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关河北一地把蜜雪冰城“绿”了的消息引发热议。简单来说,就是地方在对城市管理上的一种手段,初衷是为了打造整洁、美观且富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本来,对街道店招进行规范,确保其干净、有序,这是必要的,也无可厚非,但是把规范变为“一刀切”的行政指令的时候,也就违背了城市管理的初衷,同时还对商户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往深说就有关营商环境的优劣了。
这也让威记想起南宁的“夜市”。
这个“夜市”打上双引号,是因为它有别于那些正规的夜市,它是由诸多流动摊贩执法组成的,多出现于人流密集之地,比如小区,地铁口,商圈等街边。
它的出现,也确实方便了很多有需求的顾客,同时也丰富了南宁人的夜生活,突显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景象,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夜市”的发展壮大,加上缺乏规范和有效的组织管理。这些“夜市”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最大的则是“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安全卫生等环境问题。
是放任野蛮发展,还是规范管理,是“一刀切”令行禁止,还是有效疏导,也就成为摆在城市管理部门桌面上的一个问题。
如果像河北那样把蜜雪冰城“绿”了这般“一刀切”,这对于庞大的摆摊人队伍来说,面临的可是生存问题。
所以 ,探索一条既保障市民生活质量,又兼顾小商贩生计的平衡之道才是正确的路子。毕竟烟火气息和市井文化也是呈现一座城市底蕴和风情的所在。
比如加强了对“夜市”区域的规划,设定了指定的经营区域和时间,确保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的正常休息。
同时,引入了卫生监管机制,要求所有摊贩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以提升食品质量和卫生水平。为了减轻执法冲突,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采用了“柔性执法”模式,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摊贩自觉遵守规定,而非一味处罚。
还有,政府还鼓励并支持“夜市”文化的正向发展,比如举办美食节、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活动,既保留了“夜市”的烟火气,又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相信随着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实施,南宁的“夜市”会逐渐蜕变,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展现城市活力与多元文化的窗口。
市民们在享受便捷服务与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这一转变,不仅可以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证明了规范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规范该规范的,包容可包容的,南宁也是该动起来了!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