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0年,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难在哪里?

老夏的笔记本 2025-03-13 14:56:45

“ 历史的相似总是不断上演,从轰轰烈烈,到逐渐暗淡,‘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这盘大棋,为何越走越难?是否还有机会?又该从哪里突破?”

来源:昱言养老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北京康养·颐寿嘉园

近两年,全国很多参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的国企、央企都开始放慢了步伐,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这盘大棋似乎也变得愈发难走。

时间回到十年前的2016年8月,中国养老圈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撤销、脱钩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划转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健康养老产业集团”。

“培疗”与“养老”,两个看似毫不搭界、毫无关联的领域,却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神奇地走在了一起,并成为机构养老赛道上的一股新力量,得到政府和行业高度关注。

而2016年,也正是机构养老的“黄金时代”,民企系、地产系、保险系、国企系、外资系、资本系都在全国疯狂跑马圈地,“3年时间,布局10000张床位”是大家心中那个共同的“小目标”。

2017年1月,中国诚通成立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康养”),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作为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集中统一运作平台,并成为全国首家参与运作“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的央企平台。

不久后,参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的央企平台进一步扩军——国投集团、通用集团、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光大集团也位列其中。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据媒体报道:这300个左右培疗机构,可提供养老床位10万张以上。

相比于绝大多数养老企业需要一个一个地找项目、谈价格、扩规模,培疗机构转型养老具备3个先天优势:项目是现成的,不需要找;项目无偿划拨,不涉及价格问题;项目数量庞大,可迅速形成床位规模。

然而,很多事情,真干起来,才会发现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

相比于3个优势,培疗机构转型养老也同样面临3个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1、土地和建筑方面:土地证、房产证、原有建筑结构和加建等问题,带来的报批难度和改造成本大幅增加;

2、城市和区位方面:分布在全国不同等级城市,带来定位定价和跨域管理问题;很多项目分布在城市郊区,周边医疗和交通配套差,很难按照传统机构养老定位模式盘活;

3、投资和测算方面:成本端的巨大投入,收入端的有限预期,导致投资和测算指标很难达到企业考核标准,商业逻辑很难成立,一旦投入并开业,可能面临长期亏损。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夯实,有一个现实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很多培训疗养机构,即使是无偿划拨的,也并不适合改造为常规养老机构,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

而那些适合转型为养老项目的培训疗养机构,我们称之为“资产包中的优质项目”,也面临着另一个“很尴尬”的现实,那就是:从经营收益分析,维持原有类酒店经营状态,远比改造为养老机构更符合商业逻辑。

条件差的项目,不能做;条件好的项目,不舍做,这是导致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愈发艰难的“一个原因”,但这些都是项目层面的,并不“致命”。

在我看来,真正导致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陷入困局的“另一个原因”才是致命的,这个原因是企业层面的,是一个系统性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1、一时冲动,贸然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养老行业,又拿了大量项目;

2、低估了养老行业的进入门槛儿,低估了养老业务、养老项目的盈利难度;

3、战略失误,过于追求项目和床位规模,忽视了盈利模式;

4、公司体制、公司机制与养老行业、养老运营逻辑存在矛盾点;

5、核心管理团队大多缺少养老行业经验,需要一些时间和学习成本;

6、未能快速落地一个“标杆项目”,未能给集团层面带来深入布局养老的信心。

虽然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互叠加,但如果我们能站在老龄社会和银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基于银发群体的规模增长,还是银发群体的需求多样性增长与消费增强来看,绝大多数培训疗养机构都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如果想取得成功,确实难度巨大,需要深挖,需要创新,需要操盘企业和团队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思考,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突破与实践。

从目前全国参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的众多央企、国企看,有两家企业值得行业关注和学习:

图: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首批首例试点项目——苏州国投宝原健康养老综合体

“国投健康”—— 央企涉足康养产业标杆品牌

国投健康,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20亿元,是国投集团立足民生福祉,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与业务平台。发展至今,国投健康秉持“诚信、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已在全国20余省、40余市,布局养老项目约70家,产品线涉及养老机构、医养机构、旅居机构,是我国央企涉足健康养老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

国投健康以“成为中国养老龙头企业”为公司愿景,初步形成“医养、康养服务相结合,产教、产融相协同”的发展格局。公司秉承“创新、专业、稳健、人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打造经营连锁化、布局网络化、服务标准化的一流养老服务体系,并持续为健康养老产业持续注入新理念、新模式,提供普惠、高质、专业、有爱的康养服务,塑造专业、可信赖的健康养老品牌。

在我看来,“国投健康”的成功,亦离不开以下几大因素:

1、长期主义:国投集团对康养业务的大力支持与长期投入,在业内独树一帜;

2、不断摸索:通过早期开放、灵活的运营模式,逐渐找到了适合央企、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定位与运营模式;

3、节奏感好:不盲目追求规模化扩张,稳步推进项目发展,采取“先打板-再复盘-再复制”的发展模式,项目储备与投运稳中求进;

4、务实求进:从领导到员工,整体作风低调、务实,综合素质较高,具备极强的跨行业、跨领域学习能力;

5、管控清晰:从集团到平台,从平台到地方,管理逻辑清晰,在信任、管控、赋能三者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6、人才建设:把养老人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选聘积蓄了一大批年轻化、专业化人才梯队;

7、精益运营:通过有效地“精细化运营和服务”,实现了收入和运营地相对平衡和可持续,为国投健康长期战略打好底层基础。

“北京康养”

——省、市级国企涉足康养产业标杆品牌

北京康养,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资本10亿元,是京能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积极培育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的决策部署而建立的专业化康养平台公司。

截止目前,“北京康养”已完成27家市属纳改培疗机构的资产接收,4家市属国企涉老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工作,旗下运营养老机构25家,养老床位近2800余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92个(其中包括13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旅居康养酒店3个;康养人才培训基地1个,养老业务产业链涉及:居家、机构、旅居、智慧健康、人才培训、适老服务等领域,是全国省、市级国有康养平台的标杆企业。

在我看来,“北京康养”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大因素:

1、京能集团对布局康养产业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2、京能集团和北京康养核心领导层对康养物业的关注与投入;

3、北京康养实际业务操盘团队——营销和运营,具备多年行业经验与沉淀,工作务实、实干、接地气,采取符合行业规律与当下市场需求匹配的战术打法,坚持“有品质的普惠”,切中当下养老市场供需痛点;

4、在“北京康养”成立前,京能集团已在养老行业深耕多年,对政策、行业、市场均有极深的理解与把握,并非从零做起;

5、“北京康养”成立后,操盘的首个机构养老项目——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东竹园)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政府、行业、市场的共同认可,为集团布局康养坚定了信心,为政府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更为业务管理和服务团队指明了方向。

通过“国投健康”与“北京康养”的分析,或许可以为参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困难与机会永远并存,大困难背后往往也蕴藏着大机会、大机遇,着眼未来,参与“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的企业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动作:

1、着眼全局:“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是机构养老赛道的一个方面,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的一个细分,养老服务也只是银发经济的一个领域,我们应着眼康养产业、银发经济全局思考机会与方向。

2、项目梳理:针对已获取资产包内的培训疗养机构,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系统性再梳理、再诊断,在可操作、可盈利的基础上形成产品体系,并针对优质项目和有潜力项目进行深入研讨、定位、论证;

3、开放合作:在项目具体操盘和运营模式上,更加开放,积极引入有经验、有能力的外部民营公司参与,明确分工和边界,充分发挥民营机构的运营优势,借鉴首开集团与寸草春晖、河北旅投与寸草春晖的合作模式。

4、打造标杆:康养具备“义利合一”的产业特征,必须快速打造出一个兼具社会意义和商业利益的标杆项目,为集团下一步发展康养业务打下基础、增加信心。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这件事注定艰难,但只要坚持、只要探索、只要实干,相信一定能取得一些成绩和突破。

2025年3月26-28日由诊锁界于成都举办的第六届诊博会—【2025基层医养与康复发展论坛】,将邀请业内大咖围绕医养、康复市场的趋势、创新项目及其实践案例进行分享,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前瞻思考。(详情下滑至“会议预告”扫二维码进入了解有关会议的更多信息~)

/ END /

// 本文来源:昱言养老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
老夏的笔记本

老夏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