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4点自然醒,再难入睡是咋回事?医生:这2处“堵”了

雅认洁 2025-04-02 20:36:56

有段时间,我凌晨三四点常常准时醒来,那种状态既不算清醒,也不算困倦,就是莫名地睁开眼,整个人被困在半梦半醒之间。前几次我还暗自纳闷,觉得自己只是偶尔睡眠不安稳,但次数一多,起床时总是面色灰沉、头脑昏沉,连朋友都笑我“黑眼圈像眼影”。

那段时间,我绞尽脑汁琢磨怎么才能再次入睡,可翻来覆去越想越清醒,脑子里更是冒出各种小情绪。后来,我决定去咨询医生,这才发现凌晨3、4点这个“魔咒”背后,其实有些隐情——医生说:有两处“堵”住了。

我原以为“堵”指的只是体内的某条血管不通或是鼻子过敏,但他告诉我,其实身体的阻塞不仅仅是有形之物。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睡不着当成失眠的表面问题,没深入考虑过深层原因。尤其是这种“凌晨定点苏醒”,往往意味着机体两方面出现了“卡壳”:一是情绪的郁结,二是生理的淤堵。

当时我一听“情绪郁结”,不免心头一动。平时我自认为活泼开朗,但在医生面前回想那段时间,恰好正赶上工作进度紧、家中琐事多,白天根本没机会静下来慢慢消化,内心的焦虑和烦躁只得在夜里跳出来。

凌晨时分,身体最需要进入深层次的修复,可这时精神却被无形的情绪牵引,无论表面多“疲倦”,心里还是一片躁动。医生曾提到过一个研究,大意是:人在情绪紧张时,神经中枢会保持警惕状态,即使半夜也难完全放松。于是越想让自己睡,越卡在焦虑里,循环往复,最终在固定的凌晨时段醒来。

第二个“堵”,便是身体生理机能上的阻塞。朋友有过类似经历——他是长期慢性鼻炎患者,每天鼻腔不太通畅。起先只是感冒时晚上难受点,可后来感冒好了,夜醒依旧频繁。我曾以为这是纯粹的呼吸道问题,后来他在医生建议下去检查了颈椎和肩颈肌肉,才发现原来脖子那里也有紧张、压迫情况。

医生解释说,身体任何部位的不适都会在夜里放大,尤其是呼吸道微堵塞或颈部肌肉僵硬,会让我们在某个时间点陷入“半醒”状态,然后气道、血氧供给都不太顺畅,于是想再睡下去也格外费劲。如果再叠加情绪波动,那就更是一场“失眠风暴”。

在得知自己可能有两方面的“堵”后,我开始试着做一些调整。首先是情绪层面:我学会在下班回家后,给自己留出至少十几分钟的时间发呆或舒展身体,随便想想一天的经历,或者边泡脚边听点轻松音乐。

有人可能不屑于这种“小习惯”,可在我看来,它能让白天堆积的烦闷及时“出清”,不会跟着我进被窝。后来我慢慢习惯在睡前关掉过多的电子设备,而不是一关灯就陷入刷手机的循环。把情绪抚平,并不是一句“放松心态”就能办到,而是要用一些看似琐碎的小步骤,一点点抽离嘈杂。

至于生理方面,我也有段时间每天都泡脚、按摩下肩颈,虽然动作不够专业,却多少缓解了僵硬。朋友则采用了另一个方法,每天午休或下班后抽空练习简单的呼吸操和拉伸动作。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你能切实感觉到呼吸变得轻松、肩颈酸胀感减轻,那就是在对抗身体的“堵”。有些人甚至会尝试中医理疗或针灸,配合调理作息,以便在深夜时分身体能够自然地放松,不再经常被卡住。

不管怎样,当你凌晨3、4点频频醒来,还久难入睡,就意味着身体或心灵的某部分正在给你“报警”。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值得留意的信号。我们常常把“睡眠”看成一个被动过程,觉得只要累了自然就能睡着,但事实并非如此。睡眠更像是一个全面身心协同的过程,情绪管理、饮食节律、生活方式,都需要相互配合。

有意思的是,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也跟我聊过凌晨醒来这个话题。他常提醒来访者:“很多人心里埋着一句没说出口的话,或对某件事耿耿于怀,却在日常中忙碌得‘没空’想,直到深夜才无处可逃。”一旦情绪或身体的负担太沉重,拽着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刻醒来,其实是为了让你看见它,承认它并找到化解之道。

对于自己那段连续夜醒的经历,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时候,与其在床上辗转难耐,倒不如起身走走,喝口温水,给紧绷的身体做点简单活动,再安抚一下心里的焦躁。只要你能有意识地疏通那两条“堵塞”——内心郁积的情绪、身体疲累的淤堵,你会渐渐发现,凌晨3、4点不再是警报,而是你踏实睡到天亮的续篇。

如今再回想,当初那个频繁夜醒的我,和现在可以安稳入梦的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我学会了照顾自己。倘若你也正在经历同样的反复惊醒,不妨放下对自己的苛责,也别焦急地给自己贴上“彻夜难眠”的标签。

先认真去探查一下,那两处“堵”的地方在哪儿,然后给自己一点耐心和空间,去尝试各种有益的调节方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惊喜地发现,凌晨三四点的时钟悄悄变成沉稳睡眠里的一个温柔过渡,再也不会把你从梦乡中拉出来。祝你今夜好眠。

0 阅读:1
雅认洁

雅认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