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出身低没钱没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历史战争 2024-09-16 21:58:49

在演义第三十二回,曹操在官渡战袁绍后,也确实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也就是说,曹操在吸纳人才方面确实做得很少。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唯才是举”,我们前面也专门谈了对于敌对阵营的关羽,曹操也赠金赠袍赠美女,千方百计要收为自己的部将。曹操下面最知名的上将张辽、徐晃、张郃,演义中也都讲述了,其实都是来自敌对阵营里的降将。甚至张绣,曾经在对战中杀死了曹操的长子,但曹操后来还是接受了他的投降。这也是为什么《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曹操说他:“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相比之下,刘备因为起步比曹操低,手下积累的人才没有那么多,但刘备也有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他其实也是求贤若渴的。

得到人才是一方面,如何领导、管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一点上,曹操做得就不足了,在三国演义的早期版本(嘉靖本)中,在曹操去世后,作者罗贯中拟托史官之口,评价曹操说:“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也就是说,曹操的领导模式主要是重刑主义,外力强制。

同样,在《三国志》上记载了曹操本人的遗嘱,曹操在遗嘱中自责,说:“军法太重,因为别人的小过失而大忿恨,你们不要学我。”这种小过失而大愤怒,进行严惩,从而使得人们对大过失更不敢犯了,其实是法家的管控思想。

我们都知道曹操有“割发代首”的故事,这一般被理解为是曹操执行法家思想的优点,但是在演义第十七回,曹操进讨割据势力张绣时,行军经过麦田,曹操下令踩了麦苗的犯死罪,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踩了麦苗,于是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就要拔剑自杀,在下属的劝说下,就自己割掉权代首级。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作者讲完这段故事,随及作诗评论说:“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这里,评论认为曹操的严明军法,其实是有不足的。对于踩坏麦苗这样的小过失,就处以斩首的重罚,这确实是曹操的重刑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曹操对小过失就给予大愤怒的一个生动的例子。但是重型主义的尴尬也在这个故事中展示出来,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以强力服人的领导模式,难免就给下属被劫持的感受,它可以驱使人们效力,但不能激发人的主动热情和长久后效。用不公正的处罚措施胁迫十万大军,结果却让曹操自己闹了笑话,最终他其实没有遵行这条军法,被人讥笑他这是用“诈术”。其实,按史料记载,曹操在征张绣失败后,还下令诸将家属都要移到许都居住,实际上等于是扣押了家属做人质,促使他们效力于前敌。

除了用“严法”,曹操领导的另一个手法是“用术”。就在演义的同一回里,又讲了曹操“借头示众”的故事。因为军粮不足,就对粮仓官说:“我要向你借一物,以压众心,我亦知你无罪,但不杀你,军必变矣。你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你勿虑也。”于是把这粮仓官杀了,罪名是扣减对军士发放的粮谷,从而算是转移了军众缺粮的怨气。

严法、诈术,其实都是先秦法家的领导思想,曹操的领导艺术较多是这个框架下的。

相比较之下,刘备的领导艺术则是仁力并举,文武之道杂用,善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演义第九十一回,诸葛亮作为最熟悉刘备的人,在《出师表》中这样评价刘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也就是说,大家都为皇帝刘禅出力,是因为先帝刘备的遗德。反观曹操那方面,在曹操死后,曹家政权最终被司马懿家族篡夺,而文武百官都袖手不问。可见,刘备领导部下的成效,是高于曹操的。

我们可以说,曹操的领导艺术,还是传统的古代的帝王术,在当代随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发展,人们对领导力的认知有了更高的心得,乃至质的变化。

具体来说,在现代的管理学里,人们把领导力又细化为多种子能力,比如督导力、发展下属的能力,其中一项就是感召力。感召力其实是领导力中最重要的子能力。我们可以说,曹操具备的只是领导力中督导力,而刘备则在感召力方面非常突出。

感召力,具体包括五个要素,刘备在这五个方面,都可以打高的分数。

感召力的五要素就是:

1、具有崇高的理想;

2、高尚的人格与自信

3、完善的价值观和修养

4、大智慧与阅历

5、不满足,有进取。

《三国演义》中刘皇叔刘备的行为事迹,在这五个方面都有高分表现。首先,关于“崇高的理想”,刘备是演义中的正面人物,他的理想分别是匡扶汉室和救助黎明,刘备在曹丕篡位后,为汉献帝发丧,他在襄阳撤退时,对十数万难民不离不弃,宁可冒着被曹军追杀的风险。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吸纳和保留和激励一批坚定的追随者。

关于“高尚的人格与自信”,演义中突出了刘备的义,他不肯乘人之危袭取刘表的荆州而是扶助刘表的儿子,这是一种仁义的美德。在自信方面,演义第一回就讲到刘备少时就“素有大志”。他指着桑树谈自己的志向。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对于第三条,完善的价值观和修养。演义第一回提到了刘备的形象和修养,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有宽和的修养。他和关羽、张飞等属下,不分贵贱,同吃同席,誓同生死,因此能得人心。

对于第四条,大智慧与阅历,虽然演义中处处是诸葛亮的显示神机妙算,但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机智对答,对马谡的认知超越诸葛亮,也是拥有着足够的智慧。刘备从23岁打黄巾开始,就奔走南北,他的阅历也是诸葛亮这些后辈所不能媲美的。

对于第五条,不满足,刘备也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他连年鏖战于四川、汉中,终于成为汉中王,对于荆州又不顾群臣反对,年过六旬还亲自帅军征讨,身在一线,展示了自己不安于享乐的进取心。即便他在荆州刘表那里寄居六年的时候,因为长年不打仗,还发出了“髀肉复生”的感叹。而具备进取心的人,自然对下属有感召力。

正是刘备在领导艺术方面,具备感召力的五要素,卧龙、凤雏都来投奔并为之鞠躬尽瘁,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为刘备爪牙,终于成鼎足之业。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 2024-09-27 21:11

    刘皇叔的品牌效应

历史战争

简介: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