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闲安乐词》
张謇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光绪二十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慈善家、诗词楹联家、社会改革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江苏五才子”之首。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张謇
【原文】
清清,诗韵,琴声。金茎露,玉壶冰。清风水面,皓月天心。芝兰为契合,松柏是同盟。幽馆竹床纸帐,小窗黄卷青灯。老菊一枝霜后操,寒梅数点雪中真。
【译文】
清清,有诗歌的韵味,还有悠悠的琴声相伴。好似那金茎承露般高洁,又如玉壶盛冰般纯净。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皎洁的明月高悬于天心。以芝兰般的芬芳作为契合心灵的美好,与松柏般的坚韧结为同盟。幽静的馆舍中,有竹床和纸帐,小小的窗前,有发黄的书卷和青色的灯火。一枝老菊在霜后展现出高洁的操守,几点寒梅在雪中呈现出本真的姿态。
【原文】
闲闲,性逸,情宽。倚竹枕,坐蒲团。无些混扰,有甚摧残。功名非我愿,富贵任渠攀。醉卧绿茵一榻,觉来红日三竿。散诞逍遥忘岁月,是非荣辱不相关。
【译文】
闲闲,生性安逸,情怀宽广。倚靠着竹枕,坐在蒲团之上。没有丝毫的杂乱纷扰,又有什么能够对其造成摧残。功名利禄并非我的心愿,富贵就让他人去追求吧。醉后卧在绿茵茵的榻上,醒来时已是红日高高升起。自由自在、逍遥洒脱,忘却了岁月的流逝,是是非非、荣辱得失都与我毫不相干。
【原文】
安安,心广,体胖。无妄念,勿迂谈。饮不致醉,食不加餐。步能行稳地,事不用机关。但守百余忍字,全无半点愁烦。寤寐不惊忘嗜欲,何须采药炼金丹?
【译文】
安安,心胸宽广,体态丰腴而安适。没有虚妄的念头,也不说迂腐的言论。饮酒不会喝到烂醉,饮食也不会过度加餐。走路能够稳稳当当地前行,做事不使用心机手段。只要坚守住一百多个‘忍’字的道理,就完全不会有半点的忧愁烦恼。睡觉和醒来都泰然不惊,忘却了各种嗜好和欲望,又何必去采药炼制金丹呢?
【原文】
乐乐,朝耕,暮学。处林邱,胜台阁。翠柳黄鹂,青松白鹤。棋子任纵横,觥筹且交错。访风月子濂溪,散襟怀乎伊洛。诗翁琴友不时来,共歌共舞还共酌。
【译文】
乐乐,早晨耕耘劳作,傍晚学习知识。身处山林丘壑之间,胜过那豪华的亭台楼阁。翠柳间有黄鹂啼鸣,青松旁有白鹤飞翔。棋子在棋盘上随意纵横摆放,酒杯频频交错。去寻访那如周敦颐般能欣赏风月的雅士,在伊水和洛水之畔舒展自己的胸怀。诗人和琴友时不时地前来,一起唱歌、跳舞,还一起饮酒作乐。
《清净斋铭》
林洪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晋江(今福建石狮)人。南宋文人、美食家。宋高宗绍兴年间中进士。善诗文书画,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和《山家清事》一卷,收录以山野食材为主料的菜品,记其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又著有《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
【原文】
林洪清净斋铭曰:
半间屋,六尺地,虽不庄严,却也精微;
蒲作团,布作被,日间可坐,夜间可睡;
灯一盏,香一炷,石磐数声,木鱼几击;
龛尝关,门尝闭,好人放参,恶人逥避;
【译文】
林洪的《清净斋铭》写道:
只有半间屋子,六尺大小的地方,虽然算不上庄严宏伟,却也自有精妙细微之处;
用蒲草做成蒲团,用布做成被子,白天可以坐在蒲团上,夜晚可以盖着布被睡觉;
点上一盏灯,燃上一炷香,敲几声石磬,再敲击几下木鱼;
佛龛常常关闭,门也常常关闭,品德好的人可以进来拜访,心怀恶意的人就会退避离去;
【原文】
发不剃,肉不忌,道人心肠,儒家服制;
上无师,下无弟,不传衣钵,不立文字;
不参禅,不说偈,但无妄想,亦无妄意;
【译文】
头发不去剃除,也不忌讳吃肉,有着修道之人的慈悲心肠,却穿着儒家的服饰;
上面没有师父,下面没有徒弟,不传授衣钵,也不撰写和依靠文字来宣扬教义;
不参与参禅,也不讲述佛偈,只要心中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没有虚妄的意念;
【原文】
不贪荣,不贪利,无罣碍,无拘系,了清净缘,作解脱计;
闲便来,忙便去,省闲非,省闲气;
【译文】
不贪图荣华富贵,也不贪图利益,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没有拘束和羁绊,了结这清净的缘分,做好解脱尘世的打算;
闲暇的时候就来这里,忙碌的时候就离开,省去那些不必要的是非争端,省去那些无端的闲气;
【原文】
也非庵,也非寺,在家出家,在世出世,此即上乘。
即此三味,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我后裔。
【译文】
这里既不是尼姑庵,也不是寺庙,人虽在家却如同出家修行,身处尘世却能超脱尘世,这就是修行的上乘境界。这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度过我的一生,一切都任凭我的后代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