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

宝宝聊过去 2024-12-14 20:07:09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八角楼的灯光》那熟悉的旋律,传颂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茅坪。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落脚茅坪,这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在此。茅坪的老屋都留下了革命者奋斗的足迹,承载着井冈山斗争的苦难辉煌。

茅坪河畔的谢氏慎公祠由多栋房子构成,后院有一栋客家风格的赭黄色、砖土结构的二层楼房。房子阁楼顶上开了一个用来采光的八角形藻井,“八角楼”由此得名。

一直到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毛泽东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

八角楼门楣上,挂着郭沫若题写的“茅坪毛主席旧居”红底金字匾额。走进八角楼,沿着窄而陡的木梯登上小阁楼,左侧就是当年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房间。阁楼只有10来平方米大小,顶部是一个八角形天窗,墙上有一扇木格窗户。窗户前,摆放着一张案桌,上面摆着一个竹筒铁盏青油灯、一个砚台。油灯有一小截小油筒,穿上一根铁丝,搁上灯芯用来照明。油灯十分粗糙,已被熏得乌黑发亮。左边的墙角有一方床架子,床边有两张高背椅。

不灭的明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八角楼上》的课文,描绘了毛泽东在八角楼工作的情形。当年,毛泽东身在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就在这个简陋的房间内,在昏暗的青油灯光下,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八角楼的灯光犹如刺破黑暗苍穹的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附《八角楼上》【原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0 阅读:0

宝宝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