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央军委筹建工程兵部队,司令员有两个人选,就是著名的陈士榘和陈伯钧。 请示毛主席时,毛主席说陈士榘的父亲和叔叔都当过工兵管带,“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一锤定音。
当时两人都在南京,在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工作。随后陈士榘走马上任,谁也没有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23年。
其实,陈伯钧也是一位老革命,是黄埔军校学生。参加过秋收起义,跟着主席上了井冈山。红军时代就已经担任了第13师师长,以及军参谋长等职。
抗日期间,陈伯钧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而359旅的副旅长,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震将军。
解放战争期间,陈伯钧去了东北,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8月改称第1兵团)副司令员。陈伯钧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率部参加衡宝、广西等战役。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的战友陈士榘,也是老革命。
陈士榘同样参加过秋收起义,跟着主席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曾笑着对陈士榘说:“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嘛!”一句玩笑令陈士榘暖在心头。
长征到了陕北后,任红4师参谋长,红30军参谋长、代理军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率部在平型关战役中担任主力,取得八路军抗战中的第一个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士榘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长期的革命生涯,主要担任参谋长之职,但他的功劳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授衔的时候,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毛主席说他家是祖传搞工兵的,说的是他父亲。他的父亲陈午霆是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担任过工程营的管带。
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关键在于陈士榘在红军时期就有涉及工程了。
长征途中,正是陈士榘指挥教导营和军委工兵队联合在贵州的茅台镇架起两座浮桥,保障了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为红军提供了坚强的工程保障。
工程兵是干什么的?主要是负责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陈士榘有这方面的经验。
所以,陈士榘被钦点为工程兵司令员。他在任23年,可谓兢兢业业,1958年4月,陈士榘率特种工程兵7169部队10万官兵,来到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大西北戈壁滩,选择在酒泉和罗布泊的马兰两块戈壁滩上建设导弹发射基地和核试验基地。
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原子弹,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完成了任务。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陈士榘回到北京。毛泽东拉住陈士榘的手说“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你们做窝(指建两弹基地),你们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