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灼扬:一台具有撼人心魄力量的好戏——评西法大剧社的《金锁记》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8-22 10:55:31

对于校园戏剧,我认为演出经典戏剧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它的优势。因为经典戏剧有生动的表演、曲折多变的情节和丰富的社会背景。前几天,我很幸运的看了西法大剧社演出的《金锁记》。看后我是心怀窃喜的,因为它符合我对经典戏剧的理解,在看过之后,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撼人心魄的舞台力量。

作为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戏剧很有限,能主动的去现场观赏一场戏剧更是难得。到剧场看戏才是真正的欣赏戏剧,也才能体会舞台剧的魅力。因为,现场的情节和人物的感染力与屏幕上大不相同。舞台戏剧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三点:表演,舞台场面和一种仪式感。

西法大剧社的《金锁记》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三爷回家偷香炉遇到巧儿,姜家开会分割财产,多年后三爷回来劝巧儿卖地买房。作为学生改编的话剧,抓住了整部小说的几个高潮,并且在短短几十分钟分为三幕呈现,这种重点情节的把握值得肯定。

我也体会到了不同于小说带给我的感悟,短短三幕,更刷新了我对巧儿这个女主角的理解。除去作者张爱玲赋予她的磨难,压迫,她还有刁蛮和腐化的特点,她虽然很坏,还是一个有人性的女人,人性的复杂性的突出是我在现场剧目里体会到的,这种感触纸质的作品不曾带给我这么深刻的影响。

张爱玲在小说中深刻的表现了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个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揭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七巧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小说《金锁记》在叙事上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经验,目的是用来表现张爱玲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但是,这部分却没有在西法大剧社的话剧反映出来。这样说可能是我的要求太严苛,但是,作为《金锁记》的核心内容,最好在戏中体现出来。戏剧是浓缩的艺术,作为作品的精髓,核心的思想,应该在舞台浓缩中有所体现。

在表演中,舞台的布置也很合理的。道具在舞台中摆放的位置,都无违于原著,看得出,作为学生的西法大剧社社员,在舞台的布置上是用心了的,并且在极大的还原著的场景,极大的展现当年的场景面貌,让观众尽可能的体会到巧儿的无奈,旧社会的生存方式。就舞台来说,我认为整场演出是尽力展现了戏的内容的。

 戏剧最令人着迷的一点就是他的仪式感,一种场景的再现还原的真实感,一种身临其境,人入其中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和一种展现原来面貌的神圣意义。演员的一招一式,台词的一言一语,人物的一目一动,行动的路线,运动的轨迹,台词的连接点,都统一的表达了一种信息,就是仪式感,这种看似抽象的概念恰恰就是舞台戏剧最令人着迷,最吸引人关注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亲身体会到的,最令我感受深刻的特点。

台词可以少,动作可以少,道具可以少,唯独这种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仪式感不能少,而且越丰满,越深刻越好,这种神圣的东西有些极强的生命力,它是一台戏的灵魂,全部。我被这种叫做仪式的东西深深打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神圣和参与感,一种我就是可怜可憎的巧儿,我就是无赖好赌的三爷,我就是那个社会里的殉葬品,我也是那个那个年代的培育人,这种说不出来的神奇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我虽然极少接触到的戏剧,但看了西法大剧社的《金锁记》让我深深爱上了它,爱上了这种参与感,这种对经典的演绎,这种奇妙的神圣的仪式感。我知道我对戏剧魅力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但我愿意去接近它,读懂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