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俄罗斯经济,采用休克疗法为什么会失败

理想吕 2025-01-24 06:02:50

“休克疗法”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但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了经济领域——这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对自己进行经济改革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的统称。

那时的玻利维亚,虽然拥有近11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不到1000万。

【美丽的玻利维亚】

刚刚经历过60-70年代军事独裁统治的玻利维亚,军事政变和反政变成为社会的常态,并且多数独裁政权残酷且腐败,造成了普遍性的社会动荡和严重的财务问题,比如严重到令人发指的恶性通货膨胀。

【美丽的玻利维亚:红色的泻湖】

无独有偶,当下俄罗斯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1%不变,如果美国目前的利率是21%,估计要被大家说成已经崩溃几十次了——所以,2025年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危机是否发生的问题,重温90年代的那场经济改革,会有着很好的反省作用。

NO.1|壹:无奈的赌博

没办法,走投无路的玻利维亚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聘请了萨克斯——至于抱着多大的把握,谁也不知道,但是萨克斯却非常认真。

他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实主要内容大家都能猜到: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同时还需要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

【经济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

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萨克斯把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统称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

玻利维亚政府按照萨克斯的方案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国内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1986-1987年的国内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约为22%;1989年约为17%。

玻利维亚国民经济在经过短暂的下降(也就是阵痛期)之后,也逐步回升,直到实行休克疗法的一整年后,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3%,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势头。

由于同步还采取了有效的政府缩减措施,玻利维亚的国家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并最终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告捷,为萨克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玻利维亚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奇迹”,萨克斯则被世人称“国际金融界的金童”。

NO.2|贰:兴奋的沉淀

萨克斯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他还是希望把这几年在玻利维亚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具象化,比如他很精炼、形象地将休克疗法概括为三化——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萨克斯眼中的稳定化,就是通过严厉的紧缩性财政和金融政策,同时配合一系列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强制性措施,从则迅速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基本的经济秩序,使宏观经济层面快速趋于稳定。

【时至今日,萨克斯的信徒又多了一个阿根廷】

至于自由化,感兴趣的朋友都能想到,那就必须通过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从而实现价格的自由化,通过废除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以及通过放弃外汇管制和垄断,实现外汇的自由化。

经济休克疗法的危险之处,从这个阶段就会显现出来,因为实行价格、对外贸易和外汇自由化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启动市场机制,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这就有成功的可能,当然也会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经济层面将万劫不复。

【萨克斯对阿根廷、俄罗斯以及我们的经济一直非常关注】

萨克斯的成功经验中,最后的落点是在私有化方面,这是筹措资金的根本,没有活水,就不可能会有经济层面的重生;没有资金,任何改革都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

所以,萨克斯的观点是通过归还、出售、租赁、股份制改造等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经济民营化(私有化),最终塑造和确立市场经济的主体。

最后,萨克斯认为只有采纳这种包括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的问题都有机会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重生。

【当然,萨克斯的最新观点同样非常激进】

NO.3|叁:诱人的重生

90年代初期,面临严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对萨克斯的极具诱惑力的休克疗法,纷纷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不少国家向萨克斯发出邀请,聘请其担任这些国家的政府经济顾问,参与制定并实施休克疗法。

这时的萨克斯已经完成了玻利维亚经验的总结,甚至还增加了一种新的涵义,即除了完成稳定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消除外债危机的常规使命之外,还要肩负起完成经济转轨的重任——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济重生。

【叶利钦与盖达尔】

那时的俄罗斯(1991年底)刚刚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政治和军事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面对经济问题,一众官员都束手无策: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一大堆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大约1万亿卢布的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

【在台前执行经济休克疗法的盖达尔】

看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年仅35岁的叶戈尔·盖达尔投其所好,先是通过萨克斯的点拨,然后创制出了适合俄罗斯的一套经济改革方案——既然是萨克斯的点拨,必定是如假包换的经济休克疗法。

【不过盖达尔在2009年就去世了】

对经济危机和恶性通胀已经无法忍受的叶利钦,破格将盖达尔提拔为俄罗斯代总理,目的是启动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此时的俄罗斯,上上下下都渴望一件事,通过这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实现俄罗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真正重生。

【90年代的俄罗斯】

NO.4|肆:平抑个寂寞

从1992年初开始,俄罗斯经济休克疗法重头戏的第一步——放开物价,就此打开。

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90年代的俄罗斯:排队也买不到商品】

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效果似乎能够立竿见影,收效明显,比如购物的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变得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民众,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可没过多久,各州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又开始扶摇直上,到了1992年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了65倍之多。

俄罗斯联邦原想通过国有商店(场)平抑市场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有商店(场)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联邦政府的平抑计划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

【90年代的俄罗斯:女矿工们】

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了1992年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企业买家望而生畏,纷纷缩减生产规模,而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再次压缩生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顿时进入了死循环。

第一步就完败,那就意味着后面的风险只会大于机会,但此时已经开了头,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走。

【90年代的俄罗斯】

NO.5|伍:寡头的诞生

按照萨克斯的点拨、盖达尔的方案,私有化是休克疗法能够成功的重中之中——此时压缩政府财政收入、缩减政府各类工作人员,根本推行不下去。

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俄罗斯联邦竟然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

按照盖达尔等人的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当时的总人口刚好是1.5亿左右,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

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而已。

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把所有值钱的石油、天然气、电信、金融等,以半拿半买的形式握在手中,形成了以七大寡头为主的经济(政治)寡头集团。

而广大企业的员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更不知道最新的政策(决策)是什么,所以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反过来又导致员工们的收入越来越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12月代总理盖达尔的内阁只得解散了事————1992年12月14日盖达尔的总理提名被国家杜马拒绝,盖达尔被迫下台。切尔诺梅尔金接任俄罗斯总理后,盖达尔仍继续担任政府顾问,因为有许多遗留问题需要他进行配合。

【当发现情况已经难以收拾的时候,还能做些什么呢】

结语

俄罗斯经济休克疗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三条:

原有的经济体制僵化,还没有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就急于用上非常激进、非常剧烈、非常疼痛的休克疗法,任何病人的身体都会受不了。

原有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这等于是没有在任何防护垫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生与死的赌博,一旦出现偏差坠落,对身体的伤害极为惨重。

政坛十分腐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90年代俄罗斯七大寡头的产生过程,充分见证了这一点: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维诺格拉多夫、斯摩棱斯基、弗里德曼、霍多尔科夫斯基、马尔金,他们分别控制了传媒、油气、动力、冶金、金融等最值钱、最核心的国家资产。

最终,叶利钦被迫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宣布放弃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并且他本人在1996年大选(竞选连任)时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历史博物馆传递的不只是文物,还有经验与教训】

0 阅读:0
理想吕

理想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