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唐玄宗绝食身亡,临死前仰天长叹,13天后儿子唐肃宗驾崩

念桃说历史 2025-04-11 14:31:41

唐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朝代,有了秦汉作为基础,唐朝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带到了新高度,从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多方面发展,先进的制度在那个年代也传到了国外,从唐诗到唐装,时至今日依然广受欢迎。

大唐帝国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盛世局面,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真正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但月有阴晴圆缺,再繁华的朝代也有落幕衰颓的感伤时刻,唐朝也不例外,因为自身的先天性因素,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就进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地方上矛盾不断,曾经创下盛世的唐玄宗作为主要关系人也被架空。

自从入蜀之后,唐玄宗就被册封为太上皇,失去了实权,当然这也是徒有虚名的空名号,自此,唐玄宗因为痛失所爱而郁郁寡欢,直到七十六岁仰天长叹后绝食身亡,紧接着在13天后,儿子唐肃宗也随之驾崩。

分崩离析的统治

唐玄宗李隆基的确引领国家走向了盛世局面,但唐朝的衰落也和他脱不了关系,晚年时期对杨贵妃的宠幸导致国政混乱不堪,后来又不加节制,进而导致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个直接影响了唐朝命运的妃子就是贵妃杨玉环。

我们常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表现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但事情的夸张程度远不止于此,他对杨贵妃的迷恋似乎已经到了着魔的程度,除去平常的大小事务之外,甚至已经涉及唐朝的国家大事。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然杨玉环受到宠爱,整个杨家的势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涨,杨玉环的父亲杨国忠掌握朝政,哥哥在朝中身担要职,就连她那地痞流氓的亲戚,也在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情况下,利用杨玉环的关系入朝为官。

从此唐朝进入朝政昏庸的不良时期,唐玄宗依然不知悔悟,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刻,原本听从大臣的建议及时发兵,就可以阻止叛军的蔓延,不曾想唐玄宗再度听信杨玉环的传言,竟然等候安禄山回心转意,错过了作战的最佳时机。

天宝15年6月,身为长安门户的潼关失守,朝廷瞬间陷入慌乱之中,身为宰相的杨国忠竟然痛哭流涕,将责任一股脑全都推给皇帝,怪唐玄宗过分信任安禄山。

但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归咎于谁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应该着手处理眼下的紧急事务,最终唐玄宗和群臣商议后决定,暂且放弃长安,进入成都暂避风头,然后再想办法。

就这样,十分狼狈的唐玄宗携家带口,以御驾亲征为名号,实际上就是要逃跑,杨玉环也在所带走的一群嫔妃之中,讽刺的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竟然抛弃了住在宫外的皇子和公主,一般的大臣就更加不用提,直到第二天上朝才发现皇帝跑了。

其实这种不地道的做法就已经加剧了皇帝和文武百官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身为皇帝竟然抛下儿子,女儿们逃跑,这也会让亲情出现隔阂,也为后续朝堂关系的变化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现在的唐玄宗基本已经没有了公信力。

和太子之间的矛盾积累

在听说皇帝逃跑之后,原本负责接待的沿途官员人心惶惶,担心皇帝拿自己开刀或是丢弃自己逃跑,也选择提前离开了,行进途中的唐玄宗甚至连饭都快吃不起了,只好去平民百姓家里索要。

这种艰苦的环境,连皇帝都吃不饱饭,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就更加遭罪,出发整整一天之后,一行人全都人困马乏,这样的军队必然会发生变故,到了马嵬驿附近,唐玄宗基本就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

随行的禁军将士们开始出现对抗情绪,他们已经跟随皇帝走了一天一夜,并且是在完全抛弃父母家人的情况下追随皇帝,即使如此,连饭也都还吃不饱,并且还随时有可能沦为牺牲品,看不到希望的他们最终产生了抵抗情绪。

为了避免军队哗变,身为大将军的陈玄礼找到太子李亨,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太子亲信李辅国的建议之下,因为唯一稳定军队的方式就是杀死杨国忠。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宰相的杨国忠本来就和太子有仇恨,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李亨就有监国的机会,最终是在杨国忠的干预之下,并没有获得实际性的权利。

所以陈玄礼很快给皇帝了一个高水平的答案,他认为杀死杨国忠方可稳定军队,从而顺利到达川中,至于太子的看法,他并没有直接表述为同意,而是说出了不反对。

等到杨国忠巡视回来,直接就被20多个人包围了,随后就将其杀死。

唐玄宗当时正在休息,给他传来的消息乃是杨国忠谋反,其实对于这个结论,唐玄宗自己也是十万个不相信,毕竟皇帝就是杨国忠的依靠,无论是内部的人还是叛贼都想要干掉他。

所以他根本不可能谋反,但现在的唐玄宗却无话可说,只能选择接受,并且内心狠狠记了太子一笔账,因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太子李亨就是主要的决策人,对于唐玄宗来说,不反对就是同意。

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杀死杨国忠之后,手下臣子还要求处理掉杨贵妃,最终就是一尺白绫的结局。

这场政变是军队与皇帝矛盾到达极点之后爆发的产物,虽然唐玄宗通过牺牲杨玉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还有皇帝的名号,但公信力一落千丈,从此之后想要命令军队或许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在入蜀之后不久,朝中真正的掌权人变成了他的儿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所以这场兵变,也可以看成是唐玄宗与太子之间矛盾爆发的结果。

李隆基本身也是一个通过兵变走上皇位的太子,所以在掌握朝政之后,对自己的每个儿子都防范三分,甚至连孙子也不肯相信,更夸张的是,唐玄宗还多次派人监视自己的儿子们,连出入自己的府邸也需要申请,这就导致了太子李亨和唐玄宗的矛盾积累。

两者一直处于相互猜疑的状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出现了两个重要角色,就是先后担任宰相的杨国忠和李林甫,此二人也是在唐朝担任宰相相对较久的几位。

尤其是后者李林甫,为了迎合唐玄宗的心理需要,曾不断对太子施加压力,让他的地位产生了严重动摇。

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想要加剧君臣之间的猜疑,让其矛盾爆发之后借故除掉太子,以稳固自己的权力。

在马嵬驿事变之后,太子李亨已经掌握人心,他决定离开唐玄宗北上,打起平叛的旗号,恢复长安,当然此时君臣二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唐玄宗也没有传位的意思,对于太子的离开,在无可奈何的同时又充满了不信任。

只不过为了平定叛乱,又将儿子册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因此北上之后的李恒得到了朔方军的支持,于7月13日正式称帝,可笑的是唐玄宗在后来才知道了儿子称帝这一消息,自己莫名其妙地就变了太上皇,所以产生了抢夺权利的想法。

唐玄宗曾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权力,采取了一个又一个对策来限制儿子的势力扩展,甚至安插宰相去儿子身边,但始终没有奏效,此时的唐肃宗也不是碌碌之辈,他的雷厉风行,让唐玄宗很快在权力的争斗之中丧失了优势。

一番明争暗斗之后,失败的唐玄宗最终变成了一个孤寡老人,虽然顶着太上皇的头衔,但手中却没有丝毫的兵马,连一个多的随从都是奢求,后来还被自己的儿子软禁起来,最终绝食而死。

而唐肃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当年宦官李辅国助他上位,如今展开了权力的争夺,因为和张皇后之间爆发了权力冲突,后者根本无招架之力,连自己也被架空。

当时的唐肃宗李亨重病在身,亲眼目睹这场政变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唐的江山被宦官掌握。

此时的李辅国堪称一手遮天,唐玄宗尚在弥留之际时,他就宣布皇帝驾崩,后带兵杀掉了张皇后及其党羽,如此血腥的场景就出现在陶树中的眼前,他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因此病情很快恶化。

在这次事件之后,唐肃宗度过了一段生不如死的日子,身心饱受折磨,最终在父亲去世13天之后,唐肃宗也随之驾崩,原本让大唐王朝充满可能性的两个皇帝,如今就这样撒手人寰。

这便是唐朝动乱时期的社会治安时刻,宦官干政已经是家常便饭,另外,后续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更是被劫来劫去,随意杀戮,场景凄惨无比。

参考文献

[1]白述礼.唐肃宗即位“别开唐代内禅之又一新局”——写在新作《唐肃宗灵武即位》出版之际[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9):59-72.

[2]中仁,启予.杨玉环之死[J].学术论坛,1983,(01):77.DOI:10.16524/j.45-1002.1983.01.026.

[3]刘兴云.试论唐玄宗与肃宗地位之嬗变[J].南都学坛,1998,(04):25-28.

0 阅读:2
念桃说历史

念桃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