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他原可进警校学习,却选择入伍,后铸就侦察兵传奇,大校退休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12-26 03:46:16

文:廖忠华,编辑:拾点

人生就这么奇妙,一个选择一个别样的人生。1979年他原本有进警校学习机会,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当了一名侦察兵,没曾想却铸就了属于侦察兵的传奇,后大校退休。

他便是侦察英雄隆志勇,回看的他的军旅生涯,不可谓不传奇。

隆志勇1960年出生于广西灵光村,这里地处国家南方边境,与越南北部省只有一山之隔。广西地区一直有尚武的传统,地区民风彪悍,看看当年的桂军便可知一二。

加之自小在爷爷和外公的熏陶和教育下,隆志勇自小就练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加之他长得又高大(一米八以上),十七八岁时,徒手三五个坏人是近不了他身的。

后来,他被村里选为民兵连长,因为在边境从事安全巡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和领导能力,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

自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军忘恩负义,开始反华排华,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南疆边境时有冲突爆发。

当时边境地区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其中隆志勇的舅父就因不小心踩到越南特工埋下的暗雷,炸断了腿,还有一个同学在回家路上被特工绑架,不知所踪。

一桩桩一件件都深深刻在隆志勇心里。

1979年,中央最终决定还击越军,2月中旬,自卫反击战打响。

17日,作为民兵连长的隆志勇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他毅然率领灵光村村民兵应急连队,配合野战军在边境作战。

战后,隆志勇原本可以选择进入警校学习,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机会,而隆志勇却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入伍。

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也是铸就一个侦察兵传奇的开始。

侦察兵是部队里的精锐,配备的装备良好,一般使用三种枪械3种:折叠枪托的56-1式冲锋枪、还有54式手枪、85微声冲锋枪,每班还配有一挺56式轻机枪和一具40火箭筒。每个连有一部热成像仪,在黑夜里100米以内能看见人形,还有一部单兵雷达,另外作战需要时,也可以得到团营属的100毫米迫击炮的火力支援。

另外伙食也会好不少,当时步兵每天伙食费0.75元,每月口粮45斤大米,而侦察兵每天伙食费有1.26元,每月口粮53斤。

堪称“特种兵”但也因此,要求非常严格,隆志勇各方面素质较好,新训后,他被分配到了侦察连队当了一名侦察兵,但严格、艰苦的训练还是让他有些难以招架。

侦察兵需要进行的训练很多,比如:擒拿格斗、射击、武装泅渡、潜伏等,每一项对于一个侦察兵来说都是必备的技能。

隆志勇起初也是满怀信心,结果最初每周3次的5公里武装越野、一口气投50个手榴弹、骑马步推砖1千次等等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感到有些吃力,一度累得吃饭时都拿不住筷子。

然而队长对战士们要求严格,有一次,他们练习攀登,隆志勇不小心磨破了双手,结果队长只是给其简单包扎后,便说道:“上,接着练!”

在训练过程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可就如队长所说:“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而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隆志勇无论在体能还是侦察兵基本战术动作,都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还熟络掌握了军事地形学、气象分析、拍照摄影、电台使用和汽车驾驶等多方面专业技能,这为他之后铸就侦察兵的传奇奠定了基础。

在战地执行侦察任务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敌后侦察更艰苦,首先要乔装潜入敌国境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入?路上怎么走?都是大难题。

因为在边境一带,大多是崇山峻岭,树木杂草丛生,没有路不说,更要命的是越军还会在途中,埋了各种各样的地雷。

而执行侦察任务时,又不像大规模作战那般可以动用工兵使用导爆索、扫雷器或远距离的火箭扫雷进行排雷,所以在潜伏行动时,需要侦查兵自己一边用土方法和经验排雷。

此外,还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越军在路上布置的竹签子扎到,因为有的竹签还会涂毒。

有一次在执行夜间侦察任务时,隆志勇就因脚滑滚进了10多米深的越军陷阱,竹签插入了其小腿(所幸陷阱里的竹签没有毒),所幸他反应及时,双手撑住了阱壁,才没往下掉,后被战友及拉上来,这才避免了一次危险。

有时候外出执行任务,一出去就是一个多月,而外出执行作战任务,一般都是带压缩饼干、午餐肉罐头,喝水也是个老大难,山泉水要特别注意,因为越南特工会投毒,所在在外面缺水,要极其小心,尽可能的取雨水,用净水药片处理一下。

而实际上,相比这些,最让人难受的是蚊虫蚂蟥。

因为广西边防一带是亚热带气候,又热又湿,潜伏地都是荒山野岭,闷热不说,还有蚊子和各种有毒的小飞虫,尤其是蚂蟥,让人头疼,几乎每次执行任务回来,身上都要蚂蟥留下的伤口。

可以说,危险无时不在,只要执行任务,就随时可能有危险。其中最为凶险,当属和越南特工面对面的交锋。

1984年3月,隆志勇在一次捕俘作战时,就曾和越军老特工近身搏斗过。

当时我军收到情报得知可能有越军特工进入边境对我方破坏骚扰,那天凌晨1点,隆志勇便和5名战友出发,抹黑徒步5公里,抵达预设的捕俘点埋伏。

一直等上午9点,果真有6名全副武装的越军特工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并不断向埋伏点摸过来。

这些特工非常警觉,走到离隆志勇等人100米左右的时候,停了了脚步,然后几人嘀咕了一阵子,随后,其中4个人便占领小高地担任掩护,剩下两人一前一后继续向隆志勇等人埋伏的地方走来。

很快,走在前面的特工,就走到了距离隆志勇几十米的位置,隆志勇也做好了近身搏斗的准备,结果那名特工忽然把手中的冲锋枪推弹上膛,并且边走边瞄准,这个动作被隆志勇看得一清二楚,着实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的位置暴露了。

可此时,其他4名越南特工据守在不远处的小高地,如果先手开枪击毙这么特工,势必会惊动他们,那时不说捕俘任务能否完成,就连小分队成员都会陷入危险之中。

在经过一番短暂思考后,隆志勇冷静了下来,继续观察那名特工的动向,当他发现那名特工端着枪东瞄一下西瞄一下,而且也没招呼他身后的人。。

为此,隆志勇断定自己的位置没有暴露,于是继续埋伏,耐心等他靠近。

就在那家伙摸到离隆志勇不到两米的距离,隆志勇见时机成熟了,一跃而起朝他扑了过去,没曾想,这家伙反应还挺快,一个闪身躲过,竟直接把枪口抵在了隆志勇胸口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隆志勇迅速挥起左手把枪劈开,顺势抓住敌人的枪管往上一推,紧接着右掌狠狠地砍在这家伙手上,打落其手中的冲锋枪击。

说时迟,那时快,隆志勇挥出右拳横勾贯耳,击中敌人太阳穴处,紧接着,左拳击向其小腹,右脚一个反弹勾踢,一下就把那名特工踹倒在地,然后飞身骑在敌人身上。

如果是一般人早已被制服了,可这名越南特工不愧为一名老特工,武功并不差,随即双脚来了个倒挂金钟,猛踢在隆志勇的后脑勺上。

隆志勇吃痛松了手,他见机反过来把隆志勇压在身下,然后用双手死死掐住隆志勇的喉咙。

危急关头,隆志勇憋足一口气,用脚奋力一蹬,身体一拱,直接一个鲤鱼打挺将敌人掀倒在地,然后死死地掐住他的喉咙,并用越语喊道:“不准动,再反抗就打死你”

这才被制服。

与此同时,尾随其后的另一名特工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撒腿往后跑,但没跑出多远,就被其他战友击毙。

此时,另外据守在小高地的4个特工也迅速反应过来支援,走到一半路程就被埋伏的火力组给灭了。

整个战斗下来,仅仅只用了一分多钟,5名越南特工被当场击毙,一人被俘,小队无一伤亡。

类似的战斗不胜枚举。

而隆志勇也因骁勇善战,之后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除掉隆志勇,越军曾悬赏15万元买其人头,一段时间里,越军人手都有一张隆志勇的肖像画报。

在1985年的一个阴霾天,隆志勇潜入敌方境内收集情报时就被两名巡逻的越军认出,

在危急关头,他从山崖上跳入河中,最后还是身侧的水壶挡住了敌人一颗子弹,这才逃过一劫。

就是在这样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隆志勇多次圆满完成侦查任务,因为表现出色,先后升任侦查排长、侦查连长。

而正是因为边防战士,时刻和危险打交道,隆志勇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也是部队干部,可他却也和绝大多数边防军人一样,面临找对象的“老大难”问题。

当时,有热心人一连给他介绍了7个姑娘,都因觉得侦察兵工作太艰苦、太危险,最终没能成功。

直到1985年春,当时部队一位家属又给隆志勇介绍了一个对象,名叫杨红艳(正是隆志勇后来的妻子),杨红艳崇拜军人,便和隆志勇交往了半年,隆志勇为人正直,作风扎实,得到了杨红艳的青睐,也得到了其父母的肯定。最终毅然决定把自己托付给隆志勇。

结婚前,隆志勇曾犹豫地问她:“我的任务既艰苦又危险,还有可能会牺牲,你要想好了。”

杨红艳想都没想就说:“如果你牺牲了,我每年为你扫墓守墓。”

爱人的坚定深深感动了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从未流过一滴眼泪的英雄,同时也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感情基石。

新婚的热情尚未褪去,婚后第三天,隆志勇就上了边防前线,且一去几个月。“当时怕她担心,我只告诉她是‘拉练’去了。”

作为边防侦察兵,与艰苦危险打交道是家常便饭,甚至随时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这些苦和累隆志勇都很少对外人说,包括对自己的妻子和亲人也很少提及。作为军人的妻子,杨红艳则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

在其8年多的侦察兵生涯中,隆志勇先后参加120多次敌后侦察、捕俘和破袭作战,和战友们共毙敌46名,俘敌15名。亲手捕俘3个、毙敌4名,先后荣立3次一等功、4次三等功,并获得多项荣誉,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后历任侦查股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军分区侦察长、贵港军分区副司令员。在这期间,拿起刀枪,他是坚强的边防卫士;操起犁耙,他是勤劳的农家子弟。

2010年3月,广西百色旱情肆虐,时任贵港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隆志勇临危受命,先后 8 次率部参加抗旱救灾任务,带领群众翻山越岭找水源,自掏腰包给群众送去“救命水”。

2011年,隆志勇被任命为广西贵港军分区司令员,于2015年大校军衔退休,退休后,他仍在发挥着自己的爱国余热。

值得一提的是,在隆志勇夫妇的影响下,其儿子隆军也从小就对部队和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后来考上了军事院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解放军军官,并在工作中连续多次被单位评为“技术标兵”。

作为军人家庭,隆志勇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家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浓深情,我想这就是一名军人的铮铮铁骨!

(文章来源于投稿作者,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勿对号入座。文章为原创,全网监控,请勿洗稿搬运!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0 阅读:1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