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盛世、乱世,还有衰世,龚自珍的“三世”说,洞察世态人心

鸥鹭忘机 2022-05-19 19:34:46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315首《己亥杂诗》直抒胸臆、名动青史的清代杰出思想家龚自珍,生于乾隆年间,仕途在嘉庆年间,思想成熟则在道光年间。龚自珍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以及他本人,都在朝为官,故而家学厚实、视野广博、思想深邃。

大清到了道光手里,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内忧外患并起,一派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仕途受挫、南归讲学的龚自珍,借《公羊春秋传》中的“三世说”,对清朝后期的“衰世”景象作了深刻的分析描述,洞察当时的世态人心,可谓入骨三分。之后没过一甲子(60年),统治中国近三百年(296年)的大清朝,就烟消云散了。

那么作为大清朝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什么是龚自珍眼里的“衰世”呢?

龚自珍把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社会形态分为“治世”“衰世”和“乱世”。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龚自珍本人笃信佛法、是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借鉴了佛法关于世间众生都遵循“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规律,把封建王朝看作一个生命体,从乱世中蓬勃生起,前几代君王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进而天下大治,然后国力强盛的同时贪腐成风、两极分化,再往后民心尽失、纲纪废驰、盛极而衰,直到底层民众水深火热,最终内忧一起、外患并至,天下大乱、刀兵四起,旧王朝灰飞烟灭、新王朝在轮回中再现。

在龚自珍眼里,“治世”和“乱世”之间,有一相过程较长的“衰世”。衰世表面强盛光鲜,内里却已经腐烂不堪,小人贪官上位、人才清正者惨遭排斥泯灭;国法纲纪沦为口号、摆设甚至笑谈,暗地里的“潜规则”却真正主宰着社会的运行。清王朝到了道光年间,就是标准的“衰世”。

“衰世”的世态人心,有什么特征呢?龚自珍是这么描述的:

其一,衰世表面上和盛世几无分别,难以觉察,但骨子里人们都在混日子,没了精气神,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状如行尸走肉,个个极度自私,动物性压制了人性。由于“潜规则”横行于世,人们不再赞赏成功者的智慧和付出,却都在“恨人有、笑人无”。

其二,衰世的文采很像昌盛的社会,但色彩是黑白相间、不见五色,旋律不美、音调混淆,道路荒废、设施无用。

其三,朝廷里找不到有才能的官员,边疆找不到有才能的将领,学校找不到有才能的学生,田野里找不到有才能的农人,作坊里找不到有才能的工匠,商铺里找不到有才能的商人,甚至街道里找不到有才能的小偷,山林里也找不到有才能的强盗。

其四,别说找不到有才能的君子,就连有才能的小人也找不到。一旦社会中出现一个有才能、有正义感的人,马上就会有一百个人站出来嘲笑他、贬低他、监视他、嫉恨他、束缚他,甚至恨不得马上惨害他、踩死他。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