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孩子读这本书:这个伟大的故事,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予锐课程 2024-12-27 16:18:59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小朋友有点受挫,学期刚开始时,报了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小语种课外班,努力也是真努力,周末一有时间就抱着ipad练口语,满以为期末测就是小case,结果全班十个人只有三个人没过,很不幸,她就是这三个中的一个。

想不通,关房间里,哭了好半天鼻子。

我很理解,因为类似的经历我也常有,很努力很用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天气也不错,难得的冬日暖阳,我们就着阳光一起坐在小区草坪上,重温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想,这个小故事可以给她带来一点不同的感受和力量。

来源:当当

推荐版本:中英文无删节插图版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孩子及成人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不长,文字有着强烈的海明威风格,十分浅显易懂。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老人在海上,先和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后来又和鲨鱼搏斗的经历。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很多孩子觉得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老人在海上与大鱼展开勇猛搏斗。我小时候也这么认为,后来才知道《老人与海》的精髓,并不是精彩的搏斗,而是它的开头。

故事开头是这样写的:

“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四天了,这个独自钓鱼的老人仍然在湾流中这条小船上漂泊,没有抓住一条鱼。”

你看,是不是和我们的处境很相似?当我们有了目标,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船,总是期望很快就能在自己这条小船上,把想抓的鱼抓上来。

可现实中最容易发生,偏偏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处境,那就是在自己的船上孤独垂钓,度过了漫长的四十八天,却一无所获。

是我们不够努力吗?

作者在这里写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老人的手:

“双手上留下的伤疤很深,那是他常用双手拉大鱼被绳索勒的,这些伤疤全是旧的。”

从这双手我们可以读出,这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的老人,手上每一道伤疤都是付出的痕迹,但努力归努力,还是抓不到想抓的鱼。

接着,作者又描写了老人的船帆:

“用面粉袋的碎片充当补丁的帆,那帆看起来实在像是一面昭示着他老是失败的旗帜。”

船帆标志着船的价值感,老人的船是孤独的,帆也不够鲜亮。

孤独的船,满是伤疤的双手,打满补丁的帆,是不是很有共鸣?像极了我们时常感受到的心酸,那就是平凡的我们,很努力想要做好一件事,孤独地奋进,渴望抓到那条小小的鱼,可就是抓不到。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境,不论孩子,还是我们。

虽然人生各个阶段目标各有不同,但只要你有目标有追求,这样的困境就总是会比成功先到。

在不得的困境中,人很容易变得敏感而自卑。

因为长时间孤独奋斗却抓不到鱼,就得不到周围人的重视,甚至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

我们在故事中读到,老人前四十天抓不到鱼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渐渐远离他,只有男孩马诺林还愿意陪着他。当连续四十天一无所获的时候,就连马诺林的父母也不再允许马诺林跟着这个老头了。

人们都说老人厄运缠身,所谓的厄运缠身只是借口,其实就是对老人的价值否定。

周围人的远离,是因为他们认为老人没有价值,当我们被定义为没有结交价值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的人在逐渐消失。

被漠视其实还算好,很多时候你还会遭遇嘲笑。

故事里,在饭店露台上喝酒的时候,一些年轻的渔民会拿老人开玩笑,这就是人性,那些自以为比别人强的人,当看到别人处在一个比较糟的境地,就会嘲笑。另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老人也只感到可悲,并不想靠近。

这就是连续八十四天抓不到鱼的时候,人群当中的体验。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除了心理体验很痛苦,还可能威胁到生存安全感。

小说里写到,因为长时间抓不到鱼,老人变得很穷,连最基本物质生活也失去了保障。

善良的马诺林,是唯一尊重并愿意照顾他的人,马诺林时不时会从家里带点东西给老人:

“还需要带一块肥皂和干净毛巾才行,也没有像样的衬衫,也没有夹克衫。他还需要一双鞋,他还需要一张毯子,这样才好过冬。”

你看,这份困境中的痛苦甚至是双倍,它是安全感和价值感的共同丧失。

那么,如果我们遭遇和老人一样的困境,该怎么办呢,还要不要在破旧的小船上孤独垂钓,继续坚持?这是《老人与海》提出的一个可讨论的命题,也是它的阅读价值所在。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困境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价值否定,你既看不到抓到鱼的希望,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压力来源,就是得不到周围人的价值认可。

这就是你哭泣的原因,你感到了痛苦,这痛苦源自价值否定,一方面看不到成果,一方面担心被同学嘲笑。

所以,要走出困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进行价值判断。

就算整个世界否定你,只要你还想抓你想抓的那条鱼,就得对自己保有信心。

小说里有一句非常简单但非常重要的话,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品味:

“老人从没有丢失过希望和信心。”

他相信自己只是暂时运气不好,相信自己最终可以抓到鱼,或者,就算不知道能不能抓到鱼,也愿意去坚持。

他的信心从何而来呢?我们读小说时,会觉得老人的信心是男孩马诺林给他的。

在老人整整八十四天抓不到一条鱼,整个渔村都看扁他嘲笑他的时候,只有马诺林不放弃对他的希望和信心。

这个小男孩固执地认为,老人一定可以抓到他想抓的鱼。

马诺林为什么会对老人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呢?因为他是老人教的学生,从小就跟着老人学习打鱼,所以,马诺林对老人的了解,跟周围人对老人的了解是不一样的。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周围环境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按照结果来评价。

你就算再努力,也很少有人会单纯为你的努力叫好,周围人叫好,往往只是因为你把什么事做成了。

是结果出现了,别人才会给你认定,给你欣赏,评价你是有价值的。

而这恰恰说明,周围人的欣赏、评价根本不可靠,不可靠就在于它看的是结果。

马诺林对老人的信心,不是看结果,而是他真的了解老人的能力。

马诺林是唯一一个清楚老人捕鱼能力的小孩,他是根据老人的能力来持有信心的,和周围人的结果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感受到这两种评价方式。

结果论的方式最常见,比如,你考分高,就夸你,你考得差,就贬损你。你有钱有权就捧你,你失去权力金钱,身边人就作鸟兽散。

但真正了解你的马诺林,是不会轻易贬损和离开的,就算你处于低谷,他知道你的能力所在,依然会欣赏你,对你持有信心,这才是真正的评价。

这种评价很难得,所以我们才会把有这种评价的人,叫做知音。

知音难求,因为在高度社会化的环境中,愿意通过一个人的能力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非常困难。

大部分群体看一个人,都不是去分析人家的能力,而是看人家做成的结果。做成了,大家就簇拥过来为你欢呼,不会有人关心这之前你默默付出的努力,也没人关心这之前你曾经历多少心酸潦倒,痛苦坎坷。

所以,越是遇到和老人一样的困境,我们越要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千万不要根据周围大部分人对你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他们都是别人,什么是别人,就是跟你有区别的人,一个跟你有区别的人,他不懂你,不了解你的能力,只懂得看结果来给你评价,你又何必在意呢?

如果你执着地觉得,大家都看扁我,我就是个废物,就会被这种不客观的评价伤害。

你要学会用马诺林的方式来评价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在人生低谷遇到马诺林这样欣赏认可自己的人,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做自己的马诺林。

这就是海明威在故事里告诉我们,面对挫折面对困境,要做的第一件事:用马诺林的方式评价自己,相信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老人在整个渔村都否定他,而且自己也确实是在八十四天都没捕到鱼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驾着破船,勇敢地到深海里去。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但光相信自己还不够,面对困境,我们还要做好第二件事:

务实地坚持。

小说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老人虽然八十四天没有逮到鱼,生活在嘲笑和否定当中,但是,天色还没大亮,他就把一个个鱼饵放了下去,随着海流让船自由漂动。第一个鱼饵设置到这蓝色海水水深40英寻的地方,第二个在水深75英寻的地方,第三个在100英寻,而第四个在125英寻的深水中。”

你看,海明威非常详尽地描写了,老人每天出海都会兢兢业业地下好钓钩,第一个鱼饵放在哪里,第二个又放在哪里……这是什么,这就是务实地做事。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你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抓到鱼,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有没有价值,但是你得认真把它做到位,否则光说对自己有信心,然后每天胡乱混着,就算鱼从身边游过,也抓不到。

每天朝着你的目标一点点前行,把该做的事都做好,至于今天有没有鱼经过,能不能钓到鱼,就不重要了。

我们常说要把握自己的命运,把握的,就是这个务实做事的过程。

结果是把握不住的,只能交由未知,但能不能每天精益求精地把鱼钩下到正确位置,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以上才是阅读《老人与海》的收获。

当你处于困境,怨天尤人、瞻前顾后都没有用,那叫内耗,这时候,我们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

一件是价值重建,放下周围人不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能力保有信心;

另一件就是带着这份信心,每天坚持做些务实的事,朝目标稳步前行。

孩子说,可是......《老人与海》的结局还是好扎心啊,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得干干净净,老人带回渔村的,终究只是一个空空的鱼骨架。

▲来源:《老人与海》书页插图

可我觉得,这正是整部作品最升华的地方。

如果故事在老人顺利带回自己的战利品那里结束,当然是美好的,是振奋人心的,可那样,我们就看不到人生除了困境还存在另一种残酷。

那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论拥有过多少大鱼,最后都留不住。

这是生命设置本身的荒诞性,无论我们在人生历程中得到过什么,离开的时候都不能带走。

红楼梦里也有过类似的描述: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虚无吗?不,命运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正因为一切都将归于云烟,过程才凸显珍贵。挣扎、不屈、奋斗、努力、自我......这一路走来,战斗与寻找的过程,才是我们存在和价值的唯一证明。

如果你觉得今天文章不错,可以点亮“赞和在看”让我看见,下期“和千寻一起读童书”准备给孩子们做一个寒假书单,欢迎来看~

文章封面:《老人与海》图书插图。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
予锐课程

予锐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