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对于热切盼望周末的打工人们来说,今晚是“报复性休息”的开端。不过,另有一群人可能正在惴惴不安,根本没心思享受Happy Friday Night。
因为,明天就是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了。
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和2023年的474万,分别减少了50万和86万。从这一数字的变化趋势,似乎能够看出,本科生不再那么执着于“卷”学历了。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既包括考公人数上涨、推免保研比例增加,也受到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即就业”、出国留学等因素的影响。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高考、考研、求职、升职等等关键节点,正如长跑途中的“标尺”,标记着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不过,资深的跑者肯定会说,在跑步的过程中,力量与速度固然重要,但沿途的风景和体验,同样弥足珍贵。
但在基金投资中浮沉许久的富二相信,大道至简的法则,也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行者 恒则远
研途漫漫,励行同舟。相信很多考研er们,都经历过披晨露、衔晚霞、辉星夜的复习苦旅。一路而来,笃行不怠的日夜,义无反顾的坚持,跌跌撞撞的泪水,皆指向“满满当当的收获”。
在基金投资时,也有一个概念与之有相似之处——定投。
顾名思义,“定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固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去。
和常规的基金投资方式相比,基金定投的作用主要有3条:解决没时间投、想投但不敢投、不知道如何投的问题,非常适合都市打工人、保守型投资者和小白玩家。而要想靠定投“致胜”,最核心的要素是坚持。
富二特意做过测算,如果从2004年开始,每个月将1000元投入偏股混合型基金,至今能获得高达181.60%的收益率;而如果将定投的起始点推迟到2010年,那么收益率则会相应地收窄至67.38%。
这组数据说明了两个结论:一方面,基金定投,确实是“开始得越早越好”;而另一方面,老话说“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因此,哪怕是现在刚刚开启定投,在时间的酝酿下,也能焕发出复利的魅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1月11日,测算标的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定投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M=[(a1/指数 点位+……+an/指数点位)*定投截止日指数点位-a*n]/a*n。M为定投收益率,a为定投金额,n为定投期数。
注:以上仅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模拟收益测算,仅作分析之用,不预示未来情况,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一盏伫立在深夜的台灯,每一份书页卷起的资料,每一根被用空的笔芯,都是对自己的“定投”。路虽远,行则至;事随难,做则成。因此做事者,不必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而应该相信点滴投入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汇聚成足以改变人生的力量。
亲临现场 便是成功
考研er们,富二来分享一个“冷知识”:无论是英语四六级、雅思和托福,还是国考、硕士研究生考试,都常常有大量考生弃考。所以,“走进考场就赢了”绝不是一句虚话,只要别轻易放弃,坐在考位上,就已经战胜了一半的对手!
最近,在跟客官们私下交流的过程中,富二发现许多客官是从上一轮市场牛市顶点开启定投,并且深受随后的回撤之苦的。在这里,富二要再郑重“科普”下,即使定投是一项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平摊成本的“招数”,动用它的时间也很有讲究。
首先,在高点开启定投,可能会接到后续市场下跌过程中的“飞刀”;但另一方面,买在牛市高点也无需害怕,如果在下跌时坚持定投,顺势积累便宜的筹码,等到下一轮上涨时,也有较大概率收获定投的成果。
富二在此献上对历史行情的回溯测算。在从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的区间中,如果要以定投的“正确姿势”来应对这期间的3轮牛熊,那应该是:1、熊市中,敢于播种;2、震荡市中,勤于积累;3、牛市中,静待花开。那么,定投收益率将达到34%,相较于—35%的一次性投资收益率,显然是要好上不少。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5年6月12日至2021年12月18日,测算标的为万得全A指数(月定投),定投收益率的计算公式M=[(a1/指数点位+……+an/指数点位)*定投截止日指数点位-a*n]/a*n。M为定投收益率,a为定投金额,n为定投期数。
注:以上仅为指数模拟收益测算,仅作分析之用,不预示未来情况,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因此,如果不小心在高点开始定投,靠保持在场、勤奋耕耘,依然有着收获希望。
在文章的最后,富二提醒各位考生,牢记考试地点与时间,带齐个人证件及文具。
祝愿你们:
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矢志不渝,金榜题名!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