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防古血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那是一个属于大唐骑兵的豪迈时代,其规模之宏大、铠甲之精良、披甲率之高、战马培育与管理之卓越,均站在当时世界的巅峰,让大唐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拓、探索与包容精神的伟大王朝。
而唐太宗李世民精心缔造的骑兵队伍,更是这盛世帝国手中的绝世宝剑,锋芒所向,无坚不摧。
01古往今来,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这位六边形天子,亦是首屈一指的骑兵指挥官。
据《资治通鉴》与《汪笺汉唐史评稿》记载,李世民对骑兵突击和包抄战术运用自如,炉火纯青。李唐政权能在隋末乱世中脱颖而出,因素众多,然打造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无疑是重中之重,堪称其定鼎天下的关键基石。
大唐骑兵不仅数量众多,装备更是精良,防护性能卓越。
六七世纪正值中国古代金属扎甲技术发展的高峰,大唐骑兵多配备重型金属扎甲。此甲以宽阔交叠的金属甲片覆盖全身,防护周全,甲裙较隋代更长,延伸至脚踝,为骑手腿部提供了更佳保护。后期唐军还会在胸前、腹部等要害部位加装或大或小、或铜或铁、或圆形或椭圆形的铁板,进一步强化铠甲防护力。其扎甲工艺虽与前代一脉相承,但铠甲与护颈别具特色。
与南北朝时期北朝高高竖起的盆领不同,大唐骑兵采用宽阔巨大的软甲护颈 —— 顿项,其尺寸足以将喉咙完全包裹,从嘴巴下方直至锁骨部分皆能得到妥善防护。
头盔兜帽、巨大护项、肩胛披膊以及延伸至脚踝的腿甲裙,构成了全方位的严密防护体系,极大提升了骑手的战场生存能力,令本就精锐的唐代骑兵如虎添翼。
更为难得的是,唐代的强大并非仅靠少数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而是多数士兵皆能配备优质装备。唐代士兵的着甲率远超南北朝乃至隋朝时期,据《李荃太白银镜》记载,唐军每一万二千五百人中,便有七千五百人配备甲胄,着甲率高达六成,而根据出土的唐代河西竹简,个别部队的铠甲装备率甚至能达到 70%。
依托庞大的军马数量与良好的防护装备,唐代军队中的骑兵编制较南北朝时期更为合理,专业化程度更高,作战时更具攻击性与战斗意志。
英国学者格拉夫曾评价道,唐军骑兵拥有极为完备与优秀的盔甲,虽多数情况下他们不愿给马匹披挂装甲,以保障骑兵的灵活性与速度,但唐军亦有人马具甲的重型骑兵,只是此类骑兵在唐军中规模较小。
在实际作战中,唐军更倾向于使用不披马甲或半具装的快速突击骑兵作战。这是因为具装甲骑过于沉重,正如汽车载重过高会影响提速,战马驮载如此重量,唯有最强健者方能承受,且即便如此,也只能以慢跑或小跑速度冲锋。这种骑兵虽在陷阵时冲击力惊人,但在穿插迂回等战术运用上却极为不便。
在对抗步兵时,尚可凭借强大冲击力正面突破,然在与骑兵交锋时,转向笨拙的具装骑兵便显得力不从心。
或许正因如此,唐初将领们更为青睐机动性强、兼具冲击与骑射能力的突骑兵。李渊起家的两千骑兵便以骑射见长,作战方式注重灵活性。
为保障骑兵机动性,唐军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防护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初唐骑兵只是轻骑兵,实则初唐骑兵最擅长的是出其不意的反击战术。弓弩仅是扰袭与削弱敌人的手段,冲击作战才是真正的致命杀招。
兼具防御、机动与冲击能力的突骑兵在战场上作用无可替代,既能伺机偷袭敌军薄弱环节,给予致命一击,又能扰乱战场,为具装或半具装骑兵创造有利条件。李世民麾下的玄甲骑兵便是此战术的典范。
02《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嫡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率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公元 621 年五月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先以常规骑兵部队扰乱窦建德部阵脚,试探出敌军动摇之处,迫使窦建德后撤布防。敌军慌乱调动之际,阵脚大乱,李世民瞅准时机,亲率千余玄甲军,在程知节、秦琼等将领陪同下,如同一把利刃直插窦建德军阵核心,一举凿穿敌军防线,并在敌军阵后竖起唐军大旗。
与此同时,从侧翼迂回而来的骑兵也及时赶到,对夏军展开背刺攻击。
在这砧板战术的打击下,本就士气低落的窦建德军瞬间土崩瓦解。此役堪称唐军各类骑兵协同作战的经典之作,唯有战术灵活、能骑射且敢冲阵的大唐骑兵,方能完成如此复杂精妙的扰敌与冲阵战术任务。在李世民这位卓越帝王的指挥下,骑兵战术的灵活性转化为强大的战争实力。
唐代宗登基后,大唐展开了数次大规模对外战争。
那些人穿重甲马不披甲的快速重骑兵,在名将李靖的率领下威名远扬。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骑兵闪击战。公元 630 年,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锐骑兵,顶风冒雪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迅速进击定襄,击溃东突厥军队,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此役堪称 “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同一时期,从云中出发的李靖亦击溃东突厥军队。东突厥军队企图撤至漠北休整时,唐军马不停蹄展开追击。李靖与李绩合兵于阴山再次大破突厥军后,唐军先锋苏定方率二百名骑兵趁大雾偷袭突厥可汗指挥所。紧接着,李靖又赶赴契口,截断突厥可汗撤向沙漠的退路。随后,李道宗、张宝相继续追击,最终成功俘虏突厥可汗。
在这些作战中,李靖充分发挥快速重骑兵的优势,首战告捷后,便令精锐骑兵持续追击,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致使突厥全面崩溃。这里的全面崩溃并非指正面战场被彻底击败,在冷兵器战场上,一方获胜后往往难以将敌军全部歼灭或俘虏,多数士兵会逃生。
败军溃散多因指挥与管理系统遭受重创或摧毁,士兵离散。只要有时间和相对安稳的环境,将领便可收拢溃兵重新组建军队。
但李靖的骑兵闪击战让敌人始终处于逃亡与溃散状态,根本无暇重组。为此,李靖甚至不顾朝廷议和命令,坚持连续打击,直至彻底摧毁颉利可汗的指挥系统,使其完全丧失组织有效反击的能力。
03当然,快速重骑兵因马匹未披甲,在战阵之中亦可能因马匹防护不足遭受意外损失。
公元 641 年唐军与薛延陀军队的战斗便是典型例证。薛延陀命弓骑兵下马射箭,唐军骑兵战马纷纷中箭倒地。
危急时刻,唐军主将李嗣业果断令骑兵下马,变换成长枪方阵,手持长槊奋勇向前。
副行军总管名将薛万彻则率数千骑兵迂回敌后,突袭敌阵后方马匹。薛延陀军队在唐军潮水般的追杀下全面崩溃,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唐军斩首三千,俘虏多达五万人。
从唐太宗至唐高宗统治中期,大唐帝国几乎战无不胜。
630 年李靖灭东突厥汗国
639 年侯君集征服高昌国
645 年唐军灭薛延陀
647 年攻破龟兹
657 年苏定方率大军灭亡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
668 年名将李绩与薛仁贵灭亡曾给隋朝造成重大军事损失的高丽
这一时期,除了古人难以理解与应对的高原反应,再无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大唐骑兵的铁蹄。
大唐帝国在骑兵建设上的辉煌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其骑兵的装备、训练与规模在帝国早期与中期均达到世界顶峰水平,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荣耀与传奇。
正所谓 “三军四边防古,大呼大唐西语”,大唐骑兵的赫赫战功与雄伟英姿,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重要篇章,激励着后人不断追寻先辈的荣光,砥砺前行。
文本来源 @冷兵器研究所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