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是一国规格最高的宴请,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可谓国宴无数。国宴随着时代的进程而越来越简约并与国际接轨,却始终保持着细致与精致并存、礼仪与文化并重的良好风范。今天帝哥就来说说国宴的那些故事。
建国初期的国宴现场
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结束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举行了第一次正式国宴,招待600余位应邀出席开国大典的中外宾客。考虑到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周恩来亲自确定:菜式以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为主。
可当时承接“开国第一宴”的北京饭店主要经营西洋菜式,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便亲自出马,从京城赫赫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邀请了几位淮扬菜大师为国宴掌勺,其中包括朱殿荣、孙久富、王杜昆、杨启荣等名厨。
直到现在,“开国第一宴”的菜谱仍被很多人奉为经典,每一桌的菜单是这样的:
美味四小碟:扬州小乳瓜、琥珀桃仁、白糖生姜、蜜腌金橘;
凉菜:炝黄瓜条、香麻蛰头、虾子冬笋、芥末鸭掌、酥鲫鱼、罗汉肚、镇江肴肉、桂花盐水鸭;
热菜:清炒翡翠虾仁、鲍鱼浓汁四宝、东坡方肉、全家福、蘑焖鸡、蟹黄狮子头、鸡汤煮干丝;
蟹黄狮子头
点心:炸年糕、黄桥烧饼、淮扬汤包、艾窝窝。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越来越多,国宴的规格也越来越高,这难免会造成一些浪费的现象。1965年3月,毛泽东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批评,他说:
现在的国宴规格太高,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毛泽东
从此以后,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4个菜不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
1965年5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一行访问中国,周恩来陪同他们来到大寨参观。山西省的领导专门组织厨师、服务员,提前带上原料、饮料、餐具、酒具来到大寨准备,不料周恩来一下飞机就给他们交代,他陪阿尔巴尼亚同志是来接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教育的,要给客人准备可口实惠的大寨饭,不要铺张浪费。最终太原来的人、拉的东西,没有来得及下车便撤走了。
大寨人给阿尔巴尼亚客人准备的“国宴”有玉米面窝窝头、小米稀饭、羊肉饺子和油糕,还有四菜一汤。外宾30余人和中方陪同人员喝着大寨高粱白,吃着土豆丝、腌咸菜,谈笑风生,和谐而轻松。
周恩来敬酒
席间,周恩来还以“大寨精神”为话题,介绍了我们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辉历程,客人不时赞扬大寨的饭菜新奇、可口、好吃,他们对这顿“粗茶淡饭”的“国宴”非常满意。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正式访华。这天中午,钓鱼台国宾馆为远道而来的尼克松夫妇准备了第—次午宴,毛泽东还亲自为他们增加了三道菜,并指定由中南海的厨师程汝明做好后送到钓鱼台。这三道菜分别是:烧滑水、总统仔鸡、牛排。
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就是对于不喜欢吃多刺鱼的外宾来说,毛泽东选的“烧滑水”这道菜其实并不适合在午宴上出现,但他执意要加上去。事后,程汝明悟出了这道菜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意义,“烧滑水”实际上是用青鱼的尾部做主料,那是鱼身上最有力的一段,它好像是鱼游水时的前舵和推进器。毛泽东可能想借这个寓意,希望中美这两个国家从这一周开始,一起推动两国及世界向前发展。
烧滑水
“总统仔鸡”也是一道非常考验厨师手艺的菜,要先将半斤重的童子鸡骨头一块不剩地剥离出来,然后把洋葱、奶酪、面条这些西式食材炒好放入掏空的鸡肚子里,再放进烤箱,10分钟后,这道中西合璧的国宴私家菜肴就出炉了。烤鸡外皮金黄酥脆,里面奶香浓郁,面条爽滑绵软。
当尼克松及夫人知道这三道菜是毛泽东特意为他们安排的以后,感到非常高兴,而且吃得很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国宴的餐单一度是社会各界热议的重点。在这场被誉为“中华第一宴”的国宴上,我国为各方贵宾准备的热菜为“三菜一汤”,三菜为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汤为瓜盅松茸汤,北京烤鸭则作为附加的小吃提供给各方贵宾。社会各界对国宴菜单的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务实、清廉、朴素,实则体现了我国领导人的政风和作风。”
如今随着国宴的菜单公开,它背后的故事渐渐为人所知,国宴菜谱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