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革命圣地的地理根基
新县位于河南信阳南部的大别山腹地。大别山整体地理位置关键,北窥豫中,南看武汉,东控江淮平原,西扼平汉铁路底线,扼南北要冲,承东西枢纽,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处于鄂豫皖交界的 “三不管” 地带,远离中心城市与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部地形更是得天独厚,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山地,部分为石山,部分为土山,形成折扇形山地结构,扇股间有散落小盆地与冲积扇,平原可耕种,兼具补充兵员与后勤保障能力。
山水交界的特点让此地进可攻、退可守且易守难攻。新县作为大别山的核心区域以及鄂豫皖苏维埃政权的首府,众多因素交织,使其成为开国将帅的摇篮,共走出 40 位将军。
(二)将军县的辉煌成就
在 1955 年到 1965 年的授衔中,新县在众多将军县中排名第七。当时全国共授衔 10 名大将、57 名上将、177 名中将、1360 名少将,这些开国将帅们籍贯分布呈现扎堆现象,湖北红安县走出 61 位将军,安徽金寨 59 位,江西兴国 56 位等,而新县所在的大别山地区孕育了近乎一半的将军县,彰显出其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与卓越贡献。
许世友:传奇硬汉的戎马一生(一)早年经历与革命起点
许世友出身贫苦,幼年丧父,母亲独自拉扯 8 个孩子。8 岁时为减轻家庭负担,他随武僧入少林寺习武 8 年。因母亲病危归家,后因与地主冲突离家逃亡,加入军阀吴佩孚部队,又因看不惯军阀欺压百姓而离开。在老同学引导下参加黄麻起义,正式投身红军,开启革命之路并逐渐展露军事才能。
(二)军中传奇与对党的忠诚
在部队中,许世友以硬汉形象闻名,绰号 “和尚”,身体强壮、武艺高强且善使大刀。他参加红军 10 年,7 次加入敢死队,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高举大刀正面冲锋陷阵,在双桥镇大捷中夺回红四军阵地并活捉敌军师长岳维峻。
1933 年秋,面对四川军阀刘湘 20 万大军的六路围攻,他率三个团坚守万源 70 天,顶住数百次进攻。他亲手训练游击队,培养战士战斗经验,与战士们结下深厚战友情。他原名许仕友,经毛泽东建议改名为许世友。曾在军队冲突中被关监狱,对中央决策不满,但毛泽东允许其带枪相见,此举感动了许世友,使其此后一生忠心耿耿。
后来在济南解放夏季反击作战等重要战役中均被委以重任。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再次挂帅出征,指挥解放军从云南和广西出击,一个月攻克越南北部重镇,在准备进军河内时接到撤军命令,他延后两小时撤军并向河内推进 10 公里以震慑敌军。
战后他下令拆除我国援建越南的基础设施并处理相关物资。晚年他请求土葬以便与母亲相伴,获中央特批,他对母亲的孝心和在军中的威望可见一斑。
郑维山:英勇无畏的革命征程(一)少年投身革命与成长
郑维山自小受参加黄麻起义的父亲影响,常为地下党送信。15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军踏上征程。从三次反围剿到反刘湘六路围攻,他从一名传令兵成长为红四方面军 88 师政委,当时年仅 18 岁,被称为 “娃娃政委”。在长征中,他与师长熊厚发带领的部队如尖刀般冲在战斗前沿。
(二)战斗经历与奉献精神
在江油、中坝之战以及强渡嘉陵江等战斗中表现英勇。在百丈关决战中,他率 88 师掩护主力撤退,与红 32 军一部决战 7 天 7 夜。在祁连山上,为掩护主力转移,他带领 265 团狙击敌人,身先士卒,战斗至身边仅剩下警卫员和秘书,自己头部受伤、体力不支倒在路边,醒来后与部队失联,后化装成乞丐历经艰辛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学校校长,总结作战经验传授给战士。在新保安战役中,他主动出击,阻断敌军突围汇合,助力战役胜利。1955 年授衔时,他主动退出上将竞聘,展现高风亮节。新中国成立后,哪里有困难他就奔赴哪里,1962 年到东南沿海应对国民党反攻,1964 年赴新疆稳定局势,1965 年前往东北应对中苏紧张关系,1966 年组织邢台大地震抢险救灾。
晚年他留下遗嘱,将最后一个月工资作为党费上交,书籍转赠家乡学校,希望停止对自己的抢救以节省资源留给国家,遗体捐给医院解剖并将骨灰撒在大别山,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
李德生:放牛娃的蜕变之路(一)红军生涯的起点与成长
李德生 12 岁时家乡被工农红军解放,他成为童子团团长并对红军心生敬仰。14 岁时为参加红军与红军通讯员赛跑获胜后入伍,他栓牛的树被称为 “将军松”。从通信员起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他不幸受伤,子弹离心脏仅半公分,导致左手残疾。
养伤期间他努力学习读书,从大字不识成长为能够读报写信、看懂地图,此后一生酷爱学习,晚年藏书丰富。
(二)战斗功绩与持续贡献
1935 年踏上长征路,途中虽遭诬陷被开除党籍,但他始终跟随部队,历经艰辛完成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 129 师,他参与夜袭阳明堡战斗,击毁敌机 24 架,打响抗日第一枪。1940 年在南关破袭战中建议组织突击队内外夹击并获胜,为百团大战贡献力量。
1945 年初在攻打马坊镇据点时,他化装侦察,精心策划并指挥战斗,全歼日军,实现从通讯员到优秀指挥员的转变。在解放战争中,他在上党战役、江阴战役等战斗中表现出色,在朝鲜战争中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创造军事奇迹。
和平时期先后担任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司令,为巩固北方边防贡献力量。从 1930 年参加红军到 2011 年逝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见证了从革命战争到国家建设的漫长历程,是新县将军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宝贵财富。
文章来源:大象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