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我做主?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5-02-02 09:25:21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喋血京师)

嘉庆二十五年的深秋,大清京师刑部衙门围拢的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呼——一个民夫打扮的中年男子手持利刃,在衙门口当场自刎。

鲜血如烟花一般喷射在青石台阶上,几个刑部的衙役还要上前阻拦,可中年男子早就轰然倒地,气绝身亡了。

这个在刑部门口也不上诉,也不鸣冤,也不说话,到了地方就自杀的男子,名字叫做徐玉麟。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在刑部这样的国家司法重地自戕而死,这影响太过恶劣了,尤其是在老皇帝嘉庆病逝,新皇帝道光刚刚登基的这个节骨眼儿上,这不纯纯是在给皇帝上眼药么?

所以,道光皇帝对这个案子相当的重视,立刻就指派两江总督孙玉庭亲自督办,调查徐玉麟之死的原因,要孙玉庭明白回奏。

要说,这个案子,还真是过分离奇。

泾县铜山村,有徐姓和章姓两家大族居住,铜山村依山傍水,村口有小溪流过。

往东五里,有家豆腐店,店主的名字叫做李象。

李象这个豆腐店啊,是小本生意,本儿小,那利润就低,利润低也就算了,那时候治安不太好,李象的豆腐店旁边有个小屋子,用来存放制作豆腐的原料,那他这些原料,就经常失窃被盗。

一回两回,李象忍忍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这个小屋子,几乎是常年被盗贼光顾,李象很生气,很愤怒,他为了防盗,不仅加固了小屋子,甚至还雇佣了一个伙计,之后开始每天晚上蹲守在小屋子的后边,想要守株待兔,把这个可恶的盗贼给捉住。

(古代小山村)

时间到嘉庆二十一年,二月中旬,一个叫做徐飞陇的人,他从泾县出发,要到当涂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去的时候没事,回来的时候正巧路过李象的豆腐店。

这个徐飞陇啊,他路过这家豆腐店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当时漆黑一片,四下也无人,徐飞陇一个人在豆腐店的小屋子经过,那就发出了走路的声音。

此时,李象和伙计正在屋子里蹲守,大半夜的本来俩人已经昏昏欲睡了,突然听到外头有动静,李象就以为是偷他东西的盗贼来了,他登时怒从心头起,抄起家伙式儿,冲出来就把正在走路的徐飞陇给按倒了。

按倒之后,李象那是下了狠手啊,一顿猛揍,光是揍还不算,之后还在推搡之间,一把就将徐飞陇摔了出去。

就这,李象还不解气呢,还要追着揍,这个时候小屋子里的伙计也举着火把出来了。

借着火把,有光亮了,李象一看已经栽倒在一旁的徐飞陇,他才意识到,自己打错了人,铜山村徐姓和章姓都是大姓,徐飞陇就是徐家的人,而且和自己还认识,平时也常来自己的店里买豆腐,这是老雇主,怎么可能是盗贼呢?

他连忙道歉作揖,要把徐飞陇给拉起来,可是他说话,徐飞陇没回应,他去拉徐飞陇,也拉不动,李象心下一惊,立刻就去探徐飞陇的鼻息,是出气儿没有,进气儿也没有,李象知道坏了,自己竟然失手之下,把徐飞陇给打死了。

自己杀人了...

(月黑风高 杀人弃尸)

您想想,徐飞陇首先他不是盗贼,而且人家也只是路过,都没有到你的豆腐店里做什么,你李象这就不属于缉拿匪盗,不属于正当防卫,而属于过失或者压根就是故意杀人。

可是,打死徐飞陇之后,李象不仅没有投案自首,反而还叮嘱伙计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之后他简单清理案发现场,又将徐飞陇的尸体抛到了铜山村的小溪附近。

没过几天时间,徐家发现徐飞陇没回来,在村里村外寻找,很快就找到了徐飞陇的尸体,他们旋即就报了官。

这案子吧,简单清楚,因为李象抛尸也不严谨,善后也不仔细,他抛尸的地点距离他的豆腐店太近,他豆腐店的小屋子里散落有血迹,有打斗的痕迹,稍微有刑事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李象有重大嫌疑,所以泾县衙门立刻就把李象给捉了起来,当即进行审讯。

李象呢,他自然是想要极力脱罪,说自己没见过徐飞陇,对徐飞陇的死也一概不知,他还混淆视听,说铜山村里徐家和章家一直不和睦,时常发生矛盾,前阵子章家还扬言要收拾徐家,要和他们动武,所以徐飞陇的死,搞不好是章家人干的。

李象这一顿泼脏水,成功把衙门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章家的身上。

这章家呢,也有点坐不住,他们倒不是害怕衙门把徐飞陇之死的罪过定到他们章家人的身上,但是他们怕麻烦,不想惹事儿,所以章家干脆找到主要经手此案的泾县衙役董庆和舒元,许诺给二人三千文钱,让他们把章家从这个案子里给摘出来,没想到,董庆舒元胃口挺大,三千文对他们来说并不满足,他们说想要我俩替你们章家办事儿,至少也得掏个五千文。

章家人说你们这不是趁人之危么?你们太不讲究了,这回别说三千文,一文钱也没有了,这事儿我不找你们办了。

衙役中的董庆,他敲诈不成,非常恼火,于是在接下来经办案件的时候,他就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罗织罪名,瓜蔓抄,伪造证据,反正是什么招都使上了,因此本来无罪的章家人在董庆的操作下很快就被牵连了进去,一整个章家人都被列为了重要嫌疑人,当然衙门里的县令,那也不是盖的,不是吃干饭的,很快就发现董庆纯属是怀恨报复章家人,因此案件一度陷入了停滞。

(古代衙门)

只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董庆对章家人的栽赃陷害,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让受害的徐家人信以为真了。

徐家人在董庆有意或无心的引导下,他们就坚定的认为,一定是章家人把徐飞陇给害死了,而章家人能“脱罪”,则是因为他们向泾县官府行贿了。

事实上,衙门也好,徐家也好,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信息,那就是,实际上关于徐飞陇之死,最可疑的应该是豆腐店的李象才对。

李象呢,趁着徐家和章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倒好了,直接就畏罪潜逃了,当然他也没跑多远,很快就被衙门给捉了回来。

因为李象属于重要嫌疑人,也是本案的关键人物,所以徐家人开动脑筋,他们就找到了李象,给了李象一笔不菲的好处费,要李象做伪证,攀咬是章家人杀害了徐飞陇。

徐家人已经坚定了徐飞陇就是章家人杀害的,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一定要让章家人为此付出代价,因此他们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点无所不用其极了。

可是徐家人没想到,自己收买李象的行为很快被章家人得知,章家人把这事儿往出一捅,衙门又有了新的考量,衙门会想,如果说徐飞陇真的是章家人杀死的,那么徐家人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经来找证据就行了,何必要通过收买李象的方式作伪证,故意栽赃陷害呢?

既然徐家人用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就说明徐家是诬告,章家必然是无辜的。

不仅如此,衙门还因此改变了风向,认为徐飞陇的死不仅和章家无关,反而极有可能是徐家内部的族人给害死的,不然他们干嘛要买通李象陷害章家呢?

他们这是在脱罪。

当时的案子,已经不仅仅是泾县衙门审理了,而是经手了很多个衙门,这些衙门水平不济也好,想要抓紧结案也罢,反正基本上认可了这个思路,那就是徐飞陇一定是徐家自己害死的。

所以,衙门捉了徐家族人和奴仆共计八人,对他们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反正您想想,古代衙门口那些折磨人收拾人的手段,那有的是,而且一种比一种狠,徐家人承受不住,纷纷认罪。

实际上,如果经办的衙门可以认真仔细一点,他们就会发现,徐家人其实也是无辜的,很多口供和证据根本对不上,有些人没有作案动机,有些人没有作案时机,徐家人虽然认罪了,可是这个结果完全经不起推敲,只是这案子前前后后闹了几年了,官面上不好看,社会舆论也不好,衙门为快速结案,自然也是不辨细情,草草处之。

(清朝县令)

徐飞陇只是一个平头百姓,除了徐家人,谁会真正关心他的死活?

所以,徐飞陇到底是谁杀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承认杀害了徐飞陇。

不过地方衙门和经办的官府没有想到,徐家人表面认罪,可实际上他们蒙受冤屈,心里很不服,徐家在铜山村也是大族,别的没有,就是人多,眼看徐家人屈打成招,要承担杀人的罪名,他们当即派出族中子弟,进京告御状去了。

去京师告状的徐家子弟,人很多,徐玉麟是其中一位。

徐玉麟其人,其实并非死者徐飞陇的近亲,而是远宗,平素也没有什么来往,他犯不上为了替徐家伸冤,为了替徐飞陇讨回公道就跑到刑部去自刎,这其中是有缘由的。

徐玉麟幼年时,不知道母亲病逝还是母亲没有奶水,反正他是由徐飞陇的母亲喂养长大的,这就有了哺乳之恩,徐玉麟长大之后,混的不好,家境苦寒,孤身一人,连家也没成,因此他挺无所谓的,这回到京师去告状,他就萌生了以自己的死换取朝廷对徐家这桩案件的关注的想法。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徐玉麟也的确这么做了,他用他的鲜血成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这才有了道光皇帝的重视,并且派出总督级别的高官亲自办案。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两江总督孙玉庭的介入下,这桩前后折腾了五年的案子,得以真相大白。

具体怎么真相大白的,其实不用多说,因为这种类型的冤案,都不需要经手官员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只要他稍微认真负责一点,稍微尊重一下自己的工作,就能帮助徐家昭雪沉冤。

杀人的李象被判了绞刑,失职的官员也都纷纷落马,杀头流放,自不必说,而至于那个以结束自己生命的形式来告状的徐玉麟,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后续案卷的卷宗中,也没有对他这种行为有过夸赞,没有说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忠勇之人,反而在不久之后,朝廷就发布了禁令——道光三年,颁行新例,严禁以自残的方式进京告状,可是,那些深谙民情的官员心里都清楚,当司法失职使寻常诉讼沦为博弈游戏,当追求效率逼出无数冤狱,底层百姓除了以命相搏,还能用什么叩开正义之门?

徐玉麟用生命换来的,不仅是昭雪的案情,更是对帝国司法体系的泣血叩问。

参考资料:

《清实录》

《清代刑案汇编》

石怡.清代京控中的国家与社会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6

石怡,罗冬阳.昂贵的京控——嘉庆朝徐姓自戕案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 阅读:95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