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全剧最“坏”的一次:酒后闯禅堂,专为刁难妙玉而来!

卓言卓语讲红楼 2024-02-25 17:11:15

第41回妙玉向贾母献茶,贾母说自己不喝六安茶。这段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引发各种猜测和解读。

贾母为啥不吃六安茶呢?老君眉好在哪里?妙玉又是怎么知道贾母喜好的?

围绕这些问题,说法五花八门,甚至连妙玉身世都扯出来了。

实际上,像妙玉这个级别的出家人,茶道是必修课。懂茶不过是小菜一碟,根本不足以印证其出身。

那么,作者写这场茶局究竟意欲何为?

01 贾母的种种“无理”

这段故事真正的焦点,不在于哪种茶好,而在于贾母奇怪的行为方式。

1、意外登临陇翠庵

曹公笔下的故事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都极不正常,只有细品,才解个中深意。

拜访陇翠庵这事就特别突兀、特别奇怪。

以陇翠庵的性质和妙玉的身份,进出这里,只有以下情况算合理的:

1)皇家祈福活动

2)提前告知的宗教活动,比如贾母想来拜佛,应该肃整衣冠,遵循宗教礼仪。

3)基于谈经讲道目的的个人拜访,前提是跟妙玉投缘,她例外接待。如邢岫烟。

(陇翠庵的性质,前文已经解读,参看文后链接1)

世人以为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必经陇翠庵,这想法完全是错觉。

作为资深贵族,贾母很懂得进退之道,怎么会在酒足饭饱后,跑进佛寺醒酒呢?大违常理!

为什么偏要带上最不相宜的刘姥姥,来品妙玉的茶呢?

2、奇特的打交道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作者详细描写精美高级的茶杯、茶盘,是要突出妙玉的重视程度。

【亲自捧了】这几个字,证明妙玉平时绝不伺候人。

【捧与贾母】是很恭敬的动作,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礼仪。

很多人讨厌妙玉过分清高,谁懂其中的冤枉啊!其实人家最初的态度殷勤着呢!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

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注意到妙玉态度的了吗?【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多传神的字啊!

明明这行人一身酒气,妙玉也克制了自己的不愉快,很殷勤的接待。为啥?不就是看着老祖宗的面子吗?

就连最高禁地禅堂,都笑着往里让。还有点原则吗?天啊!这还不够卑微吗?

(在这问题上,影视表演是错误的,山门前妙玉一脸严肃。其实原著里她一直在赔笑。)

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幸好贾母还有点底线,才避免大型翻车。

但她的行为依旧异常:妙玉没让时,她自顾自的往禅堂走;等妙玉礼让,她又不进了。

接下来她说“我们来坐坐”,意思是不搞宗教活动,就是来耍的。

然后极不客气的要茶,还必须是【好茶】。妙玉赶紧张罗。

转折点发生贾母那句话:“我不吃六安茶。”

这可是赤裸裸的拒绝啊!在古代,拒绝别人的献茶,等同于打脸。

假如真是口味问题,至少会先问问“这是什么茶”吧?连问都不问,直接来个“我不喝.....”,不是故意的吗?

妙玉顿时懵圈了:您老人家带人来,不为拜佛求神,就为来吃茶。可是等茶端来了,您又拒绝。这是什么个意思啊?

02 贾母来找茬?

从种种现象来看,贾母根本不为喝茶,而是来找茬的!

可是,她和妙玉无怨无仇,干嘛找她的茬呢?

要解析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背后是个庞大的话题:贾母与王夫人不同的宗教态度。

贾府供养着一大堆僧、道、尼、婆。除妙玉之外,没一个好东西,全是魔鬼。而且全是王夫人的杰作。

比如水月庵,原本是贾家祖上盖的家庙。按理说,主持净虚应该跟贾母渊源更深些。但事实却是: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这句话证明王夫人之前经常干这事。其实就是合谋些伤天害理之事。

一旦发觉凤姐王夫人都不管,净虚就【打去妄想】,可见她从没打过贾母的主意。

这证明:贾母与宗教人士的相处模式,跟王夫人截然不同。

或许有人疑惑:她曾去清虚观打醮,也曾答应马道婆供海灯,看上去与王夫人没啥两样嘛。

这就是红楼梦的难懂之处,永远真假参半。有些事是碍于人情、受限于环境,有些事才是角色的真实人格。你需要学会分辨。

和妙玉过招,是贾母自发的行为,亦是贾母的名场面,只有这里才体现她的真实态度。

03 机锋之行

书中众多角色,跟宗教人士交往的方式,大体分这么几类:

第一种是愚迷信仰。就是磕头啊,烧香啊,求保佑啊,本质是跟佛祖搞交易。

另一种打着佛祖招牌为非作歹。如马道婆和赵姨娘;王夫人和净虚、智通、圆信等。

宝玉和妙玉的交往,是雅士之交,不谈利益,不涉世俗,只谈文化和风雅。

或许你不知道:还有比雅交更高一层的,那就是机峰之交。

神会是慧能大师的得意弟子,是南宗禅极为重要的传承人。当年他从南阳千里迢迢来到曹溪,拜见慧能大师,一见面就上演了非常精彩的机锋公案。

神会见到慧能,劈头就问:“和尚坐禅时,见亦不见?”

慧能大师更不客气,竟然打了神会三下,问到:“吾打汝,痛亦不痛?”

若以儒家礼教来看,两人都是疯子,只有禅宗高手懂得其中三昧。

贾母进陇翠庵就是一次机锋之行。表面上像是找茬,实际上是在考验妙玉。

04 陇翠庵里全是禅机

或许,这个结论不容易接受。因为很多人印象里的贾母,是个天天傻乐的老太太,似乎没那么高的心智,也没那个兴趣。

殊不知,宗教文化是红楼梦里最为重要的一环。

第一男主宝玉最终要出家的!

从开篇的幻形入世、癞僧跛道、甄士隐彻悟,到宝玉参禅、黛玉悟心、湘云论阴阳.....书中到处充斥着这些元素。

宝黛都是贾母养大的,若说贾母没这兴趣,他们的文化基因从何而来?

真正的高手藏而不露。贾母高度圆融的生活作风,就是禅的高级境界,远胜过嘴皮上的功夫。

妙玉以出家人的身份,竟然被列入十二钗,何其重要啊!她出场若不搞点机锋,能对不起这身份吗?

曹公费劲塑造个高规格出家人,若不用上灿若明星的禅宗文化,对的起自己写书吗?

明白了吧,陇翠庵里发生的一切,每句话、每个器物,每个点滴其实都是禅机!

即便刘姥姥这个乡下人,随口说句:“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那也是禅机!那就是她对妙玉的评价:修行功夫不到家。

05 因何考验妙玉

或许你会问:妙玉跟贾母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要考验她?

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

1、为后代负责

妙玉居住在大观园,跟净虚那些人不同,她对青少年一代有影响力,宝、黛等人跟她皆有交往。

贾母那么疼爱孙女,而妙玉却并非由她把关、由她请来的人。出于对孩子们负责,很有必要来考验一下。

2、证明妙玉是块好料

贾母福慧俱全,不会以践踏别人为乐。她若不按常理出牌,一定事出有因。

不是块料,她哪里会来考验你?

大家应该听过张良圯上遇黄石公的故事吧。

汉初名相张良,青年落魄时,在沂水桥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多次故意刁难他,表现的十分无礼,而张良却表现的谦逊好学。最终老者很欣慰,授以他失传的奇谋兵书。

老者原来是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与鬼谷子齐名的大家,代表作《黄石公三略》。

以贾母的人生智慧,在红楼梦里不就是黄石公吗?跟妙玉对机锋,其实是对她的认可。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她不同于净虚那种混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俗世作用,那就是敲打王夫人。

别忘了,这天是全家行动,贾母背后跟着一堆人呢。

妙玉是王夫人请来的,专为省亲而设,是为元春祈福的。即便她从不涉及贾府内斗,也被视为王夫人的势力。

贾母对妙玉不客气,站在王夫人的角度看,是很严重的敲打。

清朝全民信教,贾母平时对混子出家人尚且礼遇有加。忽然反其道行之,这是用妙玉类比黛玉,自己类比王夫人。让刚刚拒绝黛玉献茶的王夫人,好好品品滋味。

我曾解析过贾母接待刘姥姥的目的,也是多层面的。与之完全类似。(详见文后链接2)

06 小结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古典文学的高峰,因为集华夏文明之精髓于一身。如果你佩服其对人性的挖掘,那你更应该佩服他对文化的呈现。

陇翠庵里的故事,是文化含量最高的部分。

也难怪人们对妙玉深恶痛绝,能看懂的部分实在寥寥。

人只了解自己的世界。俗人最怕被瞧不起,玻璃心时刻作祟,当然只关注【妙玉嫌隙茶碗】,其他的就像是天书。

文化高一点的,研究六安茶和老君眉,扒拉扒拉它们的历史、产地、茶性、功能.......哇塞,看上去很专业很高深了。

但事实上,什么茶都无所谓,不过是贾母用来斗机锋的,意在言外!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看到没?进陇翠庵前大家都已吃过茶的。你当真以为,她稀罕吃什么茶?

哈哈哈,服了吧,曹公明打明的耍大家!

只有你洞悉最高层面的文化,一切不合理现象才得以解释,也才能正确认识妙玉。

你以为她清高,其实她很会低姿态;你以为她刻板,其实她是个憨憨;你以为她盛气凌人,其实她是个受气包。

红楼梦比人们以为的更难懂,但也更有趣。

那么,贾母和妙玉究竟打了什么机锋?谁赢谁输呢?其中藏着什么影射和伏笔呢?卓语会另文解析。

【相关链接】

0 阅读:12

卓言卓语讲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