。

说到他提出写书的请求,上面可是好好琢磨了一番。在姚文元被关起来审查那会儿,他居然还想方设法给自己开脱,硬是把自个儿的过错说成是“分内之事”。他这辩解的能耐,一般人还真比不了。由此看来,这家伙不光是写东西有两把刷子,说起话来也挺能耐,要是真让他写书,那岂不是给了他又一个为自己开罪的机会?

像姚文元这种重罪犯,他写的回忆录其实还挺有意义的。里面不仅仔仔细细讲了他在那十年混乱时期对老百姓干的坏事,也算是给那些受过迫害的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一个说法。说白了,这就是他的一份认错书。

如果不让他去著书立说,就能拦住他用这方式来实现他那见不得光的打算;但要是让他写,就能给那些被他伤害过的无数人一个交代,同时,这对历史研究也相当有意义。

反复考虑后,中央的领导最终点头,同意姚文元撰写回忆录。但有个条件,就是写完后得先把稿子交给有关部门看看,免得他又乱说一气,拿假话给自己脸上贴金。

之后,姚文元着手写了一本长达42万字的回忆书籍,里面仔仔细细讲述了他怎么对不起人民,他做的那些坏事被历史和广大民众深深记恨,只不过遗憾的是,姚文元在书还没面世前就去世了。

2005年12月23号,姚文元因为糖尿病太严重,去世了,他这一辈子干的坏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2 阅读:52
大齐氛围感摄影

大齐氛围感摄影

大齐氛围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