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身体是个啥?是本钱,是底气,是你在世上“横着走”的资本。你说年轻人能熬夜、能跑步,吃麻小喝啤酒,啥毛病没有,那是人家年轻,底子厚。
可你呢?你还敢?流感一来,咳嗽一声,半个月喘不过气,整天病怏怏的,像个被雨淋透的破麻袋。
不少人有个误区,觉得感冒发烧就扛着,吃点维C,喝点姜汤,撑过去就行。撑?你拿啥撑?你那气虚的身子骨,连个风都扛不住,还想跟病毒斗?要我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补气,才是你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流感高发期,气不足,免疫力就跟纸糊的一样,一戳就破。
今天我就给你掰扯掰扯,有两个中成药,把气补上来,能让你在流感面前站稳脚跟,硬扛千军万马。
误区:流感是“小毛病”?错!先跟你捋一捋,啥是流感。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个“感冒Plus”,发烧、咳嗽几天就好了。说实话,这种想法真是“想得美”。
流感跟普通感冒压根不是一回事。感冒是风寒风热侵袭,顶多鼻涕咳嗽;流感呢?那是流感病毒作祟,动不动就高烧39℃往上,浑身疼,像被人揍了一顿。
严重的话,还能引起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咱们国家每年因为流感相关原因死亡的人有多少?8.8万人!这是《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权威数据,看着吓人不?所以别再把流感当成小事了。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流感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催命符”。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者你自己到了五十岁往上,就得掂量掂量了。
有人说:“那得了流感,咱吃药呗,西药、中药都行。”话是这么说,但你得搞清楚,流感不是“治”出来的,而是“挺”过去的。
挺过去靠啥?靠免疫力!你气不足,免疫力弱,病毒就能在你身体里开party;你气足了,免疫力强了,病毒才没处下手。
真相:气不足,免疫力是一盘散沙“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真实存在的。《黄帝内经》里说得明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啥是正气?就是你身体的免疫力、防御力。如果气不足,免疫系统就像个装备破烂的兵团,兵少将稀,遇到流感病毒这种“强敌”,还不分分钟溃败?
现代医学也早就证明了,气虚的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
比如《中华中医药杂志》里有篇文章研究了气虚体质与感冒的关系,结论是:气虚体质的人比普通人感冒的概率高出2.5倍。而且感冒后,症状更严重,恢复时间更长。
这就告诉咱们,气虚不是小事,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气不足,你连“第一道防线”都守不住。
那么问题来了,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气虚,咋办?咱们中国人的智慧早就给出了答案——中成药。
两个中成药,补气抗流感先说第一个中成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这可是中医里的“补气名方”,专治气虚怕风、易感冒。《医宗金鉴》里有记载:“玉屏风散,固表止汗,益气健脾。”
意思很简单,这药能补你的气,让你的身体“固若金汤”,风寒邪气进不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中药药理学》里提到,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免疫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简单点说,就是让你的免疫系统“战斗力爆表”。
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玉屏风散的人群,感冒的概率降低了40%以上。
流感季节,玉屏风散是个好帮手。
再说第二个中成药:生脉饮。
生脉饮,听名字就知道,补的是“脉”,也就是气血。
它是《温病条辨》里的经典方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补气、养阴、生津。
老话说得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气足了,阴阳平衡了,你身体才有底气跟流感病毒斗一斗。
研究也表明,生脉饮能提高T细胞活性,增强抗病毒能力。尤其是对那些体质虚弱、久病不愈的人,生脉饮效果明显。
《中国中药杂志》里的一篇文章还指出,生脉饮对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提升有显著作用,所以如果你有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基础病,生脉饮是个不错的选择。
吃药也要有门道中成药虽好,但不是“想吃就吃,想怎么吃怎么吃”。这里我得跟你唠叨几句:
玉屏风散适合长期服用,但不能用在感冒发烧期间。
为啥?因为它是“固表”的,感冒发烧时邪气还没排干净,你一固表,等于把邪气锁在身体里,后果很麻烦。
生脉饮适合气虚体质的人,但如果你是“湿热体质”,比如舌苔黄腻、口干口苦,那就不太适用了。
中成药虽然安全,但也得按剂量吃,别觉得“多吃多补”。
过犹不及,这道理你得懂。
饮食也能补气除了吃药,日常饮食也能帮你补气。流感高发期,推荐几样对中老年人特别友好的食材:
· 黄芪:中药里的“补气之王”,可以煲汤喝,比如黄芪鸡汤、黄芪排骨汤。
· 红枣:补气养血的好东西,但每天别超过5颗,因为糖分高。
· 山药:健脾补气,蒸着吃、炖汤都行。
· 黑芝麻:补肾益气,尤其对发质、皮肤好的中老年人有帮助。
气补足了,病才进不来最后给你总结一句话:气足则百病不侵,气虚则百病缠身。
流感高发期,不是靠“硬扛”就能过去的,而是要靠身体的底气。
玉屏风散和生脉饮是中医的瑰宝,能帮你补足气,增强免疫力,但饮食调养、规律作息同样重要。
别总想着“生病了再治”,先把身体的“地基”打牢,病毒来了也奈何不了你。
参考文献:
1. 《柳叶刀·公共卫生》:中国流感相关死亡率数据分析
2. 《中华中医药杂志》:气虚体质与感冒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3. 《中药药理学》:玉屏风散的免疫调节作用
4. 《中国中药杂志》:生脉饮对慢性病患者免疫力提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