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车钢轨的轨距是1.435米?不是1.5米(附:铁路发展简史)

厚德生益 2025-04-27 17:26:39

1.16世纪的欧洲,人们发现手推车在轨道上行进要比在粗糙的地面上省力。

2.人们开始在地面上铺设木质的轨道。

3.18世纪,英国有了一套供马车行驶的轨道线路网。

4.最开始是马拉车辆在轨道上行驶。

5.古罗马时期的战车设计使得两匹马并排拉车的宽度为1.435米。可以理解为1.435米刚好是两匹马屁股间的距离。

事实上,根据轨距的大小,铁路轨距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标准轨距(Standard Gauge)

轨距为1435毫米。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轨距,约占全球铁路总里程的60%。标准轨距铁路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列车类型,包括高速列车、普通列车和货运列车。

主要使用国家和地区: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部分新干线)等。

2.宽轨距(Broad Gauge)

轨距大于1435毫米,常见的宽轨距包括:

1676毫米: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国。

1520毫米:主要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使用。

1668毫米(伊比利亚轨距):主要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使用。

宽轨距铁路通常具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和载重能力,但建设成本较高,且与标准轨距的兼容性较差。

3.窄轨距(Narrow Gauge)

轨距小于1435毫米,常见的窄轨距包括:

1067毫米(开普轨距):主要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部分线路)、南非、澳大利亚(部分铁路)等地区使用。

1000毫米(米轨):主要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中国云南省(昆明—河口铁路)等地区使用。

762毫米:曾广泛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矿山铁路,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观光小火车。

600毫米:主要用于一些小型工业铁路和观光铁路。

窄轨距铁路的优点是建设成本低、适合山区和地形复杂的地区,但其缺点是车厢空间较小,运行速度受限。

4.特殊情况

复合轨:一些铁路线采用复合轨,即同一条铁路线铺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轨距标准,以满足不同轨距列车的运行需求。

轨距转换技术:为了克服轨距差异带来的运输障碍,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轨距可变的铁路车辆和自动轨距转换系统。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运输需求,选择了不同的轨距标准。

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建议横屏浏览)

Omio高铁排名

单位:英里、英里、英里/公里、英里/公里

0 阅读:0
厚德生益

厚德生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