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有十层:魂三层、魄七层;一层心境一层天;一层心境一层人生

人之书 2024-03-01 20:10:13

人与人之间从外在身体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是从心灵、财富、心智、品德等综合水平来看,却又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人富可敌国,有的人穷困潦倒;有的人精明聪慧,有的人迟钝愚笨;有的人心善人美,有的人狼心狗肺;有的人踽踽独行,有的人呼朋唤友;有的人勇猛无畏,有的人畏畏缩缩……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差异?人们先天本来并没有什么差异的啊。

在本质上,这都只是因为人们的内在心灵不同而已。

人类的心灵本来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各自的成长,却逐渐有了善恶、勇怯、穷富、心胸大小、聪愚、喜悲等的差别。

人类内在心灵的这种后天分化,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分化出了形形色色的人。

那些能够始终如一的人,那些能够找到并抓住自身根本所在的人,就是那些所谓的人生赢家与成功者。

有些人一出生或许就富可敌国,但是由于自身内在心灵不行,最后也可能变得负债累累;

有些人一出生或许就穷困潦倒,但是如果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最后也可能变成大富翁。

人这一生的旅程,其实就是一场心灵之旅。

什么是心?什么是心灵?

心就是人心,就是心灵。

人的内心,就是人的内在心灵,就是人的内在灵魂,就是人的内在精神。

人人都知道自己拥有一颗心,可是也仅仅是知道自己拥有一颗心,知道己心有情感、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有爱恨情仇。却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心灵拥有着无穷的能量,也不知道如何去开发它。

人生的一切需求,其实都是自身内在心灵的需求。人生的一切成果也都是自己内心追求的结果。

对于人心,对于心灵的成长,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大家也都只能一层一层地开发它。

以自己的心灵为起始点,从心灵向外看,是物质现实世界;从心灵向内看,是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的心灵不是一个混沌的奇点。在人的心灵之内,拥有着广阔的空间,只不过人们自己并不能看到它而已。这就像人的眼睛如果不借助镜子,也无法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

人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万物有道,道分阴阳。心内的世界,是魂魄;大道的内里,是阴阳。

人心有十层:魂三层、魄七层。

一层心境,一层天;

一层心境,一层人生。

前一层心境对于后一层来说,具有碾压的优势,也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便是这样拉开的。可是如果不懂心灵内在,人的心境也不是那么容易拉开的。

普通人大多都处于同一层心境,并没有本质的境界差异。彼此竞争所真正依赖的,还是外在的物质、权势、地位等。

人心有十层心境:一层天魂心,领悟天道;二层地魂心,领悟地道;三层人魂心,领悟人道;四层道心,五层德心,六层仁心,七层义心,八层礼心,九层智慧之心,十层信念信仰之心。

有信念信仰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有自己的信念与信仰。

人往往都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之后,才会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一个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人,一般是没有自己的信念的,自然也就不会有多高的智慧。

拥有信念信仰之心的人,对于普通人是降维打击;

拥有智慧之心的人,对于仅有信念之心的人,也是降维打击。

所以,十层信心,要低于九层智心。

一个无心之人,如果没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即使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又能获得多少智慧呢?

人的智慧并不是没有极限的,也不是毫无上限的。世间的人和事总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时候,人生遇到困境和绝境也都是在所难免的事。

当人们遇到绝境、困境,当人们的智慧毫无办法的时候,这更进一步地凸显了人类内在心灵的不同。

面对绝境,普通人就只能心灰意冷,少数人却能又一次升华自己的心境,到达第八层礼心,从而摆脱困境。

什么是礼心?

拥有礼心的人,都是智慧已开的人,都是不凝滞于物的人。

什么是礼?

礼,就是孔子所著的《尚书》、《礼记》、《大学》、《中庸》等,而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礼貌礼节礼仪等皮毛。

缺乏信念的人,智慧不足的人,不能真正读懂尚书、礼记的人,无法体察尧舜之心的人,便都不可能到达人生的第八层心境——礼心。

一层心境一层天,礼心是比智慧和信念更高的维度。拥有礼心的人,对于智慧已开的人也是降维打击。

世人大多都听说过“道德仁义礼智信”,然而也只是听说而已,世人的心境大多都只是停留在最后两层——智和信,或许更多的人就连最低两层也达不到,都只是在运用自己的本能行事而已。

人人都有一颗心,人人却又都不知道己心在何处,也不知道己心为何物,自然就无法真正的修心、持心,自然就无法真正的提升心境。

古圣先贤大多都主张修心养性,可是又有几人真正懂得修心养性?应该怎么修心养性?大概率都是靠着自己摸索着领悟而已。

人的心境到达礼心层次,是一个大台阶,至于更高的心灵层次,没有绝高的智慧,没有坚定的信念,那只能是痴心妄想而已。

古人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礼心以上的心境层次,就像大道一样,已经无法用语言文字去真正的表达。它们也像大道一样,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然而为了传承不至于断绝,很多人也是不得不勉强地去传承和解读优秀的国学文化。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们都知道人人都应该讲道德、讲仁义,可是又有谁能把它们真正讲解得准确无误呢?

那些满嘴“道德仁义”的人,你如果真的完全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那还真有可能把自己坑得死去活来。这不是道德仁义本身有问题,而是那些人解读得有问题。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甚至更久以来,封建统治者们、董仲舒、朱熹等大儒们,它们哪一个对道德仁义的解读会没有问题呢?会是完全准确的呢?

即使是孔子和孟子对于仁义的解读其实也不多,即使是世界三大宗教,即使是释迦牟尼、穆罕默德,也只是宣扬慈悲、博爱、仁爱、宽容等。

这不是他们不想多一些解读,而是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以老子的智慧,也只是写了几千言的《道德经》而已。

后世的大儒们所宣扬的道德仁义,又何止百万言。然而他们所解读的,真的就准确无误吗?他们真的比孔孟、释迦牟尼等还厉害吗?

所以,孟子才会感慨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旦涉及到道德仁义,那就必然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国学文化又需要不断传承、不断解读,不然还怎么进步呢?

对道德仁义的解读总不能因为怕摔跤,就躺在地上不动了吧。

其实人类的一切所学、所思,在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境层次而已。人类的一切现代化科学科技等,也都是人类所学所思的副产物而已。

人类十层心境,能够真正讲明白的,并被众人所接受的不过就只有最后两层心境而已。然而道德仁义礼也只是七魄心的前五层心境而已。

七魄之上还有更加虚无缥缈的天魂心、地魂心、人魂心。

为什么三魂心会超脱在其它心境之上呢?

因为人魂心情掌控人类一切情感,假如一个人的情绪、情感不对,就有可能抛弃一切理智和信念,甚至抛弃道德和仁义,那还谈什么心境呢?最后就只剩下了苟且的活着而已。

地魂心高于人魂心,是因为地魂心性直接决定着人的性情和情感。

天魂心高于地魂心,是因为天魂心灵又直接决定人的心性。

天道有常故而灵,地性有容故而广,人情有公故而通。

人有十层心境,一层心境一层天,一层心境一浮生。第十层信念之心大家都还很容易理解,第九层智慧之心却就已经有了分歧。

有些人或许还以为智慧是大脑思维的事,然而一个人如果心智未开,你还指望他能够拥有多么聪明的脑袋与思维吗?

人的信念源自于心灵,人的智慧也源自于心灵。

天魂心灵,地魂心性,人魂心情,故而人心也叫心灵,也叫灵魂。

人心不是一个混沌的奇点,而是一座复杂的心灵世界,它拥有十重天,魂三层、魄七层。

3 阅读:241
评论列表

人之书

简介:域内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