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自己好比是孙权,那曹操、刘备指的又是谁呢?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0-12 14:32:56

1363年,朱元璋给在川蜀称帝的明玉珍写信说:

“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朱元璋说,我在江左好比是孙权,你明玉珍在西蜀好比是刘备,而北方的元朝大将王保保拥有像荀攸、荀彧一样的谋士,像张辽、张郃一样的猛将,好比是曹操。我们孙权、刘备两家必须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彼此间不要打架。

一、1363年时的朱元璋,为什么会自比三国孙权?

元朝末年的天下大势非常混乱,主调虽然是元军和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打架,但元军内部天天在军阀混战,各支起义军之间也同样是有机会就互殴。

朱元璋则从1355年开始,采取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到了1363年时,他已经做好了逐个击破、一统天下的准备。那当时的格局是怎样的呢?

1、此时,北方的元朝中央军因为与韩山童、刘福通建立的龙凤政权消耗多年,基本失去了主动作战的能力,需要靠各地的大地主、大军阀来抵抗红巾军。

这一点很像三国时,东汉朝廷打不动黄巾起义军,只好请各地的刺史、州牧、士族们自己组织军队来帮忙。

这其中,王保保的家族和孛罗帖木儿家族是元朝当时最有实力的两路军阀,朝廷打仗主要靠这两位。而朱元璋认为王保保的威胁最大,是他眼中的曹操。

幸运的是,此时元朝的这两支部队压根儿没功夫、或者说不敢主动碰朱元璋,因为元朝内部的党争太激烈了,根本没实力南下。

2、主要势力基本都在南方的各路起义军,以朱元璋为中心来看:

1)朱元璋在南京盘着,手里还攥着起义军的造反头子、龙凤政权的小明王韩林儿(龙凤政权此时基本是空壳了),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2)东边是张士诚,东南是方国珍,南边是陈有定,这哥仨儿都是没野心的主儿,只想占山为王;

3)西边是陈友谅,最有野心,实力也最强,所以对朱元璋的威胁最大。

朱元璋决心先干掉最大的心腹之患陈友谅,而在陈友谅的西边,就是明玉珍的势力范围。

明玉珍极其痛恨陈友谅,因为陈友谅杀害了他最敬重的老领导徐寿辉,明玉珍正是因此才脱离了陈友谅,并于1362年在川蜀建立了明夏政权,自称为帝的。

朱元璋和明玉珍这一东一西,除了有推翻元朝的共同目标之外,还都痛恨陈友谅。

所以,双方的关系很快进入蜜月期,朱元璋甚至来了个商业互吹,自比孙权,拿刘备来比喻实际实力明显配不上“三国”的明玉珍,目的就是为了收拾陈友谅,然后一步步统一江南。

二、刘备的结局

在“孙权”朱元璋忙着统一江南时,“刘备”明玉珍也积极出兵北伐元朝,但效果不佳,再加上实力实在有限,从1365年开始,“刘备”就完全采取据土自守的策略了。

1368年,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建立明朝。1366年明玉珍去世,1371年朱元璋撕毁孙刘联盟,西进川蜀,明玉珍之子明升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只好率众投降明朝。史载:

升面缚衔璧舆榇,与母彭及官属降于军门。和受璧,永忠解缚,承旨抚慰,下令诸将不得有所侵扰。而寿、大亨亦以成都降于友德。升等悉送京师。

明升投降后,和同样投降的陈友谅之子陈理经常凑在一起发点牢骚,朱元璋有点不放心,1372年时干脆把他俩打包都送到了高丽。

元末明初的“刘备”明玉珍这一支,就这样来到了韩国。据说,他的第23代子孙在90年代时,还到咱们重庆来寻根祭祖呢。

三、曹操着实让孙权吃了苦头

“曹操”王保保在“孙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着实让朱元璋吃了苦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即派遣主力部队北伐,攻陷元朝大都,元朝政权北遁,史称北元。

王保保成了摇摇欲坠的元朝最后的希望,从元人的角度来讲,王保保就是最后一位中兴之臣。

1368年10月,王保保在韩店大破汤和。

1369年12月,王保保包围兰州时,又把于光率领的明军援军全部消灭。

1372年,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冯胜三路大军北伐,深入漠北,被王保保击溃了其中两路,只有冯胜这一路赢了。

这一战,被早已逃到漠北的元人称为“几于中兴”之战,不仅让北元的命脉得以残存,而且据史载:

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就是明军从此几乎再没敢出塞深入过漠北了,而北元一直到近300年后的1635年才寿终正寝。

王保保则在1372年大破明军后,就神秘消失了,不知所踪。

朱元璋口中的“三国”,至1372年结束了。“孙权”统一了天下,“刘备”后人被送到了韩国,“曹操”则人间蒸发了。

朱元璋对“曹操”王保保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常遇春。他曾7次给王保保写信劝降而不得,1371年时,朱元璋甚至让自己的二儿子朱樉,娶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为正室。

观音奴虽然和朱樉关系不和,但当朱樉去世时,却选择了为夫殉情。这王保保一脉,还真是流淌着草原雄鹰那坚强不羁的热血啊。

0 阅读:3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