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呼吸道感染期间出现的夜间咳嗽为主要特征的患儿其治疗较为困难。本人从1990年开始运用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原则,自拟夜咳汤治疗100例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小者为6个月,最大者为13岁;病程最长者4周,最短者1周。均经抗生素及化痰止咳类中西药治疗后出现夜间咳嗽。其中支气管肺炎54例,支气管感染3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9例。
治疗方法
夜咳汤的组成:知母、贝母各5g,前胡、冬花、玄参、生地各6g,党参、黄芪各10g,麦冬9g。加减:偏热加黄芩6g,银花8g,鱼腥草10g;偏寒加麻绒3g,防风6g;痰多加橘红、茯苓各6g,半夏3g。将上药全部用蜂蜜炙后加水300ml水煎服,每日服用3次,服药期间停用其它一切药物。
治疗效果
100例患儿用药2~3剂,治愈87剂,有效11剂,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典型病例
翟某,男,6岁。主诉咳嗽1周。患儿于1周前因感冒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发热,体温波动38℃左右。查体:两肺可闻及湿鸣音,心脏(-),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经某医院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但患儿出现夜间咳嗽剧烈,经多方治疗未能见效,来院就诊。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无力,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止咳之法,方用夜咳汤加减治疗,服用3剂后痊愈。
体会
咳嗽的观察主要了解其时间、节律、性质等内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出现肺阴耗伤和肺脾气虚之证。儿童在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出现夜间咳嗽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其机理是余邪未尽,损伤脾肺气阴而致。
但临床辨证施治较为困难,因夜间咳嗽的辨证多认为是虚寒及饮食积滞于三焦而致,午后咳嗽为阴虚。如《幼幼集成》云:“以时而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五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
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夜间咳嗽大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部分为单声咳嗽,无痰或少痰。但由于儿科谓之“哑科”,患儿本人及家属往往述说不清,其患儿是否伴有手足心烦热、发热咽喉干痛、疲倦乏力等伴随症状。临床观察也不全具有舌红光及剥脱苔,因此施治中不必拘泥于舌及气阴虚等相关症状,而运用益气养阴、化痰止咳之法,方用夜咳汤进行治疗。
方中麦冬、生地、知母,滋养肺阴,清解余邪,滋阴不留邪;党参、黄芪二药补肺益脾;贝母、冬花、前胡化痰止咳;蜂蜜具健脾润肺之功,以达益气养阴、化痰止咳之功效。部分病例可加重健脾益气的党参、黄芪的剂量而治之。
文源:本文摘自《陕西中医》,2007年11期。作者/全少华。