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江南,春寒料峭,湿润的空气中新年的味道还未消散。
可从精神气上看,滨湖人正斗志昂扬,他们铆足劲头抢在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打响了开工第一枪。
今天,在滨湖区政府会议中心里,一场“热气腾腾”的2024太湖湾科创带滨湖产业发展暨“双招双引”动员大会正在召开。
在这里,不时能听到一些激动人心的数据,亦能感受到一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在这里,各部门、各板块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只为谋划一件事:
招商
为什么滨湖2024年开局的起手式就锚定“招商”二字?
透过一组数据,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答案:
2023年滨湖区经济运行情况最新数据出炉,滨湖的“543”产业规模达13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0.5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第一。
第一何来?
不就是从招商的坚定步伐中“走”出来的?不就是从面对面洽谈的圆桌上“谈”出来的?
因此,这次的新春第一会不仅是一场提振信心与士气的动员大会,更是彰显滨湖将招商引资放到“C位”之决心的誓师大会。
那么,新的一年,滨湖将以什么样的新姿势抓招商、攻项目?
01.
谁能先人一步,谁就能赢得主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武林中人的共识,也是滨湖招商人的共识。
去年1月10日,滨湖招商先锋队作为全无锡新年首个港澳招商团队飞往香港,马不停蹄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打响新年招商引资活动“开门红”。
今年的滨湖,招商节奏一如既往快。
2024年1月22日,新一年刚刚起头,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便率队赴海南开展招商考察。
短短3天时间内,一行人密集拜访了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药谷生物医药创新综合体、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产业园区。
对于滨湖而言,这趟抢早且高度聚焦的“海南行”抢的是时间,是机遇,更是新赛道的入场券。
而这种“抢早”的理念已然深深镌刻在滨湖的基因中,从部门到板块乃至企业,无不是以一种全力拼抢、奋楫争先的姿态开局。滨湖的蠡园经济开发区元旦刚过便召开了招商工作推进会,总结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和经验,明确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主攻方向。
早行动+早准备,产生的实效也随之而来。
“2023年,全区落户注册资本超千万企业1568个,当年贡献税收6683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落户2亿元以上功能性服务业项目7个,5000万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44个。”
“全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6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积极开展‘招商百千万行动’,多频次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重点城市开展招商对接活动300余场。”
“成功举办2023无锡滨湖金秋经贸洽谈会、太湖(马山)生命健康论坛等活动,揭牌中国科协海智国际研发社区、香港中华工商总会太湖会客厅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1个。”
……
大会上,滨湖总结了2023年招商工作成效,这无疑是一份亮眼答卷,一组组数据令人为之振奋。
站在新起点上,如何向更高峰攀登?
滨湖给各镇、开发区、街道等下发了具体详细的目标责任书,也定下了更宏大的全区新目标。
如今,新的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滨湖,正以全员参与、全时拼搏、全力以赴的冲劲干劲开展招商工作。
02.
精准发力,引领产业向高而攀
招商的“发令枪”也是产业的“升级曲”,把招商作为政府工作头等大事的背后,是滨湖在为建设“543”产业体系寻找更强劲的新引擎。
滨湖深谙,纷至沓来的项目最终是要凝聚成产业链的深度、精度与韧性。
因此,为了推动优质项目与产业链精准匹配,今年滨湖将“双招双引”升级到了“四招四引”——
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紧紧盯住重点央企、头部民企、上市公司、“500强”;
在“招新引优”上下功夫,积极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高精尖项目;
在“招群引链”上见实效,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在“招才引智”上再发力,围绕院士、博导、海归等不同层次人才,积极探索“柔性引进顶尖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科研成果滨湖转化”的综合引才模式。
不仅如此,滨湖还打出了一手产业园招商牌,将靶向出击的精准度再次提高了几个层级。
2024年的双招双引大会上,申威信创产业园、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南泉民用航空产业园、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孟村专精特新协同创新产业园、湖滨路元宇宙文创园、“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夏家边数字科技园等10个园区正式授牌。
其中,聚焦数字经济、信创基础软硬件、车联网赛道的申威信创产业园、针对元宇宙、数字影视布局的元宇宙文创产业园、位于蠡园经济开发区的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均已建设完成。
相比传统的招商模式,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的产业园招商更像是进阶玩法,不仅有土地和政策加成,还可以紧密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依托链主企业强化上下游布局,最终形成“滚雪球”式的集群效应。
根据去年新发布的《滨湖区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滨湖将重点围绕“五湾五城”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整体布局全域特色园区60个,加速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随着一个个新的产业园拔地而起,滨湖将以园区为据点,精准发力产业集群,招引“好而缺”的强链补链项目、“优而美”的优质产业项目、“新而强”的未来产业项目。
未来,无论是合成生物还是智能车联网,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智能制造,都能在滨湖的招引网络中找到坐标。
除了精准锚定“园区招商”战略,这次双招双引大会上,滨湖区还提出要通过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形成“全域招商”氛围;通过引进专业招商人才、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锻造一支更强大的招商尖兵;积极运用“园区+创投”、“空间+组团”、“数据+AI”等招商模式,多措并举开拓多元招商渠道。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滨湖没有盲目“摊大饼”,而是实现了从“分散作战”到“合力攻坚”的嬗变;从“招企业”到“引产业”的质变。
与此同时,始终将科创视作“看家本领”和“头号特色”的滨湖更是在会上明确,将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全力支持沿线高校院所和研发机构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串珠成链构建“实验室”体系,谋划布局“大装置”集群,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加快打造环太湖科创圈上“高创新度、高集聚度、高辨识度”的“太湖之眼”。
03.
营商环境是永远的“杀手锏”
“要确保每一个项目‘种子’都可以在滨湖生根发芽。”
这次大会上,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说招商是需要又快又准地找到适合的种子,那么营商环境便是招商的“后半篇”文章——如何让种子成材成林。
在滨湖,营商环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政府扎扎实实的服务,是企业真真切切的成长,是重大项目的高效推进。
前不久,粤浦·富安智造科创谷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而整个项目从拿地即开工到一期主体结构封顶,你们猜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是不到半年。
这两年,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审批流程的分秒必争已经成为了滨湖企业的常态。
1月5日,作为滨湖区竞速量子科技赛道的“头号工程”和区域未来产业地标,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光子芯片中试线首批设备顺利入场,距离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仅仅过去了三个月。
为了能让企业安心扎根,滨湖还打造了一片“政策森林”:
过去一年,滨湖区重磅发布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政策,推出65项营商服务举措和两张实施清单;“滨湖之光”人才政策升级至4.0版;“锡科贷”“苏科贷”等金融产品投放额度持续加大;制定出台《滨湖区“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
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释放“万有引力”,在“营商”中“赢商”?
空间上,滨湖将锚定今年“腾出1500亩工业用地”和3年新建3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的目标任务,为企业发展、项目落户开辟足够的优质空间。通过“特色+品牌”建园区、“连片+熟地”腾土地、“速度+效益”优载体的空间优化路径,以“土地等项目、空间等产业”。
除了空间,滨湖的服务颗粒度也在不断细化。
大会上,滨湖明确提出要以“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为导向,将持续加密上门服务频次,积极组织政企会商会、重点企业座谈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积极推行“智慧监管”“全程帮办”“一站式办理”等服务模式;及时兑现产业资金,切实推动“真金白银”精准直达、即申即享;持续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将滨湖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融入发展“肌理”。
无论什么时代,营商环境永远是地方留住企业的“杀手锏”,而滨湖对营商环境的极致追求几乎已经触达了每一个角落。
对此,这次大会还特别强调:
“要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为企业扫清各类‘路障’,用好‘政策牌’‘服务牌’‘感情牌’,让企业在滨湖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顺心壮大。”
以新春第一会为锚点,滨湖的招商引资布局,始于此,不止于此。
当山清水秀的花园城区已培好肥沃的营商厚土,当双招双引的强劲动能转变成科技创新要素不断向这片区域涌入,接下来产业发展的浪潮会如何在湖湾加剧涌动?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