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闭上眼睛满脑子却像放电影一样不停运转。越是焦虑,越是清醒,最后不得不抓起手机看看几点了。时间悄悄地溜走,第二天的自己却精神萎靡,无奈地叹着气,"我昨晚又失眠了!"

可是,你真的“失眠”了吗?
以前我也总觉得自己失眠,几乎每天早晨都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睡眠糟糕到极点,结果有一天去看了医生,才发现事实和我的认知有不小差距。医生告诉我,并不是睡不着就是失眠,偶尔的睡眠困难,每个人都会有,真正的失眠症是更复杂也更痛苦的。
很多人以为晚上躺下后无法快速入睡,就是失眠了,但实际上,这只是"入睡困难",真正的失眠还包括睡眠质量差、睡眠中途容易醒来、醒来后再难入睡等等情况,而且这些问题还必须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算真正的失眠。

记得那段时间,我每天焦虑得不行,一躺下就会自我暗示:“今晚又要睡不着了”,结果真的每晚都睡得更差。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心理暗示效应。当你越担心自己睡不着,大脑就越亢奋,反而更难以入睡。
关于失眠,还有个误解,就是我们习惯于用手机刷到眼皮子发沉为止,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地入睡。但我后来读到一项研究才发现,睡前刷手机这种看似放松的行为,其实是让大脑更清醒了。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恰恰是帮助我们入睡的激素。换句话说,我们觉得放松的方式,其实正在偷走我们的睡眠。
我也尝试过吃褪黑素来改善睡眠,结果发现短期内似乎有效,但过了一阵子,睡眠反而变得更加不稳定。后来医生提醒我,褪黑素虽然能够帮助一些人调整生物钟,但并不适合长期使用,滥用反而会打乱我们天然的激素分泌节律。

真正改善睡眠的方式,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简单得多,比如尝试培养固定的睡眠节律。这是我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每晚同一时间躺下,早晨同一时间起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生物钟,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了。规律作息听起来普通,但的确是被研究证明过的、能长期帮助改善睡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另一个意外的发现是运动。当我养成了固定的运动习惯后,我的睡眠质量也变得稳定起来。医生解释,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减轻焦虑,从而在夜晚时更容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睡眠问题都是由生活习惯造成的。有些人的睡眠障碍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原因,比如心理压力、抑郁症或焦虑症,甚至某些生理疾病,这些情况是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
记得有个朋友,失眠已经严重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最终医生确诊她患了焦虑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她的睡眠才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严重睡不好,并且明显感受到生活受到影响,一定不要犹豫,及时向医生求助才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的我,偶尔依旧会睡不好,但再也不会过分焦虑。我会提醒自己,"没关系的,今晚只是偶尔睡不好,不是失眠,也不是灾难。" 这样的心态反而让我睡得更踏实了。
所以,如果你正为自己的睡眠问题烦恼,不妨先停一停焦虑,认真地问问自己:我是真的失眠了吗?还是只是偶尔睡不着而已呢?睡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睡眠的焦虑。当我们认清这些关于睡眠的真相时,或许就能更从容地闭上眼睛,迎接那个安稳的夜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