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曾说:
钱钟书和杨绛是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和幸福的一对。
在民国才子多而滥情时期,能以专情而被后人赞誉的钱钟书,自然让其他文化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与杨绛之间的跨越世纪的恋情,更是成为了当时的婚姻界的典范,毕竟当时很多男人都打着思想解放的幌子做着始乱终弃的事情,让无数女子成了婚姻中的牺牲品。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钱钟书在遇到杨绛之前,也曾有过怦然心动的暗恋,清华校花赵萝蕤便是他心动的对象。
施蛰存亦言: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唐晓芙的原型就是赵萝蕤,是钱钟书一生爱而不得的白月光。
那么被钱钟书写进小说里的赵萝蕤究竟是谁,她的后半生为何又饱尝艰辛?
燕京才女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林徽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才女和第一美女,她所释放出的光芒,至今耀眼。
不过在当时,也有让林徽因嫉妒的人,她便是赵萝蕤,正如篆刻大家陈巨来所言:

在民国时代,大部分文化人心中的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第一名媛,既不是林徽因,更不是陆小曼,而是赵萝蕤。
赵萝蕤出生于江苏苏州,是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她自幼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由于赵萝蕤的父亲赵紫宸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极深的学者,所以她对女儿的中文培养相当用心,以至于赵萝蕤上学之后,她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我们看来,学习要按部就班,可是按部就班的教育,根本满足不了她的要求,于是她便多次跳级,在她小学六年级时,语文素养已经超过了当时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1926年,赵紫宸接任燕京大学宗教学学院院长一职,他们举家迁往北京,年仅14岁的赵萝蕤凭借真才实学一举考入燕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

由于当时赵萝蕤的年纪太小,赵紫宸便让女儿从高二开始读起,结果赵萝蕤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成为了燕大附中人尽皆知的才女。
清华校花1928年,16岁的赵萝蕤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由于她在文学领域上的造诣太高,她的一位美国老师便劝她改学外国文学,随即她便转系攻读英国文学,而这一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就读英文系期间,赵萝蕤对外国文学认知更上了一层楼,英国名家的著作她基本全都拜读过。
凭借优异的成绩,赵萝蕤轻轻松松从燕京大学毕业。
未来该何去何从,赵萝蕤陷入了迷茫之中,仅仅20岁的她,终究还是太年轻,不舍得女儿过早迈入纷杂社会中的赵紫宸,建议女儿继续上学,让她报考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经过一番考试,赵萝蕤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入学之后,便成为了清华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时人称之为清华校花。

当时也在清华读书的钱钟书,见到赵萝蕤后立即无法自拔,他暗恋赵萝蕤这事也成了人尽皆知的秘密。
只是赵萝蕤根本不喜欢钱钟书,甚至对他还有些许“厌恶”。
饱尝艰辛当百年不遇的才子遇到万众追捧的女神,本该产生一些火花闪电,可是赵萝蕤根本不拿正眼看钱钟书,原因是她不喜欢钱钟书的张狂。
后来赵萝蕤嫁给了陈梦家,而钱钟书则娶了杨绛,他们之间的过往再也无人提及。

不同于民国其她名媛的滥情,赵萝蕤与陈梦家之间的感情很深厚,经过民国乱世的洗礼,两人已经成为无法分离的一个整体。
在抗战年代,他们相互搀扶,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苦的春秋。
194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费正清为陈梦家联系到了去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的工作,赵萝蕤也因此得以跟随前往。

三年之后,陈梦家回清华任教,赵萝蕤则担任燕大西语系教授,只是谁也想不到,厄运已经悄然来到了他们身边。
在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下,陈梦家不堪凌辱自缢身亡,赵萝蕤倍受打击,一度因精神分裂而住进了医院,饱尝艰辛。
人总要活下去,赵萝蕤在黑暗中艰难前行,她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了翻译惠特曼的著作上,历经十二年最终完成了《草叶集》全译本,一举震惊了整个学术界。

1998年元旦,赵萝蕤在家中孤独去世,享年86岁,她就这样轻轻地走了,留给了世界无尽叹息……
参考资料:《我的读书生涯》、《从前的优雅》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