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携战友遗孤就餐,毛主席撞见后感叹:这娃了不得,后官至总理

四海视野 2025-02-11 17:35:12

1978年12月,73岁的陈云复出任中央副主席,回归后他全力工作,并与邓小平、叶剑英等老同志共同担忧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问题。

陈老发现,多位省委及地方领导皆是患有陈年旧病的老干部,常需入院医治,且每日均有追悼会召开消息传来。

他力推选培适龄年轻干部,基于此,中央持续选拔相关人才。

四年后,陈云、邓小平等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新当选的39位年轻中央委员,包括53岁的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鹏。陈云紧握李鹏的手,以示鼓励。

久别重逢,他开口道:“许久未见。”

邓小平说道:“我们与你父亲很熟,你母亲身体可好?”李鹏恭敬地逐一回应。

谈及往事,革命老前辈眼眶湿润。当年何事至此?官至总理的李鹏与这些前辈有何交集?

【革命后代】

故事始于源头,李鹏源自红色革命家庭背景。

1928年,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李硕勋便被中央派往浙江任常委及组织部长,该职务持续半年,随后李硕勋调回上海。

李硕勋见儿子白胖可爱,甚喜。闻其尚未取名,遂命名为李远芃(后于延安更名为李鹏)。

李远芃3岁那年,父亲在海南岛执行任务期间,因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

李母赵君陶怀孕时,与身为革命者的丈夫分离,独自诞下小女李琼。她一边在成都执行地下党任务,一边艰辛抚养儿女。

1940年秋,12岁的李远芃在育才学校学习,闻讯家中有远亲到访。虽年幼,却因母亲影响具备革命警觉,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组织的联络。

他与母亲汇合,乘车抵达重庆秘密基地,首次见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因负伤当时正留居重庆。

周总理见到李远芃,面露喜色,他温柔地用手轻抚李远芃的头,说道:

这孩子身高已颇为可观,与硕勋颇为相似。

随后,他轻拍对方背部,并嘱咐说:务必小心行事,确保一切安全无虞。

挺直胸膛有益健康,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为安全起见,李远芃随周恩来总理夫妇定居重庆。邓颖超对这个聪慧的孩子疼爱备至,李远芃亦亲切地称呼她为邓妈妈。

安稳日子未久,国民党特务活动加剧,组织计划转往延安。李母赵君陶深明大义,毅然决定送子李远芃至延安革命圣地求学。

母亲送别儿子时叮嘱道:离家后务必保重,行事需谨慎,勿忘家训,常怀感恩之心,望你平安归来,不负韶华。

抵达后,务必认真接受党的培养,效仿你父亲,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共产党员。

李远芃坚定点头,随即跟随中共南方局青委书记蒋南翔,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

【青出于蓝】

有一天,蒋南翔与李远芃在行进途中交谈,蒋对李言道:

抵达延安后,众人需改用新名,你名为李远芃,但“芃”字生僻,念来不便。

李远芃短暂沉默后,开口道。

请帮我对段落进行修改。

蒋南翔沉思片刻后说道:

建议将芃改为同音字鹏,象征大鹏展翅,寓意组织对你寄予厚望,望你成年后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此名甚佳,我颇为喜爱。日后我必能成长为如父亲般的人物。

自那以后,李远芃正式更名为李鹏。

1941年3月,李鹏抵达延安后,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即派人接他到窑洞相见。

两人相见,陈云仔细端详李鹏片刻,随后惋惜言道:

十年前与你父亲共餐,他约定再会。不料如今阴阳相隔。你既已至此,生活无忧,务必专心学业。

李鹏点头表示郑重后,陈云随即安排人员引领他前往蔡畅处。

蔡畅,时任中央妇委书记,亦是李鹏母亲挚友,见李鹏,激动拥之,泪光闪烁,深情言道。

你现体重远超儿时,那时你四肢浑圆。来到延安,这里便是你的家。

为便于照料李鹏生活,蔡畅安排他住于自家窑洞隔壁。

李鹏在延安开启了新生活,依次在自然科学院补习班、延安中学及大学深造。

周六下午课程结束后,他返家先寻蔡畅未果,恰遇背着书包的李鹏,陈云见状,向其摆手示意。

夜幕降临,提议一同前往用餐。

随后,陈云引领李鹏至中央食堂,正当李鹏紧邻陈云欲坐下之际,耳畔传来周围人的议论声。

毛主席抵达了现场。

陈云与李鹏闻言即起,同望向门外,见毛主席与江青缓步而来。众人相互问候后,各自落座。

毛主席端坐李鹏对面,审视片刻后转向陈云言道:

这个娃娃属于哪家,看似颇为熟悉。

陈云站起回答:

李硕勋之子,目前就读于延安大学。

听到李硕勋之名,毛主席目光闪烁,凝视李鹏道:

李硕勋我记忆犹新,他在海南岛英勇献身。

接着,毛主席略作沉思,继续道:

你父亲与陈云曾在省委共事,你舅舅世炎亦为我老同事,我们二人均曾在大钊同志领导下工作。

随后,毛主席向李鹏询问学业情况,李鹏逐一坦诚回答。完毕后,毛主席亲切地靠近他,说道:

你平常阅读小说吗?最喜欢哪一本小说?

李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围绕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毛主席兴致盎然,继续发问:

“在《三国演义》中,你最为喜爱的人物是谁?”

“曹操。”李鹏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毛主席发出疑惑之声:“哦?”随即,周围众人亦忍不住将目光转向李鹏。

众人料想他会偏爱诸葛亮或赵云般的英勇将领,出乎意料的是,他竟选择了颇具争议的曹操。

毛主席随后询问李鹏,

最喜爱曹操,因其智勇双全,善于谋略,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开创一番霸业,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历史影响力。

李鹏正色道:“

他是一位优秀领导,能胜任各种职位,且极具凝聚力,十分擅长团结干部。

“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毛主席同样好奇地追问。

李鹏虽年幼,心中略感紧张,但他迅速深呼吸调整,随即从容不迫地回答。

官渡战后,曹操获胜,得众多与袁绍勾结书信。他顾全大局,未公开涉事人,当众焚毁证据,使怀异心之臣自此忠心追随,终被其收服。

众人听完李鹏之言,皆暗自钦佩其年少而见识广博。

毛主席大笑,说:

陈云,这娃娃潜力非凡,你需悉心栽培。将门虎子,期望他超越前人,一代强于一代。

李鹏在延安生活期间,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诸多关怀。

他们将怀念老战友之情倾注于“烈士子女遗孤”,体现了“敬爱自己长辈,也敬爱他人长辈;爱护自己孩子,也爱护他人孩子”的情感。

李鹏虽离延安赴苏联学习,但回国后参与工作,始终受老革命者关怀,无论身处何地,均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老前辈关爱】

建国前,党组织选派青年赴苏学习经济建设。李鹏初时犹豫,因顾虑母亲独居生活不便。

知子莫若母,李母察觉儿子迟疑,随即唤来李鹏,对他说道。

这是为党、为人民贡献的学习良机,勿因挂念我而踟蹰,国家建设之事,至关重要,不容迟疑。

李鹏见母亲态度坚决,便启程赴苏联求学。1955年,他学成回国,专攻水力发电,成绩突出。

李鹏归国后,与久别数年的母亲短暂相聚数日,随即遵从组织调配,前往东北基层电力单位就职。

李鹏赴吉林丰满水电厂任职后,因其能力卓越,于1958年被晋升为负责生产建设的副厂长。

同年8月,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视察丰满电厂,该厂正处困境。因前年松花江洪水放流,后上游大旱且遇“特殊生产”用电激增,发电厂增发电量致水库几近干涸。

邓小平巡视大坝,指空水库对李鹏说:“此处水源匮乏,需重视蓄水问题。”

在电力领域,应依循经济规律行事。对于杂音纷扰,不必理会,只需专注工作,勤勉尽责。

邓小平鼓励后,李鹏深受感动,并向领导保证,将全力主持发电厂各项工作,确保其顺利运行。

1966年,李鹏意外接到中央任命,赴北京供电局代理书记一职。

多年后他获悉,周总理曾忧虑“特殊运动”影响北京供电、供水及民众生活,故召开会议,决定向北京供电局派遣一名能干干部。

有人提议“李鹏”,周总理初忧其年轻,但众人赞其东北工作11年勤勉才干,为储备干部且正值盛年。

周总理随后露出笑容,说道:

他38岁,非其过于年轻,实则我们已显老态。

1970年6月,特殊时期的李鹏仍受冲击,周总理接见水电会议代表时,特别询问李鹏是否打压工人,李鹏据实回答并作了自我批评。

会议结束后,李鹏深感沮丧,李德生劝解道:

这是总理对你的关怀,通过批评意在促使你积极投入工作。

李鹏初感迷茫,但不久其预言成真,次年即获任北京电力工业局革委会副主任。

【不负众望】

李鹏工作中屡遇困难,但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一名合格共产党人的担当。

1976年唐山大地震,李鹏闻讯即至北京电管局查电网,确认无虞后赶往唐山。抵唐后,他启动柴油发电机,为市中心主街送电灯电,给予受难群众光明与鼓舞。

他随后将北京电力输送至唐山某变电站,启用载波电话,并指挥抢修队修复多站,历经一月,唐山地区供电基本恢复。

1981年龙羊峡水电站遇200年罕见大洪水,他即刻赴现场指挥抗洪,关键时刻果断决策,赢得包括港台媒体在内的广泛赞誉。

李鹏于电力工业部门任职时,参与指导三峡、小浪底水电站及泰山核电站等建设,成为核电事业重要奠基人,政绩显著、履历丰富,深得组织信赖。

1983年,李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负责能源与交通等关键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1988年,李鹏担任国务院总理并主管中央外交,他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

有一次,他因外交工作上的疑问求教于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洞察其忧虑,遂以温和之态宽慰道。

大胆工作,努力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周恩来总理乃外交典范,应学习其大国气度与风度。和平与发展为当代良机,务必抓住,引领中国迈向新阶段。

【结语】

李鹏不负众望,负责上海浦东经济特区事务的具体安排,其成功开发带动了中国经济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李鹏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构建,其任期内的卓越成就,确证了毛主席的预言成真。

0 阅读:98
四海视野

四海视野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四海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