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壹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
大意是:五十年代因为批判胡适、胡风,于是后来许多影视作品的反面人物都姓胡,比如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沙家浜的胡传魁,林海雪原的胡彪等等。
姓什么都受株连,回想起来颇有些哭笑不得。
胡姓放在全国并不算大姓,排在前十以外。
可在南昌,胡姓不光是大姓,也是个很奇特的姓。早在晋代,胡姓就与熊、罗、邓并称为为豫章四大姓。
迄今南昌有几个大姓,熊排第一,第二位是李姓,第三是胡姓。
南昌近现代,很多名人都姓胡。
比如清末民初的胡思敬;
近现代的胡先骕、胡家凤(民国江西省主席);美术界的胡献雅、胡定元;当今文学界的胡平、胡辛;文史界的胡迎建;教育界的胡振鹏、胡青等等,在商界更是数不胜数。
之所以说南昌胡姓比较奇特,
是因为胡姓走“两极”。正反两面,名人辈出。一方面是政学研的各界精英,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旧时著名的“社会大哥”。
过去老南昌的江湖大哥胡姓也多。
例如民国南昌外号“大罗汉”、人称“南昌太岁”的青帮大佬胡云龙,传闻他是青帮头目中的首富,还当了南昌参议会的副议长;
而另一青帮大佬胡正涛更不简单,
他不仅是新建一带的“龙头大哥”,也是旧时青帮中政治地位最高的,做了民国政府的国大代表,江西大旅社里面的江天大酒楼就是他开的,胡母做寿,蒋中正亲题匾额“德配孟母”。
这两个“老胡”虽不是史上正面人物,但解放前在南昌也曾风云一时。
想来也巧,老徐就长期受胡家人的“欺压”。
我老家是艾溪湖东面的尤口,据乡里的老人回忆,过去尤口的广阳胡家民风彪悍,势力很大,这一带的其它村庄一般都比较忌惮他们;
无独有偶,老徐少年生活在江纺,塘山街上的胡家也是“罗汉”辈出,几万人的江纺通常都不敢招惹只有几百户的胡家人。
当然这里也有客观地利因素,
广阳胡村由于过去地处尤口到南昌的必经之路,也即现在艾溪湖南路的老路,胡家人属于“拦路虎”;
而江纺建厂不仅主要征用的是胡家的土地,而且进出也要走塘山街,胡家人自然形成“地头蛇”之势。
胡家人在南昌,
历史和现实中可谓“文武双全”。
近年来由于当地的宣传,加上自媒体的推广,南昌县冈上乡的月池熊家、新建区的大塘程家、乃至进贤西湖李家都已被世人所熟知。
但南昌历史上著名的三江口“蔡家”、幽兰“万家”,朱姑桥“梅家”,以及一南一北的两个胡家等近现代在南昌影响巨大的世家望族,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老徐过去写过【老南昌大宅门之包家往事】,今天闲聊下“南北两胡家”。

PART贰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聊起南昌“南北两胡家”的“隆兴”,无疑最初也是科举功名。
这里的南北两胡家,
南边的胡家指的是:原南昌县“邓坊胡家”(惠元胡家),现为高新区下辖的胡家村;
北边的胡家则是:原江西南昌新建县联圩乡治平洲中胡村。
江西胡姓的重要一支是源自奉新的华林胡氏。湖南浏阳的胡耀邦就是“华林胡氏”的后人。
惠元胡家就属于华林胡氏;
而新建的中胡村则是安徽的“明经胡氏”,与胡适、胡雪岩同支。
据新建县县志记载,
治平洲胡家一门出了3位进士。
南昌县的惠元胡家虽然进士只有一个,但“各房”清末举人数量众多。
大众观历史,看到的尽是帝王将相,所以一般会觉得“进士”都是苦逼的“小配角”。
可回到现实中,过去乡间能中个举人甚至秀才都已算“祖坟冒青烟”,十里八乡可以“横着走”。
南北两胡家也正是由于在科举上取得的成功,
让村中“房下”子弟有了榜样,
也让宗族在地方上有了势力;
尤为难得的是,科举废除后,
这两个家族也审时度势,不抱老黄历,而是主动适应时代巨变,鼓励族中子弟参与新学,出国留洋,甚至投笔从戎。

以惠元胡家为例,
该村民国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江西武备学堂和黄埔军校的子弟众多。
稍微了解近现代史的或许都知道,这几个学校的毕业生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如此这般“文武并举”,自然又抢占到清末民初新的功名赛道。
南北两胡家,不光自身为望族世家,也还通过姻亲关系,扩大了势力影响范围。
例如新建胡家的胡家玉和辨帅张勋的恩主,江西奉新籍的晚晴名臣许振祎就是儿女亲家;
惠元胡家胡廷校的女儿嫁给了月池熊家熊育钖的儿子,年幼曾受胡廷校启蒙教育的外孙熊大闰,199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廷銮的亲家丁立中(新建生米镇人)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武昌起义的元勋,解放后被任命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西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其实门第阶层,亘古便是如此。
南昌的这些世家望族,
其或是依靠科举上的成功步入民国时期南昌的地方政治,或是军功、科举齐头并进,重新确立自身的权势,
或是将商业作为进入现代政治机构的资本,或是借助于新学获得政治上的成功。
对于这一现象,李平亮教授在其【卷入“大变局”—清末民初南昌的士绅与地方政治】一文中有着深刻详尽的分析阐述。

PART叁
2018年6月,保利春拍,
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拍出5060万元,此属晚年客居上海,清末重臣胡湘林的旧藏,其家属后代在传承百年之后,首次上拍。于是这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南昌新建近代豪门被揭开面纱。
胡湘林就是“北边的胡家”——新建联圩乡治平洲中胡村人,光绪三年,年仅20岁就考取进士,宣统元年曾经署理两广总督。
其父胡家玉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探花,做过军机大臣,官居一品。
因为他最早提出加强海防和建立“外洋水师”,被中国海军志列为中国海军创始人之一和北洋水师创始人。
那时的新建胡家
可谓“父子双进士,一门两部级”。
光绪二十九年(1903),胡家玉的族孙胡藻又进士及第,后钦点翰林,授翰林院侍讲,可惜英年早逝。
他有两个弟弟在留学日本之后,创办了著名的江西法政专科学校,该校毕业生的影响力在民国江西堪称“西南政法”。
都说“富不过三代”,
可新建胡家的传奇不仅没有“熄火”,而是再续辉煌,人才辈出。

1912的民国元年,在时任都督李烈钧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开始了首批官费赴美留学生考试。
其中的第五名就是日后被毛主席称为中国生物界老祖宗的胡先骕。
令人惊叹的是,
在这批仅有的16名学生中竟然出了三个院士,他们就是胡先骕、饶毓泰、程孝刚。
而胡先骕字“步曾”,
其寓意就是步其曾祖父胡家玉当年的盛名。
从民国至今一百年里,以哈佛大学博士胡先骕为首,新建胡家先后走出了50多位海内外博士,其中有些还成为了学术泰斗和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是名副其实的“博士村”。
中苏边境划定提供谈判依据的著名历史学家胡德煌,“中国植物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胡启明、著名遗传学家胡楷等,都是从这个村走出去的。
也据新建区作协副主席,长期研究胡先骕(先后发表过几百万字的专著),也是胡先骕侄孙辈的胡啟鹏老师介绍:
中胡村地处鄱阳湖滨湖地带,“解放以前,水灾特别严重,几乎每年都涨水,每家都有条船,遇上水灾,就把一个家都放到船上。
一来这个地方经常受灾,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村民希望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去;
二来因为村里清朝就出过三位进士,所以很早就形成了崇尚读书的民风。
2024年5月24日,
由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新建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胡先骕诞辰130周年暨胡先骕学术思想研讨会在胡先骕家乡南昌新建区文化中心举行。
各地嘉宾齐聚,一时盛况空前!

PART肆
八十年代初,省政协召开茶话会,席间交谈甚欢,同为亲兄弟的三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就是江西大名鼎鼎的“胡献雅、胡献尚、胡献可”三兄弟。
老大胡献雅年仅25岁就出任过江西奉新县县长,26岁转任南昌县县长,仕途一片光明。
但出于对艺术的执着,他决然告别官场,终其一生都潜心于艺术,为江西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顺带一提的是:江西师大二级教授、国家督学的胡青就是胡献雅的孙子。

家中排行老四、老五的胡献尚、胡献可
也都主动选择医学救国的理想,两人均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都曾担任过江西医学院的副院长。
胡献尚在解放前就是省立医专学校校长,当选过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
胡献可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历任全国第五、六届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等。

胡献尚、胡献可这两兄弟,一个是江西医学界外科的权威耆宿,另一个是我省医学界眼科的泰斗和创始人。
谈起江西医学界的前辈“祖师爷”,绝对不可能绕过这两兄弟。
他们还有一个亲兄弟“老三胡献群”
早年留学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后去了台湾,官至“国防部”作战参谋次长,中将军衔,退休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一个家族四个亲兄弟如此优秀,
近代南昌实属罕见。
他们的老家就是“南北两胡家”中南边的胡家。也即原属南昌县的惠元胡家。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还仅是惠元胡家近现代所出杰出人物的冰山一角。
或许与胡家有缘,为写这篇文章,老徐刚寻访到村口,便遇上了胡家村或许是最了解家族历史的胡立强老人。
据胡老师热心介绍和提供的资料。该家族的兴起时间大约在清道光时期的“胡有升”一代。
“想科举成功,先致富积善”。
惠元胡家的起家与冈上月池熊家、大塘程家极为类似。都是祖上致富成功,注重教育、行善积德,经过几代的家风传习,终成一方望族。
史载,胡家自胡有升一代起,开始在族内设立义学,鼓励族中子孙从事科举之业,并积极从事修路建桥等地方公益事业。
至胡复初一辈,胡氏家族相继在科举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到光绪时期,地方志己将该家族视为诗书世家。
惠元胡家在科举上取得的成功,为自身在社会政治转型时期获得有利地位创造了良好条件。
于是从清末民初,惠元胡村开始真正的全面崛起,该族的士绅在自乡镇至省级的各种政治机构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宣统元年,家族的代表人物胡廷校当选为省谐议局议员。民国初期重修青云谱就是胡廷校等人的提议。
进入民国后,胡氏家族进入省级政治机构中的人数也随之增加。除胡廷校连任临时省议会、第一、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外,
另一位重要人物胡廷銮(胡献雅几兄弟的父亲)也分别在民国二年、民国七年进入省议会,并担任了第二届省议会副议长。
当然这与胡廷銮和胡廷校都是同盟会员,与丁立中、蔡公时、周兆麟等江西民国老人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尤其是南昌光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胡廷銮也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建国后,为支援抗美援朝,当时已是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员的胡廷銮把自己位于南昌石头街3号的私宅捐献给了国家,自己与妻子和女儿却租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生活。

由于惠元胡家人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除了胡廷校、胡廷銮外,
民国期间
还有胡致长期担任江西省政府秘书长;
胡讷生曾任江西省参议会议长;
胡幹任过南昌市教育会的会长,后曾任数县的县长。
另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期间,惠元胡家子弟投笔从戎者众多,且日后有很多在军界中身居高位。
早期有胡献璈、胡敬、胡献璞、胡良玉、胡伟珊等毕业于保定军官学堂;
有胡讷生、胡献璈、胡献瓈等参加北伐大革命运动;
有胡讷生、胡品珊等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
有胡良玉、胡献璈、胡伟珊、胡献瓈等在黄埔军校做教官,
黄埔军校中的胡家子弟有胡献群、胡献昂、胡良宪、胡恩滂、胡恩滋、胡家禄、胡东美、胡郅平、胡家骖、胡献明等。
据说抗战结束后,村里有过统计:
在军中的子弟竟达150多人,在国军连职干部以上的就有100多名。
安义古村算什么?汪山土库我又不是没去过,我们村过去的胡家大屋比起它们毫不逊色。
那绵延一片的青砖瓦房,高宅大院,冬暖夏凉,像这样的热天,不要冰箱,菜放在外面阴凉处,一天都不会坏。
可惜的是,七十年代初,“程政委”要搞新农村建设把它全拆了,就地取材建了120栋新平房,当年还是全县的典范。
土改时,周边几个村的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还是有些人因为没有分到地主家的浮财而闹意见,他们那些村多是胡家的佃户,哪找得出什么地主,于是就在我们村原来划定的106名地主名单之上,又“加推”了2户,凑齐了108户。
“你说我们村过去“雄壮不雄壮”。
九十年代,北京东路靠近公园路口的“君来大酒店”,就是我们村“胡君来”屋里咯。
村里有些老人如是骄傲地说。

建国后,惠元胡氏家族成员出去的比较多,
现已散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其中名校出身,各界翘楚比比皆是,简直灿若星辰。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如今游走在胡家村中,
你只能在老村口见到一块孤零零的大石头,上面刻有胡惠元自然村和胡家村几个大字,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PART伍
限于公众号的篇幅不宜过长,
【南北两胡家】这篇文章,
老徐不得不从大量资料中做了取舍和精简。
自己也颇感意犹未尽,其实这里还有很多胡家后人的口述历史非常值得细读。
那些详实的回忆,
不仅有着其家族随大时代变迁的跌宕起伏,还叙述了众多个人、小家庭的悲欢离合,看完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难平。
毫不夸张地说,
仅凭这些素材和视角,就足以写一部南昌版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或【人世间】。
挖掘老南昌近现代历史人文,
老徐一直在路上,且乐此不疲!
参考资料:
胡向萍 胡啟鹏主编【新建县历史名人】
胡啟鹏著【胡先骕全传】
感谢胡立强先生提供的【南昌惠元胡氏家族概述一、二、三】、【南昌惠元胡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