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原军区政委,建国后无军衔无官职,毛主席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癸妹聊历史 2023-06-04 10:37:56

他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新四军师政委、中原军区政委,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戎马一生,战功卓著。

然而,在1955年大授衔时,他却没有军衔,也没有对应的官职,但毛主席却提批,让其享受元帅待遇。

此人便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将军。

郑位三,湖北黄安县人,1902年出生,16岁考入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因其在考试中名列第三,所以改名“位三”。

在“五四”运动期间,年仅17岁的郑位三积极投身于武汉各界群众开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并在恽代英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里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这对他的革命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2年,弱冠之年的郑位三学成回乡,他以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在当地传播先进的革命思想,启发民智。

1925年,在同乡好友戴克敏、戴季伦的介绍下,郑位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他传奇而精彩的红色革命生涯。

郑位三的领导、组织能力很强,入党后便积极活跃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郑位三处变不惊,勇挑重担,出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和县委书记,领导了黄安“九月暴动”,使因大革命失败后一度消沉的黄安,又重新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火。

从1930年起,郑位三先后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代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长、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等职。

在第四次反“围剿”后,郑位三又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挑起了领导鄂东北革命斗争的重担。

在长期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下,郑位三的亲人纷纷离他而去,就连他自己,也染上了一身的疾病。

他的父亲因长期在深山老林中活动,身上长了很多毒疮,病死在山林中;他的母亲因饥饿所迫,吃野菜中毒而死;他的妻子在“跑反”中被活活冻死。

面对亲人的离去,郑位三只能强忍着内心的伤痛,继续领导人民坚持武装斗争。

然而,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郑位三也不幸染上了一身的疥疮,痛痒难当,但他还是坚持与战友们一起翻山过河,过着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位三从延安重返鄂豫皖,主持红军第二十八军的改编工作,后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兼淮南区党委书记等职。

抗战后期,郑位三与李先念等共同领导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

之后又参与领导了中原突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之功勋。

解放战争初期,郑位三先后担任中原局常委、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成为我党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由于他功勋卓著,在中共七大上,他还被选为中央委员。

然而,由于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使郑位三的身体状况变得很差,因此在建国后,他并没有负责具体的工作。

1955年,新中国首次举行授衔仪式,按照郑位三在军事上的贡献,理应是可以授予军衔的,但并没有。

虽然郑位三此时无职无衔,但毛主席对他却十分关心,还特别批示有关部门给予其与元帅同等的待遇。

在党的八大上,郑位三同样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又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

十年革命开始后,郑位三将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于1975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郑位三去世后,邓小平为他主持了追悼会,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李先念亲致悼词。

李先念在悼词中这样评价郑位三:“几十年来,(郑位三同志)积极工作,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1994年,在郑位三将军逝世19年后,经中央批准,他的骨灰从北京移至故乡红安。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亲笔为郑位三将军题写墓碑。

郑位三将军戎马一生,为党和国家、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虽然功勋卓著,但功高不自居,位重不自持,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郑位三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0 阅读:157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