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役13:头战头彩歼敌1个军,该浓墨重彩的30军为何被淡忘?

智胜聊历史 2023-01-14 01:40:08

上海战役钳击吴淞,浦西方向打头阵的是29军,浦东方向的是30军。与29军上来就遇到“硬茬子”刘玉章的52军不同,30军上来就遇到王秉钺的51军。结果,30军打得干脆利落,团灭51军,生俘军长王秉钺。

然而,头战头彩好像并没有把30军的战绩和影响推向多么的高光。后人在复盘上海战役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27军在苏州河与敌激烈的对峙,不住民房睡马路等。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致本该浓墨重彩的30军反倒有些被淡忘呢?

之所以称30军本该浓墨重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兵贵神速,超强行军达到了“飞兵天降”的作战效果。

作为钳击吴淞右钳的攻击箭头,3野和9兵团司令部赋予30军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是,迅速夺占浦东的川沙和白龙港,彻底封闭国民党军浦东方向重要出海口,同时打开通道,为下一步攻打浦东最大的战役要点高桥奠定基础。

作战首先遇到的是部队远距离快速机动问题。100多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梅雨季节的泥泞道路,纵横交叉的小河沟渠,行军的难度可想而知。举一个例子便可佐证:30军军长谢振华随一梯队师89师一块行动,他与师长余光茂均弃马与战士一块行军,通过这种身先士卒激励指战员们。干部战士见军师两级首长与自己一块步行,群情振奋,相互督促砥砺,快步向前急奔。

开国少将谢振华

守川沙的国民党51军,原本以为30军怎么也得需要三四天时间才能到达;而三野司令部给30军规定的机动时间是两天到达。结果30军克服各种困难,边强行军边扫除小股敌人的干扰,硬是比规定提前一天时间到达预定攻击地域。

回过头来看,正是提前这宝贵的一天,达到了“飞兵天降”的奔袭效果。

以快打乱,得当的战术运用致使51军快速崩盘。

原本上,浦东只驻守国民党12军和37军,51军是被汤恩伯临时加强浦东防御从浦西急调过来的。该军先于30军1天到达川沙地区布防。由于他们认为解放军怎么也得个几天才能到达,所以防御的这根弦并没有绷紧,作战部署并没有完全就绪和到位。

针对这一敌情,谢振华军长决定以快打乱,采取了三个动作:

第一个是急令89师先头部队265团不要停顿,直扑浦东重镇川沙。守敌根本没有想到我军此时会发起攻击,结果仅经两个小时战斗,30军便快速歼敌700余人,夺占川沙。

第二个是急令88师的两个团迅速插往敌后,向北进行迂回,将两大股敌人割裂,彻底截断51军与12军的战役联系,为我下一步逐个歼灭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个是急令其他部队,对以白龙港军部为核心的51军大部和暂8师进行围歼。30军这一连串的动作,将51军一下子打懵。敌纷纷后缩,阵脚开始大乱。30军趁势将51军和暂8师完全包围。

对敌完成包围后,一方面,30军顶住敌人的连续反扑,不断紧缩包围圈;另一方面,派267团“猛虎掏心”,直插51军军部驻地白龙港。结果仅用一个多小时便攻占了51军军部,生俘军长王秉钺。

军长被俘,指挥失控。51军余部乱作一团,很快便被团灭。

开国少将余光茂

战绩辉煌,一个军竟然围歼敌一个军及一个师。

纵观整个上海战役,国民党军共有8个整建制的军。其中被全歼的便是51军和37军。尽管51军属于杂牌军,且编制只有两个师,属于小建制的军。不过,加上配属的暂8师,也算是一个标配建制军的架构。也尽管大进军阶段,国民党的军缺编严重,人头不过一两万人。但无论如何,30军竟以一个军之力围歼敌人一个军及一个师,并且仅生俘便高达8000余人。这个战绩无疑是辉煌的,无疑该是浓墨重彩的。

这种辉煌与浓墨重彩还在于,30军打的这仗,不仅是头阵头彩,还是整个上海战役以一个军歼敌一个军的唯一范例。其对国军的震撼可想而知,其对我军士气的提振可想而知,其在上海战役中的意义影响可想而知。

品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上海战役30军本该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但为何给人有些被淡忘的感觉呢?

也许是这个军是半地方部队,参加大战不多所致。30军的前身是华中野战军的10纵,是由多支不同部队组成的一个年轻纵队。该军成立后参加大战不多,一直转战在苏中、苏北一带,并且还兼任地方军区任务。既有过苏中七战七捷的高光,也有过一战涟水时纵队司令谢祥军牺牲的悲壮。

也许是这个军名气不够,被人关注聚焦不够所致。与20军、23军、27军等华野主力相比,30军的名气和影响还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主力和主力部队所打的仗。因此,即便这些非主力部队打了一个好仗,也往往不太好改变人们的习惯思维与认知。

也许是这个军虽打头阵,但最后总攻高桥却归31军统一指挥所致。浦东方向虽也有20军的一度助阵,但主要作战任务还是由30军、31军两个军来遂行。30军虽打头阵赢头彩,但后面总攻浦东最重要的战役要点高桥时,明确的是30军由31军来统一指挥。最重要的仗、最有影响的仗,结果由别的军来统一指挥,这对30军在整个上海战役中的定位和评价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

在这里,帅克只是表象地分析一下原因,并不一定客观准确。关键是,帅克专门写30军在上海战役中的表现,题中之义本身便是对30军的讴歌。

主要参考文献:《上海战役》

0 阅读:20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